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二维码   
气动力禅修打坐垫
佛宝旅游泰国禅修
北京芳香展

【佛学知识】佛教是如何传播成为世界性宗教的

2015-06-09 浏览次数:3761 手机访问 使用手机“扫一扫”以下二维码,即可分享本文到“朋友圈”中。

 佛学源流与佛教宗派

四、佛教是如何传播成为世界性宗教的


 

 

 

陀在世时,佛教主要在恒河一带传播。佛陀涅槃后的200年间,他的弟子继承他的事业,主持教团,继续传教,主要范围大致在原中天竺与东天竺之间。虽然尚未超出恒河流域,但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佛教由印度向其他国家与地区传播,大约是从公元前3世纪孔雀王朝的阿育王时期开始的。阿育王是佛教传播史上极为重要的人物。传说他即位之初,残暴好杀,四处征战,后深悔于杀戮之残暴,转而信奉佛法,他将刻有佛教铭文的石柱,安放在从北到南、从西到东的交通要道上和贸易中心里,使得整个南亚次大陆除南端外,都可以见到这些铭文,佛教因此在印度国内外获得了广泛的传播。到阿育王后期,佛教的影响西达地中海沿岸国家,北到克什米尔、白沙瓦为中心,继续向大月氏、康居、大夏、安息和中国的于阗、龟兹传播的,称为“北传佛教”。


佛教最早向南传播之地是斯里兰卡。虽然一些佛教文献记载佛陀本人曾三度前往斯里兰卡,但一般不作为信史。比较确切的关于佛教最早传入斯里兰卡的时间大约在公元前3世纪中叶,阿育王派遣其子摩哂陀率领七人僧团渡海前往岛国传教,受到国王礼遇,兴建了斯里兰卡第一座佛教寺院——大寺,创建了大寺派僧团。稍后,摩哂陀的妹妹僧伽密多也来到斯里兰卡,建立了比丘尼僧团。佛教在斯里兰卡的传播从一开始就以印度佛教中的上座部学说为主,成为南传佛教的主要基地。在缅甸和泰国,大约在4世纪或者更晚,佛教才有教显著的痕迹可寻,至于柬埔寨、老挝等一些国家,佛教传入的时间则更晚些。


佛教的北传是在公元前3世纪前后,由印度西北部传入中亚。首先传入的地区是犍陀罗和迦湿弥罗(今克什米尔)。公元前2世纪前期,佛教传入希腊人统治的大夏,并继续向西北流动至安息(今主要为阿富汗)。大夏后被来自东方的大月支征服,一些有佛教流布的城市被大月支接管下来,大月支人也开始信奉佛教。公元前2年,大月支王使伊存口授《浮屠经》给东汉的一位博士弟子,一般认为这是佛教传入中国内地之始。这条从西域(汉代泛指玉门关以西之地)至中国的传播路线自开辟始,就源源不断的将印度佛教包括大小乘在内的教义带到中国,也有许多中国佛教徒经由西域去印度求取佛法。佛教,特别是大乘佛教在中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交涉融合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北传佛教最重要的一个支系——汉传大乘佛教系统,并进一步从中土汉文化区向其他国家和地区传播。公元4世纪,传入朝鲜;6世纪传入日本;之后又传入西藏、蒙古等地区。


北传佛教的另一个重要支系是藏传密教系统,也称藏传佛教。公元7世纪,佛教由印度和汉地两个方向传入西藏,与西藏本土宗教苯教及其文化融合交会后,于公元10世纪后半期逐渐形成了具有雪域高原特色及浓厚藏文化特点的佛教。


佛教也传入了欧美。欧洲人对佛教的认识,可上溯至公元前4世纪希腊亚历山大东征印度河流域时期。当时有一些哲学家随军进入印度,人们推测这些人有可能把佛教思想带到了西方。还有一些学者根据阿育王石柱的铭文推测,有些使臣可能到过小亚细亚以西。已知最早信仰佛教的西方人是弥兰陀。汉译《那先比丘经》(即南传《弥兰陀王问经》)就记载了公元前2世纪,那先比丘与统治印度西北的大夏国王希腊人弥兰多罗斯论难,并使之皈依佛教的经过。西方文化与佛教文化的交融形成了犍陀罗艺术,它体现了在横贯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西半段南欧、西亚、南亚文明在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佛教真正在欧洲传播,是在19世纪中后期,其最大的特点是宗教信仰的传播与宗教理论的研究齐头并进。目前,汉传佛教、南传上座部佛教和藏传佛教三大佛教系统在欧洲,特别是英、法、德等国家都建有修行道场和研究机构,佛教正在逐渐地融入欧洲文化,并在民众中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佛教正式进入美国社会,起自19世纪最后25年的华人移居风潮。佛教由华侨传入夏威夷,继而进入美国本土。19世纪末,日本向太平洋地区扩张,移民到夏威夷等地,也将佛教带到了美国,主要是西海岸旧金山等地区。目前,佛教在美国分布于十几个州:藏传佛教主要集中在加利福尼亚、新泽西、马萨诸塞等州,大乘佛教主要集中在夏威夷、旧金山、纽约等地,南传上座部佛教则主要集中在华盛顿、洛杉矶等地。美国佛教吸收了基督教的很多传教和组织方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美国人皈依佛门。由于美国佛教无论从寺院规模还是研究水平都数一流,美式佛教已经开始转而向世界弘布。


佛教之所以能在创立后不久,就得到众多信徒的信奉,广为流传于恒河两岸,后又走出南亚次大陆,传到周边国家和地区,最终发展成为具有世界性影响的三大宗教之一,具有深刻的内外原因,就其内在原因而言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佛教教义具有一定的普世性。佛教教义的主旨在于正视人生痛苦的现实,理性分析痛苦产生的原因,并向人们指出摆脱痛苦的途径与方法。佛教有关人生的观点和剖析,不但在当时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而且有着深层恒久的人性根据,因而能够超越时空的变化而拨动人们的心弦,引起社会的共鸣。


其次,佛教具有强大的包容性和适应性。同其他一些宗教不同的是,佛教允许吸收各种异说,在对外传播中,对各民族持一视同仁的态度,尊重各民族原有的神祗与信仰。佛教的融合主义倾向使它更善于同其他宗教信仰及文化相结合。佛教“众生平等”的观念及其对各民族一视同仁的态度,是它成为超民族的世界宗教的重要基础。


再次,佛教一贯采取和平的传教方式。历史上,佛教没有发生过宗教战争,佛教的传播通常与商业往来和文化交流联系在一起,这与佛教倡导的慈悲善度、自利利他的精神是分不开的。


最后,佛教教理或者说佛教理论的丰富多样性是佛教得以广泛传播的重要保证。佛教以信仰为基础而提出了一系列具有独特内蕴、又颇能打动人心的教理学说,建构了一个既有宗教信仰,又有修行方法,更有精致哲理的宗教体系。佛法号称有八万四千法门,能够应病与药地对治众生的各种烦恼,从而满足不同层次的人的不同需要。这也是佛教能够最终走向世界的根本原因之一。

 
文本助手 资讯搜索 分享好友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阅读关键词
  • 手机浏览本文

    手机应用中扫描本文二维码,即可浏览本文或分享到您的社交网络中。

  • 福宝网
    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关注福宝网微信公众号,实时了解行业最新动态。

版权/免责声明:

佛云网是专业的佛教.寺庙综合互联网技术服务商
今日热点文章更多
品牌聚焦更多
推荐品牌更多
热门频道
福宝网京ICP备2022007900号 公安备案          2005-2018 北京 福宝网 www.fobao.cn 版权所有 佛教用品门户网站 佛教行业商务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