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马云被曝皈依佛门,如今,马云又称看好“中国素食风”。马云说实际上,几千年前的中国人就开始“吃素”了。古人早有“五谷为主,五畜适量,不宜失豆,五蔬色杂,瓜果辅之”的说法,其中的“素食”不仅仅源于敬畏鬼神,也不单单是佛教礼仪,它更多代表的是对健康理念的推崇。信奉这种膳食结构的宫廷王室、达官贵人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向世人昭告:像我们一样用餐吧,这才是身份的象征,才是真正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后很多人会一半时间吃素,我现在也是经常吃素!素食是一个未来趋势,也有利于身体健康跟环境保护,将来是个很有前景的市场!
而今,“素食”却逐渐被中国人淡忘了。4月9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陈君石在接受《生命时报》记者电话采访时遗憾地说:“现在很多人认为,大鱼大肉、山珍海味才是‘富裕’、‘进步’的代名词,并开始大快朵颐地享受着‘幸福’生活。”更有人认为,只有多摄入肉食,才能像西方人一样人高马大。殊不知,这无形中让糖尿病、冠心病等“找上门来”。“而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则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慢性病。”
但我国膳食变化的趋势是多油、多盐,用这样的烹饪方法做出来的“素食”,就算再“素”,恐怕也会变味。对此,陈君石院士认为:“多油、多盐是和以动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齐头并进的恶习,必须摒弃。即便以植物性食物为主,也要以控制总热量为前提,绝不要以为,只要吃了素,多点油盐没关系。”比如在美国,素食者在借鉴中餐食谱时,会将炸素春卷改为烤(或蒸)素春卷。
陈君石院士同时强调,吃素也得强调搭配合理。“有些人光吃粮食和蔬菜,这就不行,豆制品必须搭进来,这样摄取的蛋白质才不比吃肉获得的蛋白质差,营养才更全面。”
在美国农业部为素食者提供的营养指南中,专家们也建议素食者的食物要多样化,特别是注意摄取含植物蛋白高的食物,还要多吃富含铁、钙、锌和维生素B12的食物。
“素食风”正在席卷全球
在北京几家著名的素食馆,总能看见络绎不绝的食客进进出出,其中有居士僧侣、公司白领,也有政府官员、高校师生。目前,高校学生成了现代素食推广的先锋。从2000年5月北京大学素食协会的成立,到此后复旦大学素食协会、中山大学素食协会的群起呼应,势头越来越猛。说起当初推广素食的初衷,北大素食文化协会前会长张丽萍说,素食是让人心里没有负担的饮食,现在年轻人喜欢素食,大多不是因为宗教,而是觉得这是很好的饮食方式。
美国的素食市场同样增长迅速,2005年的销售额比2000年增长了64%。人们普遍认为,新的食品加工技术使以大豆为主要原料的素食吃起来更鲜美,如素汉堡、素香肠、素比萨饼等。据美国市场研究人员预测,到2010年,素食的销售额将达到10.7亿美元。
在德国,名叫“雷夫莫斯”的素食店已经拥有了2500家连锁店,每天生意都很好;在英国,13—34岁的公民中,1/10是素食者。
“如果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方式能够成为一种潮流,我会感到很欣慰。因为要远离诸如心脑血管、癌症等慢性疾病,这是唯一可走的路,也是人类追求健康的必然趋势。”陈君石院士坚定地说。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夏学銮教授也有着同样的观点:“这是一种进步,它不仅体现在对健康的追求上,还会让环境保护、动物福利等理念深入人心。动物和人类一样,千万别把它简单地视作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否则,破坏了‘天人合一’,人类只能陷入越来越孤独的境地。”
不过,夏教授也指出,想从根本上改变中国人的饮食习惯,还需要很长的过程。其中,来自其他行业,如肉食加工业等的阻力显而易见。就像坎贝尔教授当年在美国推行“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观念时,美国政府曾以影响其他行业发展为由,对其进行了重重阻挠。
“那就要看这本账怎么算了。”陈君石院士对此倒没有表现出太大担心。他说:“同国民健康、国家生计比,相关行业的萎缩实在太渺小了。而且,我国国情与美国不一样。在美国,行业协会对政府的影响很大,我国却不会。2004年出台的《2002年中国国民营养和健康调查》就提出,慢性病的大幅度增加与日益增多的动物性食物的摄入有关,这为推行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提供了很好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