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参考
推荐 综合 人气 评论 点赞
佛法搜索 佛法分类 佛法首页
最神奇的魔术大师
佛法中常说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就是在说明,一切万法都是由我们的真心如来藏所出生创造的。而一切万法必定有一个出生的根源,那

评论2015-06-162386

正当职业的内涵
经论当中佛陀及菩萨们的开示,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结论,就是佛教中所说的正命如法的职业,就是对于色身的生存没有了无理的欲求,不

评论2015-06-162440

做一朵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
《六祖坛经》中六祖惠能大师所说的一首偈,大师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六祖坛经》)(从上段

评论2015-06-161719

明贤法师:《佛宝论》
  上文依照大乘经典与正理,对大乘佛教所认知的佛陀作了概要性的介绍。其中十力、十八不共法等佛功德,以及佛陀任运无间的度生

评论2015-05-22829

毁谤三宝,必堕三涂恶趣
各位大德,修行人应惧怕因果,佛法无边,无须指手划脚,对于佛法及法师大德应心生恭敬心,不应毁谤争议,这不是您修行的内容,后

评论2015-05-03925

共同學習《優婆塞戒經》雜品(23)布施給畜生得百倍報,布施給聖人呢?
「如為身命耕田種作,隨其種子獲其果實;施主施已,亦復如是,隨其所施獲其福報。如受施者,受已得命、色、力、安、辯,施主亦得

评论2015-04-282574

共同學習《優婆塞戒經》雜品(22)殊勝果報會隨逐此人,就像小牛跟著母牛
「若以具足色、香、味、觸施於彼者,是名淨施;若能如法得財施者,是名淨施;觀財無常不可久保而行布施,是名淨施;為破煩惱故行

评论2015-04-282401

共同學習《優婆塞戒經》雜品(21)不淨布施,則難以親近賢聖
「善男子!若復有人於身、命、財,慳悋不施,是名為『慳』;護惜慳人,不施之心,不生憐愍,留待福田、求覓福田-既得、求過,觀

评论2015-04-282499

共同學習《優婆塞戒經》雜品(20)業依何而住?(施受理論 竟)
「汝意若謂:『五陰作業,成已便過,是身猶在,業無所依;業若無依,便是無業。捨是身已,云何得報?!』 是義不然!何以故?一

评论2015-04-281672

共同學習《優婆塞戒經》雜品(19)施受理論(即作、異作析辨)
「譬如有人與他共賭 -執炬遠行至百里外- 『若不至者,我當輸汝;如其到者,汝當輸我。』 執炬之人至百里已,即從索物。他言

评论2015-04-282562

共同學習《優婆塞戒經》雜品(18)施受理論(異作異受析辨)
「若汝意謂:『異作異受,何故此人作業,不彼人受俱有五陰?』 是義不然!何以故? 異有二種:一者身異、二者名異。 一者佛得

评论2015-04-282490

共同學習《優婆塞戒經》雜品(17)施受理論(即作即受、異作異受、無作無受)
善男子!若言:五阴无常,此不至彼,而得受报。是义不妨!何以故? 我法 或有即作即受、或有异作异受、无作无受。善男子!如果

评论2015-04-282521

共同學習《優婆塞戒經》雜品(16)施受理論(身心分離的謬論)
善男子!若有說言:『施主、受者及受樂者-皆是五陰。如是五陰即是無常。捨施五陰,誰於彼受?雖無受者,善果不滅。是故無有施者

评论2015-04-282444

共同學習《優婆塞戒經》雜品(15)雖然證得阿羅漢果,但是不會因此就能遠離飢渴等苦
(1)持戒多聞加上布施,才漸漸能得-自在、解脫。(2)菩薩應為了二事行布施-為斷生死、為無上樂。之後(16)要談到的就是【

评论2015-04-282578

共同學習《優婆塞戒經》雜品(14)隨喜福德的等無差別
學習要點:(1)貧窮的人更應該把握機會,力行布施。(2)隨喜或身體佐助布施,【心】【平等】故,果報則在理上等無差別。「善

评论2015-04-282438

共同學習《優婆塞戒經》雜品(13)智者樂於布施的觀察、心態
「善男子!有智之人,為二事故,能行布施:一者調伏自心、二者壞怨瞋心;如來因是名無上尊。善男子!智者施已,不求受者愛念之心

评论2015-04-282384

共同學習《優婆塞戒經》雜品(12)布施雖然多,要是墮入三塗怎麼辦?
「善男子!修行施已,其心無悔,是人若以客塵煩惱因緣故,墮於地獄,雖處惡處不飢不渴,以是因緣,離二種苦:一鐵丸苦、二鐵漿苦

评论2015-04-282330

共同學習《優婆塞戒經》雜品(11)有智之人樂於布施及其功德?
學習要點:(1)智者因為四件事情樂於布施。(2)樂於布施-能破壞五種惡法。(3)樂於布施-得四種現在果報。善男子!有智之

评论2015-04-282381

共同學習《優婆塞戒經》雜品(10)菩薩的一切智慧布施-續
「善男子!智人行施為自他利 -知財寶物是無常故,為令眾生生喜心故,為憐愍故,為壞慳故,為不求索後果報故,為欲莊嚴菩提道故

评论2015-04-282408

共同学习《优婆塞戒经》杂品(9)三种施主
善男子!施主有三,谓下、中、上。不信业果,深着悭吝,恐财有尽,见来求者,生嗔碍想,是名为下。虽信业果,于财生悭,恐有空竭

评论2015-04-282487

« 上一页 17/51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