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二维码   
气动力禅修打坐垫
佛宝旅游泰国禅修
北京芳香展

嘎玛德勒:唐卡人生,感受古老传统的温度

2015-10-14 浏览次数:65096 手机访问 使用手机“扫一扫”以下二维码,即可分享本文到“朋友圈”中。



嘎玛德勒:唐卡人生,感受古老传统的温度
佛宝网西藏讯 2015年9月20日,在西藏昌都首届三江茶马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书美影展上,一位老人出现在展览现场,他兴致勃勃地观看展出的唐卡作品。平静的展馆引起了一阵骚动,观众和参展的唐卡艺人们慢慢聚集起来,簇拥在老人周围,和他打招呼,向他问好,有人请教绘画方面的问题,老人微笑着一一作答。最后老人驻足在一幅嘎玛嘎赤画派的唐卡作品前,脸上露出了喜悦。
这位老人就是西藏自治区工艺美术大师、嘎玛嘎赤画派第十代杰出传人嘎玛德勒。他是一株常青树,从艺70余载不辍,绘事精纯,懿德垂范,遍育桃李;他是一位走过80多年风雨的老人,更是一位蜚声全藏的“国宝级艺术家”;他曾以一己之力延续着“噶玛噶赤画派”的古老传统并加以发扬广大;他是一位善良平和、德臻完美的长者,默默以自己的品行春风化雨,滋润后人,为唐卡艺术的成长与成熟注入了情感的温度,树立了追逐的坐标。
刻苦学画练就纯熟技艺
嘎玛德勒今年83岁,他出生于扎曲河畔的嘎玛乡比如自然村。嘎玛乡历史上就盛行文化内涵丰富而又工艺独特的民族手工艺,如唐卡绘画、铜像锻制、配饰打造、玛尼石刻……现在已经成为闻名遐迩的“民族手工艺之乡”。
嘎玛德勒从5岁开始学习藏文,8岁时开始学习画唐卡,老师是他的舅舅贡布多吉和他的父亲西热洛桑,舅舅主要教他《造像度量经》中最基础却又最重要的比例、尺寸,父亲则教他如何画线条和涂色。他热爱绘画,又很有天赋,经常是一边干农活一边学画唐卡:在耕地时想着比例关系,在放牛时想着如何画线条,在割草时脑子里都是如何涂色。慢慢的他已经能把《造像度量经》全部背下来,牢牢地记在自己的脑子里。在画唐卡时,就严格按照书上要求的比例,放大或者缩小,非常准确。
那时没有电灯,学画唐卡要抓紧白天的时间多画,到晚上只能借着月光,或者点牛粪的火光,甚至一手拿着点燃的香,猛吹一口气,借着突然一亮的香火,赶快画几笔;没有纸,他就在木板上练画。十几岁时,嘎玛德勒就已经跟着师傅去外地的寺院,参与壁画的创作。几年下来,他已经走遍包括甘孜、玉树在内的整个藏族聚集区。
16岁时,嘎玛德勒终于出师。他的第一件独立完成的作品是为青海囊谦一座寺院画的壁画,主题是弥勒佛的身世故事,一整面墙一共画了九个场景,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他的第一副独立完成的唐卡作品画的是文殊菩萨。这些作品得到了广泛的称赞,嘎玛德勒渐渐小有名气,同年获得唐卡画家堪布学位。
那时,嘎玛德勒的绘画技艺已经非常纯熟,对主家提出的各种主题要求都得心应手,而且他的作品没有定价,对方愿意给多少就收多少。对他来说,绘画不仅仅是谋生手段,他的作品也不是商品,他把绘画当做自己生命和信仰的寄托。
文革期间,由于受政治环境的影响,大量的寺院、佛像和经书被毁,当时村里制作佛像的工匠也都开始改做农具。唐卡艺术也随之遭到破坏,社会大形势也不允许他再画唐卡,嘎玛德勒把自家祖传的一部《造像度量经》藏起来,每日参加农牧劳动。那些年,嘎玛德勒不得不先后从事教师、公社组长、生产队队长、兽医防疫员等职业。在乡民办小学,他教了十几年的书;又当了几年的业余兽医,给牲畜看病。只在深夜别人看不到的时候,偷偷地拿起画笔画唐卡,如此技艺才没有生疏。
广收徒弟画派后继有人
直到1979年,嘎玛德勒才又重新光明正大地画唐卡,刚开始时他画一小幅唐卡只要1元钱,但是市场价格上涨很快,到了80年代他的唐卡很快就涨到300元,现在则是十几万元。但是和市场追捧相比,他更在意的是自己的徒弟。
1980年,嘎玛德勒收了第一个徒弟,那时他生病卧床在家,他的外甥格来绕吉来看他,就开始跟他学画。后来,随着他的名气越来越大,家里的亲戚、村里的邻居,乡里的、市里的,外地的,都来找他学画。目前,嘎玛德勒已经收徒400多人,其中包括蒙古族、汉族的学生,甚至有在大学任教的老师。
嘎玛德勒从来不收学徒一分钱。徒弟有的是在他那里学习几个月,有的是跟他学画十几年,他都一视同仁,免费提供食宿,还把自己的毕生绝学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弟子。以前唐卡师傅都不教女人画唐卡,但是他发现孙女德青玉珍喜欢画画,而且很有天赋,他就打破陈规旧律,把手艺传授给给她。嘎玛德勒现在有五名女弟子,在他心目中,徒弟没有男女之分,只有天赋高低和是否努力的区别。
现在不仅嘎玛德勒带徒弟,就连他的大孙子丁增平措也开始带自己的学生。今年28岁的丁增平措从6岁开始在爷爷的教导下学习绘制唐卡艺术,是目前唯一的家族传承人,也是自治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丁增平措在爷爷的熏陶下,目前已创作上百幅唐卡作品,目前西藏的各寺院和内地的知名人士都珍藏有他的作品。看到唐卡艺术后继有人,得到群众的喜爱,嘎玛德勒老人心里很欣慰。
嘎玛德勒介绍,嘎玛嘎赤画派于16世纪由南卡扎西创立,他曾在南京观赏了汉地画师绘制的《普渡大斋连环长卷》,此后在勉唐派画风基础上吸收了中原汉地的风格,创立了嘎玛嘎赤画派。噶玛噶赤画派受汉画的影响,注重抒情写意,设色淡雅清丽,多用重彩烘染,讲究颜色对比,结构严谨,画面整洁,勾勒人物衣纹较为细腻,人物神态生动。他说,我的最大心愿不是变得多么富有,而是希望保护传承好嘎玛嘎赤画派唐卡艺术,把它一代代传下去。
笔耕不辍入选非遗传人
2008年,“嘎玛嘎赤画派”唐卡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随之嘎玛德勒荣获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称号。2009年,他被自治区级文物保护研究所聘为特约研究馆员。尽管已年过八旬,嘎玛德勒依然身体健朗,精神矍铄。如今,他仍能手持画笔,在精美的画布上挥毫泼墨,描绘传奇。
嘎玛德勒每天早晨7点半起床,除了吃饭、会客,白天主要精力都放在教学生画唐卡上,每天还要抽出一个小时自己作画。他经常谦虚地说,和历史上最出色的噶玛噶赤画派大师相比,自己的绘画功力还有差距。他也时常对弟子们感到担心和忧虑,年轻时画唐卡很少被俗事干扰,每天一心一意作画,而现在的学生普遍每天杂事很多,思想复杂,作画以经济利益为主,不大讲究画工,画到一定程度就不去深究,和自己又有很大的差距。因此,他要求学生必须精确严谨,不允许学生在绘画的过程中偏离先辈传承下来的法则和度量。
他经常教育学生,唐卡艺术依傍着深厚的宗教文化而生,要学唐卡首先要学的是“五明”。“五明”中的“明”就是学问、学科,“五明”为五门学科,概括了当时所有的知识体系;其次,按照《造像度量经》的要求,比例一定要准确;第三要有深厚的绘画基础,勾线、涂色技法要熟练、稳定、耐心。他拿自己年轻时画唐卡为例,那时的颜料色调较浅,涂色需要一遍一遍地涂,颜料在画布上堆积起来,颜色逐渐加深,不像现在涂一遍就了事。
嘎玛德勒说,自己最开心、最欣慰的就是现在学习嘎玛嘎赤派的学生们比以前多了许多,而且其中有很多优秀的年轻画师。每当看到来自各地到这里学习的学生,他都会发自内心的感到高兴。
老艺人嘎玛德勒,一生经历过不同社会的变迁,体味到人间的酸甜苦辣。现在,在这个幸福的时代里,他终于能够安详地坐在纯净的阳光下,用普普通通的画笔、矿石颜料,在画布上描绘着祖先的经验和信仰,在把物质变成精神的艺术创造过程中,融入古老传统的温度,也融入幸福时代所蕴含的安宁与和谐。
 
文本助手 资讯搜索 分享好友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阅读关键词
  • 手机浏览本文

    手机应用中扫描本文二维码,即可浏览本文或分享到您的社交网络中。

  • 福宝网
    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关注福宝网微信公众号,实时了解行业最新动态。

版权/免责声明:

佛云网是专业的佛教.寺庙综合互联网技术服务商
今日热点文章更多
品牌聚焦更多
推荐品牌更多
热门频道
福宝网京ICP备2022007900号 公安备案          2005-2018 北京 福宝网 www.fobao.cn 版权所有 佛教用品门户网站 佛教行业商务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