手机版    二维码   
气动力禅修打坐垫
佛宝旅游泰国禅修
北京芳香展

香道丨 中华香道之流派

2022-04-29 浏览次数:221 手机访问 使用手机“扫一扫”以下二维码,即可分享本文到“朋友圈”中。

  文化背景不同便形成中国四大香道流派。贵族香道生发于“香之品”,旨在夸示富贵;雅士香道生发于“香之韵”,旨在艺术欣赏;禅宗香道生发于“香之德”,旨在参禅悟道;世俗香道生发于“香之味”,旨在享乐人生。

  贵族香道的香人是达官贵人、富商大贾、豪门乡绅之流的人物,不必诗词歌赋、琴棋书画,但一要贵,有地位,二要富,有万贯家私。于香艺三要“好香、活火、妙器”无不求其“高品位”,用“权力”和“金钱”以达到夸示富贵之目的,似乎不如此便有损“皇权至上”,有负“金钱第一”。

  古代的“士”有机会得到名香,有条件品香,是他们最先培养起对香的精细感觉;香助文思,又最先体会香之神韵。是他们雅化香事并创立了雅士香道。受其影响此后相继形成香道各流派。可以说,没有中国古代的士便无中国香道。

  香人主要是古代的知识分子,“入仕”的士为主体,还包括未曾发迹的士,有一定文化艺术修养的名门因秀,青楼歌妓、艺坛伶人等。对于品香,主要不图熏香、提神,而在乎导引人之精神步入超凡脱俗的境界,于闹情雅致的品香中悟出点什么。

  通常坐禅一坐就是三月,老和尚难以坚持,小和尚年轻瞌睡多,更难熬,品香正可提神驱睡魔;饭罢就坐禅,易患消化不良,喝沉香茶正可生津化食;品香既能转移注意力、修身养性,自当是佛门首选香料。

  熏得几分人间烟火,焉能不带烟火气。这便是生发于“香之味”以“享乐人生”为宗旨的。“世俗香道”,其中大众化的部分发展前景看好。

  熏香之俗最早源于宗教。早在新石器时代,人们已经开始寻觅芳香植物,燔木升烟,以告祭天地,此谓“燎祭”。先民燃香告祭神明,企图通灵,期盼借助神明的力量驱邪避疫。

  战国时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篇中有“薰以桂椒”的描述。桂、椒为香料,燃烧取香,熏香开始与最初的宗教燃香区分开来。秦汉时期,随着香炉的出现,熏香逐渐从宗教转向日常生活。把香料放入炉内焚烧,使之散发香气,又称焚香。

  汉魏之际,仙佛道教的兴盛也促使熏香文化自成体系。在缭绕的烟雾中,人与神佛似乎可以达到通灵,熏香也渐成社会风尚。至于六朝,熏香成为上层风雅之士的身份标签。贵族尤尚熏衣、熏褥。此时起,熏香非女子的专利。

  唐宋以来,中国艺术文化发酵成熟。在文人阶层的引领之下,琴棋书画渐为时尚,衣食住行均有讲究。在这种文化大背景下,熏香也开始发展成为一种艺术,一种生活方式。

  北宋王禹偁在《黄州新建小竹楼记》有言,“公退之暇,手持《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事虑”。陆游也常在书斋中焚香静读,“官身常欠读书债,禄米不供沽酒资。剩喜今朝寂无事,焚香闲看谿诗。”自此,熏香脱离闺阁,衍变成了文人书斋之友。想是如此,他们作文时更易进入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境地了。

  至于明清,儒道理趣盛行,修身养性更是成为文人的生活日常。香与文人审美也更加融合贴近。故在传世的文人画中,画中人随意卧坐的几案旁,总有几缕幽香。

  沉香为瑞香科常绿乔木,原产于东南亚,因成材后树心部分坚硬沉重,富含棕黑色的树脂,投入水中即沉,故名。以香味论,沉香为香中极品。点燃后气味幽然如蜜,沁人心肺,能使人产生不可名状的愉悦感。据说,屋内物品经沉香熏过,以后均不会生霉。故沉香自从东南亚传入我国后便迅速取代诸香地位,成为历代主要的熏烧香种。

  蔡绦《铁围山丛谈》中说:“占城不若真腊,真腊不若海南黎洞。黎洞又以万安黎母山东峒者,冠绝天下,谓之海南沉香,一片万钱。”——所谓“沉香一片值万钱”,盖源于此。即便今时今日,沉香依旧是香料市场上的魁首。

  熏香,有原态香材、线香、盘香、塔香、香丸、香粉、香篆、香膏、涂香、香汤、香囊、香枕等。在这其中,又以线香最为常见。

  这是唯一一种能让你感受到香韵味道变化的方式:从初香、本香、尾韵一览无余。而且它还不产生烟气,近闻舒适怡然。

  无需任何辅助工具,将沉香手串、挂件等直接佩戴于身,通过人体的温度与湿度,使沉香散发香气,不过气味散发得不大。

 
文本助手 资讯搜索 分享好友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阅读关键词 香道
  • 手机浏览本文

    手机应用中扫描本文二维码,即可浏览本文或分享到您的社交网络中。

  • 福宝网
    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关注福宝网微信公众号,实时了解行业最新动态。

版权/免责声明:

佛云网是专业的佛教.寺庙综合互联网技术服务商
今日热点文章更多
品牌聚焦更多
推荐品牌更多
热门频道
福宝网京ICP备2022007900号 公安备案          2005-2018 北京 福宝网 www.fobao.cn 版权所有 佛教用品门户网站 佛教行业商务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