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二维码   
气动力禅修打坐垫
佛宝旅游泰国禅修
北京芳香展

禅宗文化发源地太湖

2023-06-09 浏览次数:3410 手机访问 使用手机“扫一扫”以下二维码,即可分享本文到“朋友圈”中。

太湖县建县于南朝武帝年间,距今已有1530余年,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县。在历史长河的累积中,地方文化底蕴深厚,特别是佛教禅宗文化更是源远流长。早在晋代大兴年间,天竺高僧佛图澄(232-348)率弟子来到太湖县寺前镇建佛图寺。佛图寺是太湖县乃至江淮地区有文字记载的首座佛教寺院。从南北朝至唐宋,一代代高僧纷纷来到太湖这块“人间净土”设立道场,弘扬禅宗文化。
 
北周武帝保定元年(561年),已年逾古稀的二祖慧可为避“北魏武帝灭佛”,被迫离开中原,辗转南移,来到太湖县薛义河狮子山,筚路蓝缕,开辟道场,静候时局变化。
 
开皇十二年(592年),二祖慧可在司空山(原属太湖县,1936年划归岳西县)传衣石旁传法于三祖僧璨后“是年往管城匡救寺说法”。(《佛祖统记》卷29)。因此,二祖慧可在太湖狮子山驻锡长达三十一年之久。在狮子山期间,二祖慧可在达摩印度禅文化的基础上,吸取中华儒、道文化和太湖优秀地方文化精华,提出了 “是心是佛,是心是法,佛法无二,僧宝亦然。” 禅宗宗旨,把印度禅文化转化成具有中华特色的禅宗文化。二祖慧可并嘱三祖僧璨“你受吾教,宜处深山。”在战火频发,社会动荡的年代,为中国禅宗文化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三祖僧璨牢记二祖慧可的教诲,隐居于舒州皖公山(今天柱山),“往来于太湖县司空山,居无常处,积十余载,时人无能知者”(《历代佛祖通载》),从唐到北宋中期,历代禅宗大师隐居山林,农禅一体,使禅宗文化得到了快速发展。
 
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朴老说过,“没有慧可,就没有中国禅宗,这不仅影响整个中华文化,而且逐渐影响着世界文化。”因此,太湖县我国禅宗文化的发祥地,狮子山是我国禅宗第一道场。
 
进入唐代以后,中国禅宗开始走上了多头发展的道路。先后产生了临济宗、曹洞宗、云门宗、沩仰宗、法眼宗,而临济宗在宋代又分成黄龙派和杨岐派。禅宗文化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
 
北宋至和元年(1054),年仅30岁的临济宗八代传人,杨岐派二代传人白云守端禅师(1024-1072),应时任舒州太守邀请,只身一人,渡过长江,从九江承天寺来到太湖白云山海会寺,在这里开设禅宗道场达17年之久。在海会寺,守端在杨岐方会的“四一法门”的基础上,从入处、出处、了处、用处等方面进一步丰富了杨岐派的禅宗思想体系。培养了五祖法演、智本,永起等禅师,还有着名词人郭正祥居士等十二人。其中以法演的门庭最盛,对杨岐派的发展贡献最大。五祖法演(1024-1104)先后住持过太湖县四面寺、潜山县太平寺和太湖县海会寺,晚年才离开海会寺住持湖北黄梅五祖寺。以在海会寺生活的时间最长。五祖法演在太湖县期间,融合禅宗各派特点和太湖县优秀的地方文化,使杨岐派宗在太湖自成体系。门下弟子众多,龙象辈出,最杰出的弟子有“佛鉴慧勤(1059-1117)、佛眼清远(1067-1120)、佛果克勤(1063-1135),”等佛门三杰。其中又以佛果克勤最为杰出。
 
克勤离开海会寺后,一生辗转江南弘法,先后住持成都昭觉寺、湖南碧岩寺。南京蒋山寺、江西云居寺等名山大寺,所着《碧岩录》一书,被世人称为禅门第一书。他驰骋其出色的文才作为弘法的善巧,接引了天下不少禅门纳子,遂使杨岐一派大大地超过了黄龙派,也胜过了五代至北宋时期盛极一时的云门宗,成为我国禅宗的主流。1199年,日本高僧俊(1166-1227)到杭州径山,从杨岐派六世传人元职(1136-1209)受杨岐禅法,回国后在泉涌寺弘临济杨岐宗,南宋未年,我国禅师渡日本的众多,多传杨岐禅法。到如今,杨岐宗已成为日本的一个重要禅宗宗派。
 
据《新修大正藏》记载,从南北朝至唐宋,先后有十八位高僧在太湖占名山,建古刹,开设道场,接引学人。北宋后期,值白云守端驻锡白云山海会寺后,五祖法演、义青投子等高僧云集太湖,太湖县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禅宗道场”(蒋维乔《佛教图说》)。禅宗五宗七派中,除法眼宗外,其余各宗各派都在太湖留下了发展的轨迹。曹洞宗六代传人义青投子自庐山参学回来后“熙宁六年还龙舒。道俗请住白云山海会寺。”(《历代佛祖通载卷19》)。在太湖县海会寺驻锡八年期间,将临济宗杨岐派的宗风、中国儒、道文化和太湖县优秀的地方文化溶入曹洞宗中,丰富了曹洞宗“君臣偏正”宗旨,使曹洞宗更具禅家的宗风、儒家的风格。经过“百年孤独”的曹洞宗在太湖焕发出勃勃生机。其弟子芙蓉道楷离开海会寺后,先后到开封、南京等地弘法,标志着曹洞宗从此走出了山林,走向社会。
 
随着历史传承,禅宗“五宗七派”中,云门宗、法眼宗、沩仰宗和临济宗黄龙派在元代已断传,目前,“我国禅宗的发展呈“临天下、曹半边”态势,临济宗杨岐派在元初就已成为禅宗正脉。”(《禅宗宗派源流》)而临济宗杨岐派和曹洞宗是在太湖孕育和发展壮大起来的,并且成为具有中华特质的禅文化。
 
日光如梭,沧海桑田。花亭湖畔的二祖禅堂保存有禅床、仰天锅、葫芦洞、不涸泉等二祖参禅弘法的圣迹;海会寺有1500多年树龄的古罗汉松,近几年出土了大量唐、宋时期文物;佛图寺有天生塔、禅门等胜景;西风禅寺有五祖弘忍参禅的五祖洞,龙门寺有清远禅师建设的古灵光台遗址等丰富的人文景观。虽然在时间空间上,大师们与我们愈行愈远,但面对这些丰富的人文景观,大师的形象仍栩栩如生。因此,禅宗在太湖开始起步,又在太湖发展壮大,并且形成具有中华特质的禅文化。禅宗从太湖开始,真正地走进了山林;又是从太湖开始,真正地走出了山林。太湖县为我国禅宗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天下禅宗,根在太湖。 
 
文本助手 资讯搜索 分享好友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阅读关键词
  • 手机浏览本文

    手机应用中扫描本文二维码,即可浏览本文或分享到您的社交网络中。

  • 福宝网
    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关注福宝网微信公众号,实时了解行业最新动态。

版权/免责声明:

佛云网是专业的佛教.寺庙综合互联网技术服务商
今日热点文章更多
品牌聚焦更多
推荐品牌更多
热门频道
福宝网京ICP备2022007900号 公安备案          2005-2018 北京 福宝网 www.fobao.cn 版权所有 佛教用品门户网站 佛教行业商务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