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二维码   
气动力禅修打坐垫
佛宝旅游泰国禅修
北京芳香展

佛说戒消灾经 修行笔记

2015-04-28 浏览次数:2167 手机访问 使用手机“扫一扫”以下二维码,即可分享本文到“朋友圈”中。

前言: <>很多人(我自己也是)学佛学了很多年,仍然觉得不得力;佛依旧是佛,我也依然是我;好像学佛只是一种消遣,对生活并没有产生影响。此种人若不是只将三藏经典当作学问来研究既为学佛多年而仍不得其门而入。所谓:归元无二路,方便有多门;佛为众生所开演的法门有无数无量(只因众生的根机千差万别),但仔细观察,所有的法门都遵循一个共同的修行次第。换句话说,证悟的方法有无数种,但是这无数种方法都拥有一个相同的大纲。那么这个大纲是什么呢?请看以下经文:

 

<>

 

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首楞严经】

在这里佛陀已经很明确的告诉我们修行是要从戒学入手的。

那么戒学究竟有多重要呢?学戒又能的到什么呢?这些在【佛遗教经】里都有明确的回答:

汝等比丘。于我灭后当尊重珍敬波罗提木叉。如闇遇明贫人得宝。当知此则是汝大师。若我住世无异此也。

比丘们,在我灭度后,你们应该要尊重珍惜佛所制订的戒学;戒学的珍贵就有如在黑暗中遇见光明,贫穷人得到宝物般的可贵。要知道戒律是你们的大师;戒律的存在就有如我的存在。

戒是正顺解脱之本。故名波罗提木叉。依因此戒得生诸禅定及灭苦智慧。

戒是解脱的根本,依着戒修行既是顺着解脱的根本修行;所以戒又被称为波罗提木叉。也是因为学习律的缘故,所以能的到诸般禅定及灭除苦的智慧。

若人能持净戒是则能有善法。若无净戒诸善功德皆不得生是以当知。戒为第一安隐功德之所住处

如果有人能够遵守净戒就能够拥有善法;但是如果没有遵守净戒就不能得到各种善法的功德。所以说戒是第一安稳功德的源头。

由于感到自己的不足,所以最近特意加以研读与戒律有关的经典。请各位多多指点。

 
< 0cm 0cm 0pt">No. 1477

 

< 0cm 0cm 0pt">佛说戒消灾经一卷

 

< 0cm 0cm 0pt">这部经的要点在于说明三皈五戒的功德及重要性;并说明就算是自受也是有功德的。

 

吴月支优婆塞支谦译 http://bookgb.bfnn.org/books/0967.htm#a03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尔时有一县。皆奉行佛五戒十善。一县界无酿酒者。中有大姓家子。欲远贾贩。临行父母语其子言。汝勤持五戒奉行十善。慎莫饮酒犯佛重戒。受教而行往到他国。

(阿难)是这样听说的:有一个时候佛陀居住在舍卫国。那时候,舍卫国里有一个县;县里的人都奉行佛陀教导的五戒十善。整个县里的居民都不喝酒也不卖酒。这个县里有一位望族的儿子要去远方做生意;临行前,他的父母吩咐他到:你要好好的持五戒,奉行十善;必须慎重记得不可以喝酒,危房佛陀的重戒。这人接受父母的教导后就起程到它国去了。

见故同学亲友。相得欢喜。将归出蒲萄酒欲共饮之。辞曰。吾国土奉佛五戒。无敢犯者。饮酒后生为人愚痴。不值见佛。且辞亲行。父母相诫以酒蒸。仍违教犯戒罪莫大也。知识区区别久会同。心虽悦喜。不宜使吾犯戒违亲教也。主人言。吾与卿同师恩。则兄弟。吾亲则是子亲。父母相钦岂可违之。若吾在卿家。必顺子亲。事不获已。乃听饮之。醉卧三日。醒悟心悔怖惧。事讫还家具首于亲。父母报言。汝违吾教加复犯戒。乱法之渐非孝子也。无得说之为国作先。便以所得物。逐令出国。无宜留此。

这人在它国时遇见了旧同学及其亲人,很是高兴。当他要回家时,他的朋友拿出葡萄酒要和他一起喝酒道别。他拒绝道:我的国家奉行佛陀的五戒,没有人敢违犯;而且喝酒的人下世为人无智慧,是见不到佛,遇不到佛法的。况且我向父母辞行时,他们不断的告诫我千万不可以喝酒,如果我违背他们的教导而犯戒,罪就更加大了。我们久别重逢,虽然值得高兴,但你且不应该要我犯戒,违背父母亲的教导。主人回答道:我与你同受一个老师的教导,就是兄弟。既然是兄弟,我的父母就是你的父母;父母要与你一起喝酒,那里可以违背呢?如果我在你的家里,必定会以儿子的身份孝顺你的父母。这人不得已,就与主人一家人一起喝酒并醉了三天。这个人醒来后,心理感到非常懊悔与恐怖;办完事情,回到家后。即将此事告知双亲。他父母回答他道:你违背我们的教导,又复犯戒,是乱法的源头;所以你不是一个孝顺的儿子。这件事不能说出去,以免成为本国犯戒风气的始做俑者。即将他做生意所得的钱交给他,将他逐出本国。

< 0cm 0cm 0pt">子以犯戒为亲所逐。乃到他国住客舍家。主人所事三鬼神。能作人现对面饮食。与人语言。主人事之积年疲劳。居财空尽而家疾病。死丧不绝。患厌此鬼。私共论之。

 

< 0cm 0cm 0pt">儿子因为犯戒被父母驱逐,就流浪到其它国家去,寄居在一间旅店。旅店的主人奉事三位鬼神。这三位鬼神能够变做人相,与人面对面一起吃饭谈天。旅店主人牢心牢力的奉事这三位鬼神已又多年,财产已差不多花完而家里依然疾病不断,死亡也一再地发生;因此厌恶这三位鬼神,私下议论着,打算不再奉事这三位鬼神。

 

< 0cm 0cm 0pt">

 

鬼知人意而患苦之。鬼自相共议。此人财产空讫。正为吾耳。未曾有益。令相厌患。宜求珍宝以施与之。令其心悦。便行盗他方国王库藏好宝。积置园中。报言。汝事吾历年勤苦甚久。今欲福汝使得饶富。此乃快乎。主人言。受大神恩。鬼曰。汝园中有金银。可往取之。方有大福令得汝愿。主人欣然。入园见物奇异负摙归舍。辞谢受恩。明日欲设饮食。愿屈顾下。

鬼知道了旅店主人的心意后,互相议论道:这个人因为我们而耗尽了财产,不曾得到什么利益,所以开始讨厌我们。我们应该求取奇珍异宝来给予他,使他心理高兴而喜欢我们。于是,鬼神们便盗窃其他国家国王宝库中的宝物,并将宝物藏在园中;再向旅店主人报告道:你已经劳心劳力地奉事我们很多年了,我们现在想向你降福,使你成为一个富翁。旅店主人回答道:感谢诸神大恩。鬼神们道:你的园中有金银财宝,可以去取出来,满足你的愿望。旅店主人感到很高兴,走到园中,看见各种奇珍异宝;就将这些奇珍异宝背回家里。接着,旅店主人就去拜谢神恩道:我明天打算准备饮食,召开宴会,希望您们能光临。

施设肴馔皆办。鬼神来诣门。见舍卫国人在主人舍。便奔走而去。主人追呼。请还今设微供皆已办具。大神既已顾下委去何为。神曰。卿舍尊客。吾焉得前。重复惊走。

当饭菜准备好后,鬼神们就登门来访;但是一看到舍卫国人在主任家里,便匆匆忙忙地奔跑离去。主人急忙追赶他们,并喊道:请快回来,我已经准备了一些微薄的供品,大神既然来了,为什么又要离开。神回答道:你家里有贵客,我怎样能靠近。说完,又复惊慌的奔去。

< 0cm 0cm 0pt">主人还归坐自思惟。吾舍之中无有异人。正有此人耳。即出语言。恭设所有。极相娱乐。饮食已竟。因问之曰。卿有何功德于世有此。吾所事神。畏子而走。客具说佛功德五戒十善。实犯酒戒为亲所逐。尚余四戒故为天神所营护。卿神不敢当之。主人言。吾虽事此神久厌之。今欲奉持佛五戒。因从客受三自归五戒十善。一心精进不敢懈怠。问佛所在。可得见不。客曰。佛在舍卫国给孤独园中。往立可见。

 

< 0cm 0cm 0pt">主人回来坐下后,独自想道:我的家里并没有其他人,只有此人而已。于是便与舍卫国人一起共进饮食。饮食后,主人问道:你有做过什么大功德,为何我供奉的神,会因为害怕你而离开。于是舍卫国人便为主人述说受佛三归并持五戒十善的功德,还表明自己因为犯了酒戒才被双亲驱逐出来,因为还受持其余四戒不犯,所以有天神卫护,为此您(旅店主人)所供奉的神不敢来此。旅店主人答道:我供奉这尊神很久了,已经开始厌恶他了,我现在想要受持佛的五戒。因此旅店主人便从舍卫国人受三自皈五戒及十善,一心精进,一点也不敢懈怠。旅店主人问舍卫国人道:佛陀在那里,可以见到他吗?舍卫国人回答道:佛陀在舍卫国给孤独园中,你去到那儿就可以见到他了!

 

< 0cm 0cm 0pt">

 

主人一心到彼。经历一亭中。有一女人端正。是啖人鬼妇也。男子行路迥远。时日逼暮。从女人寄止一宿。女即报言。慎勿留此。宜急前去。男子问曰。用何等故。将有意乎。女人报曰。吾已语卿。用复问为。男子自念。前舍卫国人完佛四戒。我神尚为畏之乃尔。我已受三自归五戒十善。心不懈怠何畏惧乎。遂自留宿。啖人鬼见护戒威神徘徊其傍。去亭四十里一宿不归。

主人一心向着舍卫国前进,路途中经过一间屋子。屋子里有一个端庄美丽的女人,是啖人鬼(既吃人的鬼)的妻子。男子这天已经走了很远的路,看看天色已晚,于是便要求这女子让他借宿一天。女人回答道:不要留在这里,应该快快离去。男子问道:为什么要如此,有什么意思吗?女人回答道:我已经告诉你了,你不照着做,问为什么又有何用呢?男子想到:以前舍卫国人才持佛四戒,我所供奉的大神就感到如此害怕了;我如今已经受持三自皈并五戒十善,而且一心精进,一点也不懈怠,有什么好害怕的呢?于是便继续留宿在此。啖人鬼回来后见到护戒神在四周徘徊;急忙离开此屋到四十里之外的地方,整个晚上都不敢回来。

明日男子进路。见鬼所啖人骸骨狼藉。衣毛为起。心怖而悔。退自思惟。我在本国家居衣食极快足用。空为此人所化。言佛在舍卫国。本睹奇妙。反见骸骨纵横。恶意更生。自念不如还。彼女人将归本土。共居如故。不亦乐乎。即时回还还至亭所。因从女人复求留宿。

隔天一早,男子便离去,继续他的旅程。路途中见到啖人鬼吃人后,遗弃在四周的骸骨,立刻感到毛骨耸然,心里感到恐惧而退心。他想到:我在自己的国家里,衣食丰足,快活逍遥;凭空听信舍卫国人的教化,说佛在舍卫国;本来要去看佛有和奇特的地方,不想反而遇到尸骨遍地;如此恐怖的事情。此时,他又生起了一个恶念:不如我带了刚才那女人回去本国,双宿双栖,那有多美妙啊!因此,他变即刻回到之前皆宿的屋子,再求那女人让他借宿一天。

< 0cm 0cm 0pt">女人谓男子。何复还耶。答曰。行计不成故回还耳。复寄一宿。女言。卿死矣。吾夫是啖人鬼。方来不久。卿急去。此男子不信。遂止不去。心更迷惑淫意复生。不复信佛三自归之德五戒十善之心。天神即去无复护之。

 

< 0cm 0cm 0pt">女人问男子道:你为什么又回来?男子答道:因为我的旅行计划已经失败了,所以只好走回来,请您再让我留宿一晚!女人说道:你死定了!我丈夫是啖人鬼,他刚刚才来过,你还是快点离去吧!这个男子一点都不相信,便继续留在这里,不愿离开;而且心里的淫念越来越炽盛,不再相信佛三自皈的功德,也失去了持受五戒十善之心。因此之故,护戒天神便离去,再守护他。

 

< 0cm 0cm 0pt">

 

鬼得来还。女人恐鬼食此男子。哀愍藏之瓮中。鬼闻人气。谓妇言。尔得肉耶。吾欲啖之。妇言我不行。何从得肉。妇问鬼。卿昨夜何以不归。鬼言。坐汝所为。而舍尊客宿。令吾见逐。瓮中男子逾益恐怖。不复识三自归意。妇言。卿何以不得肉乎。鬼言。正为汝舍佛弟子。天神逐我出四十里外。露宿震怖。于今不安故不得肉。

一会儿后,啖人鬼又再回来了。女人恐怕啖人鬼会吃了这个男子,便哀求他藏在一个瓮里面。啖人鬼进来屋子里,嗅到生人的气味,便问妇人:你是不是有肉,我想要吃?妇人答道:我没离开过家里,可以从那里得到肉呢?接着,妇人又反问啖人鬼:你昨天为什么没有回来?啖人鬼道:都是妳做的好事,留一个尊贵的客人在此过夜,害我被驱逐。这时候,瓮里的男子越来越觉得恐惧,更加不能忆念三自皈的功德。妇人又问道:你为什么找不到肉吃?啖人鬼道:都是因为你让一个佛弟子在这里留宿,所以我被天神赶出四十里外的地方,整个晚上都感到震惊恐怖;现在心理还不安宁,所以没有找到肉吃。

妇闻默喜。因问其夫。佛戒云何悉所奉持。鬼言。我大饥极急。以肉来不须问此。此是无上正真之戒。非吾所敢说也。妇言。为说之。我当与卿肉。鬼类贪残欲食无止。妇迫问之。因便为说三自归五重戒。一曰慈仁不杀。二曰清信不盗。三曰守贞不淫。四曰口无妄言。五曰孝顺不醉。鬼初说一戒时。妇辄受之。五戒心执口诵。男子于瓮中。识五戒随受之。天帝释知此二人心自归佛。即选善神五十人拥护两人。鬼遂走去。

妇人听后暗暗地感到高兴。因此,她就问他的丈夫道:佛戒是这么样的?应该如何奉持?啖人鬼答道:我现在感到非常的饥饿,你不要多说,快点拿肉来给我吃;佛戒是最尊贵最真实的戒,不是我所敢说的。妇人道:你为我说,我就给你肉吃。鬼类的贪欲是没有穷尽的,为了有肉吃;经不起妇人的一再追问,啖人鬼便为她说三自皈急五重戒。什么是五戒呢?就是: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妄语。五不饮酒。啖人鬼开始说第一戒时,妇人既在心里发愿受持;如此一便听一便受持直到第五戒。男子于瓮里也是如此。那时候,帝释天知道这两人已经在心里皈依佛,于是便选了五十名善神来保护他们。为此,啖人鬼又被驱逐离去。

< 0cm 0cm 0pt">到明日妇问男子。怖乎。答曰大怖。蒙仁者恩。心悟识佛。妇言。男子。昨何以回还。答曰。吾见新久死人骸骨纵横。恐畏故屈还耳。妇言。骨是吾所弃者也。吾本良家之女。为鬼所掠取。吾作妻悲穷无诉。今蒙仁恩得闻佛戒得离此鬼。妇言贤者。今欲到何所。男子报言。吾欲到舍卫国见佛。妇曰。善哉。吾置本国及父母随贤者见佛。便俱前行。逢四百九十八人。因相问讯。诸贤者从何所来欲到何所。答曰。吾等从佛所来。问言卿等已得见佛。何为复去。报言。佛日说经。意中罔罔故尚不解。今还本国。两贤者具说本末。以鬼畏戒高行之人。意乃开解。俱还见佛。

 

< 0cm 0cm 0pt">到了隔天早上,妇人问男子道:怕吗?男子答道:非常怕!承蒙您的大恩,让我心开意解,再度认识佛的三自皈及五戒。,妇人又问:昨天为什么还倒回来?男子答:我因为看见前面四处都是刚刚死去的人的尸骨,感到恐惧畏怖,所以倒回来。妇人道:尸骨是我所丢弃的。我本来是良家妇女,被啖人鬼抢来这里做他妻子,悲愤万分却无处投诉;现在蒙你的恩德,听到佛的名字、佛的戒律,终于可以离开啖人鬼了。妇人又道:贤者,现在你要到那里去?男子回答道:我要到舍卫国去见佛。妇人道:善哉!让我回去本国见过父母,并跟谁你去见佛。于是,他们便一起起程向着舍卫国而去。路途上,他们遇到了四百九十八个人并问讯道:诸位贤者从那里来,要往那里去?答道:我们从佛陀那里来!他们又问道:你们既然已经见到佛了,为什么又要离开?回答道:我们每天听佛陀讲经说法,依然感到迷惑不解;因此现在打算回去自己的国家。于是,这两人就将自己的经历告诉这四百九十八个人。这四百九十八个人因为知道了鬼害怕戒行高超的人;豁然间心开意解,便与他们一同回来见佛陀。

 

< 0cm 0cm 0pt">

 

佛遥见之则笑。口中五色光出。阿难长跪。佛不妄笑。将有所说。佛语阿难。汝见是四百九十八人还不。对曰见之。佛言。此四百九十八人。今得其本师。来见佛者皆当得道。五百人至佛所。前为佛作礼。一心听经心开意解。皆作沙门。得阿罗汉道。

佛陀从远方看见他们走来便法出了笑声,并从口中发出五色神光。于是阿难便跪在佛前问道:佛从来都不会无缘无故的笑;佛陀是不是将要有什么说话?佛陀告诉阿难:你有看见那四百九十八个人倒回来吗?阿难答道:看见!佛道:这四百九十八个人,现在已经遇到他们的本师了;现在来见佛后就会得道了!当这五百人来到佛陀的所在处,就走向前向佛陀顶礼;然后一心听佛讲经说法,顷刻之间就心开意解,出家成为沙门,并证得阿罗汉道。

佛言。犯酒戒者。则是客舍主人。与此女人。累世兄弟也。然此二人。是四百九十八人前世之师也。世人求道。要当得其本师及其善友尔乃解耳。佛说经竟。诸比丘皆大欢喜。前为佛作礼而去。

佛陀说道:旅店主人跟着女人,早过去无数世都是兄弟;然而这两人又是这四百九十八个人前世的老师。世间人修道,只要能遇到他的本师及善友(善知识)就能够心开意解,明了真理。佛陀说完这部经后,诸大比丘都感到非常地欢喜快乐。在向佛陀顶礼后,诸大比丘都各自回到自己的住处。

佛说戒消灾经一卷

【经文资讯】大正新修大藏经第 24 册 No. 1477 佛说戒消灾经

【版本记录】CBETA 电子佛典 Rev. 1.7 (Big5),完成日期:2004/10/13

【编辑说明】本资料库由中华电子佛典协会(CBETA)依大正新修大藏经所编辑

【原始资料】萧镇国大德提供,伽耶山基金会提供,北美某大德提供

【其他事项】本资料库可自由免费流通,详细内容请参阅【中华电子佛典协会资料库版权说明】

< 0cm 0cm 0pt">后记:

 

<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pt">占察善恶业报经说:是故当先修忏悔法。若戒根清净。及宿世重罪得微薄者。则离诸障。 所以守戒是很重要的,如果一边忏悔,一边犯戒,那想取得任何成就都是不可能的,所以有必要好好的学习这部经典,以了解三自皈并五戒的重要性,进而发心如法受持。

 

< 0cm 0cm 0pt"> 佛陀曾制订受菩萨戒的学者没半个月就要怂戒复习。如今学习三自皈及五戒的人也应该如此;最好能每天诵三自皈及五戒一遍,如若不能也应该每半月诵一次。如果能精进受持,并将三自皈及五戒的精神融入日常生活中,相信人生将是无往不利的。

 

< 0cm 0cm 0pt">五戒诵戒仪轨

 

< 0cm 0cm 0pt">

 

< 0cm 0cm 0pt 21pt; TEXT-INDENT: -21pt; mso-list: l1 level1 lfo1; tab-stops: list 21.0pt">1. 上香 (三拜)

 

2.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三拜)

3. 三皈依(十称)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4. 忏悔(三番三拜)

往昔所造诸恶业 皆由无始贪嗔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 今对佛前求忏悔

5. 诵戒(跪诵)

诸佛净戒难得闻 经于无量俱胝劫

读诵受持亦如是 如说修行者更难

我弟子xx 谨于佛前诵戒

第一, 不杀生,是优婆塞戒,我弟子xx 奉持。

第二, 不偷盗,是优婆塞戒,我弟子xx 奉持。

第三, 不邪淫,是优婆塞戒,我弟子xx 奉持。

第四, 不妄语,是优婆塞戒,我弟子xx 奉持。

第五, 不饮酒,是优婆塞戒,我弟子xx 奉持。(三番三拜)

受戒易,守戒难,莫将大事等闲看,浮囊渡海须勤护,一念差池全体残。

理胜欲,便安澜,把定从来生死关,任他逆顺魔牢箭,凛凛孤怀月影寒。

6. 发愿

众生无边誓愿度 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 佛道无上誓愿成(三番三拜)

7. 回向

诵戒功德殊胜行 无边胜福皆回向

普愿沉溺诸众生 速往无量光佛刹

十方三世一切佛 一切菩萨摩诃萨

摩诃般若波罗蜜 (三拜)

 
文本助手 资讯搜索 分享好友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阅读关键词
  • 手机浏览本文

    手机应用中扫描本文二维码,即可浏览本文或分享到您的社交网络中。

  • 福宝网
    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关注福宝网微信公众号,实时了解行业最新动态。

版权/免责声明:

佛云网是专业的佛教.寺庙综合互联网技术服务商
今日热点文章更多
品牌聚焦更多
推荐品牌更多
热门频道
福宝网京ICP备2022007900号 公安备案          2005-2018 北京 福宝网 www.fobao.cn 版权所有 佛教用品门户网站 佛教行业商务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