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摄  利他的方法  慈悲是大乘佛教的根本精神,菩萨的一切言行,没有不以慈悲为出点。  我们生活在一起,彼此都是... 
2014-12-22 00:04
      
来源:      
关注次数:95806
  
  高僧事略  一、虚云老和尚  幼年喜佛  虚云老和尚〈一八四零年—一九五九年〉,俗名萧古岩,湖南湘乡人。  他出... 
2014-12-22 00:04
      
来源:      
关注次数:92698
  
  佛典选读  一、父母恩深  世间一切善男女!恩重父母如丘山,应当孝敬恒在心,知恩、报恩是圣道。  ───《心地观... 
2014-12-22 00:04
      
来源:      
关注次数:12761
  
  四大名山  一、普陀山  观音道场  普陀山位于浙江省定海县,相传这里是观音菩萨显灵说法的地方。由于佛典记载,观... 
2014-12-22 00:04
      
来源:      
关注次数:61393
  
  佛陀之前的印度  甲、印度土著的古文明  地理环境  所在位置  印度古称天竺,位于亚洲大陆的南端,形成一个突出... 
2014-12-22 00:04
      
来源:      
关注次数:88090
  
  佛陀时代的印度  政治制度  急剧发展  雅利安人统治下的印度社会,是从西北逐渐向东发展的。初时在印度河、阎牟那... 
2014-12-22 00:04
      
来源:      
关注次数:68770
  
  佛陀的降生至成道  家国种族  祖国弱小  远在二千六百多年以前,散布在恒河流域的十六城邦,在政治上彼此纷争,互... 
2014-12-22 00:04
      
来源:      
关注次数:62981
  
  佛陀的行化与涅槃  化度众生  初转*轮  释迦牟尼成道后,决意把自己所觉悟的真理教化众生,使他们都能离苦得乐。 ... 
2014-12-22 00:04
      
来源:      
关注次数:98829
  
  三藏经典的结集  发展概况  资料难得  研究佛学,除了听闻正法、阅读经典之外,还要分析思考,这两者是必须相辅相... 
2014-12-22 00:03
      
来源:      
关注次数:84967
  
  佛陀的基本教义  四圣谛法  弘法利生  佛陀成道之后,决意把他所证悟的真理来教化众生,让他们也能同样地得到解脱... 
2014-12-22 00:03
      
来源:      
关注次数:14388 | 
 图文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