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二维码   
气动力禅修打坐垫
佛宝旅游泰国禅修
北京芳香展

翁祝红大师:佛教文化与雕刻艺术的完美融合

2016-03-04 浏览次数:2360 手机访问 使用手机“扫一扫”以下二维码,即可分享本文到“朋友圈”中。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一踏入中国玉石雕刻大师翁祝红的“菩提·心晶”工作室,就不由令人想到神秀和尚的偈语。六祖慧能“诸法皆空”的境界,欲望缠身的凡人恐怕很难达到,所以我们所能做的,便是日日修持其身,不忘拂拭灵台。
 
 
中国玉石雕刻大师翁祝红
 
       工作室的主人翁祝红大师,早年学习玉雕出身,后来因被水晶之美所震撼,从1995年起专门从事水晶佛像雕刻,这一雕就是20年。《千手观音》、《佛法无边》、《六道轮回》《极乐世界》、《四大菩萨》等一系列经典作品,是对他精湛的水晶佛像雕刻技艺的最好诠释。
      “我的创作初衷,或者说创作追求,是水晶材质、佛教内容及它的表现形式这三者的完美融合。”
 
借假修真,让人心生欢喜
 
        最近,“慈爱之光——玉石佛造像艺术展”正与第十三届普陀山南海观音文化节一起在舟山普陀山进行得如火如荼,展会上展出了众多精美绝伦的佛像雕刻艺术品,翁祝红大师的作品《甘泽云众》、《地藏王》也在其中。这些承载着深厚佛教文化的艺术品,令来普陀山朝圣的佛教信徒们顶礼膜拜、流连忘返,参观人流量甚至达到了每天两万人左右,堪称佛教文化与艺术完美结合的典范。
 
 
翁祝红大师作品《甘泽云众》
 
        翁祝红大师说,展会的轰动效果出乎他的意料,那种虔诚和信仰令他从心底感动、震撼,也促使他带着一颗更谦卑的心去创作。谈到佛教题材艺术品的创作,他说:从创作角度来说,不能纯粹去谈宗教性的问题,佛法就是世间法,佛教艺术品首先要给人以一种美感,让人心生欢喜,使人更乐于接受。“慈爱之光——玉石佛造像艺术展”这种将材质美、艺术性与宗教性完美统一的活动,在纯宗教场所举办,既给予了宗教人士人以艺术熏陶,又做到了让宗教文化更深入人心。
        佛教艺术品的最大作用,是能够让人“借假修真”,翁祝红大师如是说道。佛家讲究“空相”,意即万事皆空,而众生偏偏“着相”,相信所见,执着于外物。佛教成立之初没有崇拜,也没有佛像,但没有一个具体形象的佛教,很难让人有所适从。而供奉佛像既能表达人们对伟大人物的崇敬心理,又能起到见贤思齐的作用。青青翠竹,总是法身;郁郁黄华,无非般若。
       通过这种“借假修真”,人们能够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好,越来越参透世事的真相。
 
 
翁祝红大师作品《风调雨顺》局部
 
“其莹如水,其坚如玉”
 
       水晶,“其莹如水,其坚如玉”,古代多称为水玉、水精、水碧。早在《山海经》中就有频繁记载:“又东三百里,日堂庭之山……多水玉”、“丹山出焉,东南流注于洛水,其中多水玉”、“逐水出焉,北流注于渭,其中多水玉。”
       在翁大师看来,水晶是最适合于表现佛教题材的。水晶是佛教七宝之一,历来都被佛家所珍视。佛家弟子确信,水晶会闪射神奇的灵光,可普度众生。就材质本身而言,水晶的灵动性和对光影的折射性,是其他材质没法与之相比的。因而水晶雕刻以宗教题材为主,做花鸟、器皿等其他题材的非常少。
 
 
翁祝红大师作品《地藏王》
 
       “当你去看一尊水晶佛像的时候,它会发光——散发出一种佛光,这是用其他材质没法表现的。”这并非天方夜谭。在展会现场,翁大师的作品《云泽甘众》,在灯光的照射下,内部呈现出一个美丽的七彩光环,前来观看的人无不对此啧啧称奇。
      “水晶最大的特性,是能够透过表面看见本质。并且,水晶的美是动态的,不同时段去看会有不同的收获,感受到不同的魅力。水晶特别容易把人带到场景中去,让人身临其境,而这,也是我们雕刻者的追求。”谈到这个让自己沉醉其中二十多年的神奇存在,翁大师依旧一副心醉神迷的样子。
 
 以开放之姿,做专精之艺
 
       恐怕没有人不知道水晶,但若问水晶属不属于玉,恐怕也有很多人说不清楚。翁祝红大师说,就广义而言,水晶属于玉的范畴,因为古人认为玉就是“石之美者”,历史上也有水晶作品流传下来,既然如此,水晶这种晶莹剔透的美石又怎能不算玉呢?
 
 
翁祝红大师作品《四臂观音》
 
         然而,在翁大师看来,这些都不是关键,纠结是否是玉,也是一种着相。随着时代的发展,每一种石头,无论从题材还是表现形式来说,都已经自成一派。比如水晶,它的雕刻题材、表现形式就和其他玉石很不一样。另外,随着社会分工的精细化,曾经各种材质、各种题材都雕的玉雕匠人,如今也开始术业有专攻:就用某一种材质、做某一类题材。时代大潮中,我们所要做的,是以一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穷毕生之力去专精于某一门技艺。
        就玉石雕刻而言,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征,以更开放的精神去包容新生的门类、新奇的技法,对促进玉石雕刻这个古老行业的发展无疑是有好处的,但同时也不能丢掉传统的技艺和思想内涵。以这样一种更开放、更包容的姿态去看待事物,翁祝红大师认为这和互联网带来的思维方式的改变有关。
       互联网最大的特点就是开放、包容。因为互联网的出现,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更为方便,人们更容易认识到事物的本质,而不会再轻易被表象所迷惑。就玉雕行业而言,行业内部的交流越来越多,原来森严的行业壁垒正逐渐被打破,这就在无形中促进了行业的发展。
 
 
翁祝红大师作品《极乐世界》
 
      米兰·昆德拉说:生活在别处,而翁祝红大师认为:生活在当下。他说,佛家讲究的就是活在当下。这位言谈举止之中不时散发出淡淡禅意的水晶佛像雕刻大师,将自己的生命真正融入到了创作当中,真正在用心体悟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他的为人,和他的水晶佛像作品一样,一直在发光。
 
 
文本助手 资讯搜索 分享好友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阅读关键词
  • 手机浏览本文

    手机应用中扫描本文二维码,即可浏览本文或分享到您的社交网络中。

  • 福宝网
    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关注福宝网微信公众号,实时了解行业最新动态。

版权/免责声明:

佛云网是专业的佛教.寺庙综合互联网技术服务商
今日热点文章更多
品牌聚焦更多
推荐品牌更多
热门频道
福宝网京ICP备2022007900号 公安备案          2005-2018 北京 福宝网 www.fobao.cn 版权所有 佛教用品门户网站 佛教行业商务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