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二维码   
气动力禅修打坐垫
佛宝旅游泰国禅修
北京芳香展

品香,既是玩物更是修行

2015-12-30 浏览次数:1488 手机访问 使用手机“扫一扫”以下二维码,即可分享本文到“朋友圈”中。

 
隔火炙香以三五人为宜,可轮流品香。
 
炉、瓶、盒是香篆的经典工具。陈植渠 摄
 
“福”字的香篆。
 
香篆  品香篆是为了“观烟赏味”。陈川 摄
 
把香道炭烧热,要烧透才行。
 
用香针在香灰上打香筋动作要轻柔缓慢。
 
隔火炙香  在云母片上放沉香片。
燃一炉香,读书、弹琴、吟诗、作画,是古时中国人文艺生活中常见的场景。除了宫廷贵族、文人雅士的行香,还有民间日常、床头案上之用香。所谓“闻香品茗,挂画插花”,香,这种既有实用价值又极富美感的文化,一直温润着中国人的生活和精神世界,却在我们的现代生活中完全消失了。
在长久的沉寂之后,近年玩香的风潮开始悄悄复兴,并以圈子的形式存在、流传着。李珂、罗永坚、陈植渠都属于国内较早接触到香并研究品玩的玩香者,至今已将近十年。从初学者到品玩行家,如今他们更希望以“香”为载体,向更多人传播和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
李珂、罗永坚等都属于国内较早接触到香并研究品玩的那批人,从2004年开始。最早也是和许多人一样,他们对香的认识仅限于寺院里的“拜拜香”。当时寺院用的香都是化学香精做成的,虽然天然香的配方也不复杂,李珂曾经问过做香的朋友,才知道是因为成本问题,当时的市场人们已经习惯了“拜拜香”就是这样的价位,也无人去培育市场。
机缘巧合之下,罗永坚开始接触到较天然的藏香。恰逢2006年,台湾传过来的玩香风潮开始在苏杭兴起,此后两年传入更多城市,渐次形成高潮。罗永坚说,和十年前相比,如今玩香的人已大大增多,“国内主要集中在北上广和省会城市,在城市精英阶层中流行,使用者要有一定经济基础、文化素养和稍微安定的环境。”
目前华人世界,香道的重镇在台湾,次则京津、长三角,之后才到穗港。李珂介绍,本地圈子不大,虽成立有广州香学研究会,间有深入者,但更多为大家的业余爱好。此外,本地一些沉香商家虽对木料本身比较熟悉,但他们对香道,其内涵、历史也知之甚少,即使涉及如何玩香(正式应称行香或侍香)也是一知半解,以讹传讹,遑论动手了。
“香道”风潮在近年的兴起,除了因为国人开始富裕,生活安逸等客观条件外,李珂认为最重要的,还是其中包含的传统文化、健康养生、闲适雅玩、性灵修行等各种元素,恰好针对了时人的弊病,因应了当世的需要。
失落的传统
个人品玩之外,随着研习日深,近年李珂、罗永坚有了通过“香”来追寻失落的传统文化的自觉意识。目前李珂是广州香学研究会会长、广州市沉香协会高级顾问,罗永坚是广州市沉香协会秘书长。
对于“香道”,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来自日本。李珂认为,造成这种现象,一方面是由于中国传统香道在近代急剧的社会变动中大为隐匿,使我们几乎无本可循;另一方面,日本在传统香道的继承和创新方面的确也有不少可取之处,一时成为香道的制高点,再朝向台湾、大陆回流。
李珂近年提出并身体力行所倡导的“香道”,是既关注香材、香味,又与香相关的理论和实践;既是一套关于行香、用香的原则和规范,又具有美学意义和价值,兼具形而上的道性发挥。“我们延续复兴的是中国传统文化,所有对中国历史与文化抱有温情的人,对此不可不有所了解。”
李珂介绍,其实从唐代开始,中国香文化已发展成熟。在唐代,大批文人、药师、医师及佛家、道家人士的参与,使人们对香的研究和利用进入了一个精细化、系统化的阶段。对各种香料的产地、性能、炮制、作用、配伍等都有了专门的研究,制作合香的配方更是层出不穷。对香品的用途也有了细致的分类,如会客用的香,卧室用的香,修炼用的香等等。
宋代之后,香更成为普通百姓日常生活的一个部分。在居室厅堂里有熏香,各式宴会庆典场和也要焚香助兴;不仅有熏烧的香,还有各式各样精美的香囊香袋可以挂佩;富贵之家的妇人出行,常有丫鬟持香薰球陪伴左右;文人雅士不仅用香,还亲手制香,并呼朋唤友,鉴赏品评。除香饼、香丸、线香等,还已广泛使用“香篆”。
对宋元明清的文人来说,香已成为生活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从苏轼的咏叹,到《红楼梦》丰富细致的描述,这一时期文艺作品对香的描写可谓俯仰皆是。香不仅渗入了文人的生活,而且已有相当高的品位。即使在日常生活中,香也不单单是芳香之物,而已成为怡情的、审美的、启迪性灵的妙物。
生活香道化与香道生活化
“玩香的最大乐趣是什么?是过程。”在接受采访的当天晚上,李珂、罗永坚、陈植渠这几位已许久没有聚在一起的朋友设香席,品香喝茶,并完整演示了宋式的香篆和唐式的隔火炙香这两套具有代表性的行香过程。看着他们行香也是一种享受,器具精致典雅,动作如行云流水,优雅细致,随着燃香或炙香,沁脾的幽香散发开来,心神怡然之外,也让人平添了思古之情。
李珂认为,香道和茶道类似,从物质到精神享受,讲求色香味形的评判,其中又以香(嗅觉)至为关键,并有仪式化倾向,讲求程序美学。“香道有些仪式感和美感,它的过程好就好在,做的人在做的过程中自然就清新,看的人也一样,自然带入这个状态” 。
小到一把香刀,一个擦拭或压灰扫灰的动作,大到品香的整套规范的仪式,李珂和罗永坚诠释了“香”不仅是品玩之物,更是一场个人的修行。“静心”是此间他们提到最多的词,“说静心也好,夸张点,说修行也好,这是蛮重要的过程,不能着急,尽量将整个仪轨复原出来”。
但与日本香道严格于规范不同的是,“中国香道从来不是高高在上,玄之又玄的,我向来提倡‘生活香道’,即香道本源于生活,亦应回归生活,融入生活。对于一个状态失衡、失却本心的人,他应该生活香道化,重拾形式与精致;而对于拘泥形式、固守偏执的人,其进入香道,则应将香道生活化,大而化之,水过无痕。”李珂举例道,“比如朋友要来家里,我会在客厅燃一炉香迎接,以示对客人的尊重,他一进门就能闻到,多少会有喜悦的感觉吧,这是对客人的尊重。中国香道可以不泥古,怎么玩都可以,但内核不能变,就是温良恭谦让都要体现在香道里。”
行家教路
香篆(宋式)
香篆产生于宋代,也称“印香”,是用模具把调配好的香粉压成回环往复的图案或文字,如“福”字,祥云等,在香炉里点燃,既便于用香,又增添情趣。根据不同时段不同香味的散发,香篆还常常被用作计时的工具。当天的香席,罗永坚用沉香、崖柏以及二者的和(合)香制成三段合一的香篆。
工具:炉,瓶,盒。其中李珂用了茶具和文房用具,他说在日本,香是放在文房用具店卖的。
操作:捣松香灰,把灰压平,打香篆。
品评:品香篆是为了“观烟赏味”,比较生活化。往往是把香点好后就把它放在一个背光的角落,看着一缕青烟慢慢升起,然后该喝茶喝茶,该弹琴弹琴,该读书读书,该睡觉睡觉,香就是“职业帮闲”。
隔火炙香(唐式)
日本香道传承的是唐代这种方法,形象的说法叫“煎香“。与“焚”香不同,这方法不直接点燃香品,而是先点燃一块木炭(或合制的炭团),把它大半埋入香灰中,再在炭上隔上一层传热的薄片(如云母片),最后在薄片上面放上香品(单一的香料或调制的香丸),如此慢慢“炙”烤,既可消除烟气,又能使香味散发更加舒缓。
沉香的成香机理是一颗沉香树受伤后感染了真菌,分泌油脂包住伤口,发香的部位是油脂,炙香就是通过加温,使它的香释放出来。这是最高层次熏香的方法,因为沉香是附着在木纤维上面,打成粉烧,再高级的沉香都会有木纤维的味道。古人很聪明,会利用热传导把香味给逼出来。
工具:琴炉,香炭,香筷,灰压,羽扫,云母夹,云母片(银叶子),香针,火箸,香刀。
操作:把香道炭烧热,捣松香灰,将炭埋进香灰里,将灰压成一个有坡度的小山形状,用香针在香灰上均匀打出五个区域,每个区域五根筋,开火门,放置云母片和沉香片。关键是不能让沉香片冒烟。
品评:以三五人为宜。品评者一手端起琴炉,一手用虎口拢住炉口,深吸一口,稍别转头,如是者三,就像品茶一样,三次易形成一个记忆点,比较准。一人品评后,传给下一人,依次轮流。
香事知多点
一本书和两种香料
李珂建议,有意初入香道者,可以从读“一本书”和认识“两种香料”开始。
 
一本书,即明代周嘉胄所著香学集大成之作《香乘》,近年已出今译版《香典》。更多的进阶还可以看看现代香道书籍,开辟之作有台湾刘良佑的《香学会典》,以及林瑞萱的“香道三书”——《香道入门》、《香道美学》和《圣经的香道》。大陆方面,近年有傅京亮的《中国香文化》、陈云君的《燕居香语》、叶岚的《闻香》和扬之水的《香识》,此外还有《香学七讲》、《细说中国香文化》、《香品与香器使用大全》等书。此外,古籍《长物志》、《考盘余事》、《遵生八笺》等也是进入传统香道的重要参考书籍。
两种香料,即沉香和檀香。香料向以沉檀龙(涎)麝为首,前二为植物而来,后二则为动物而来。沉檀二味或单燃(炙),或打粉后按一定比例调和后燃之,是为和香。
因沉香名相很多,入门者容易造成迷障,李珂分享了自己的经验:沉香产量虽以印尼加里曼丹为最大,但质量却以越、柬为上。对于沉香的分级,李珂认为初入门者可从香体、香气、老嫩三方面来入手。
至于沉香价格,罗永坚对于中端玩家的建议是每克10~100元的价格比较适宜,沉香很轻,一个香篆只用零点几克。好的香料不建议烧,而是用隔火炙的方法。
 
 
文本助手 资讯搜索 分享好友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阅读关键词
  • 手机浏览本文

    手机应用中扫描本文二维码,即可浏览本文或分享到您的社交网络中。

  • 福宝网
    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关注福宝网微信公众号,实时了解行业最新动态。

版权/免责声明:

佛云网是专业的佛教.寺庙综合互联网技术服务商
今日热点文章更多
品牌聚焦更多
推荐品牌更多
热门频道
福宝网京ICP备2022007900号 公安备案          2005-2018 北京 福宝网 www.fobao.cn 版权所有 佛教用品门户网站 佛教行业商务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