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學習《優婆塞戒經》雜品(23)布施給畜生得百倍報,布施給聖人呢?
「如為身命耕田種作,隨其種子獲其果實;施主施已,亦復如是,隨其所施獲其福報。如受施者,受已得命、色、力、安、辯,施主亦得
评论2015-04-282538
共同學習《優婆塞戒經》雜品(22)殊勝果報會隨逐此人,就像小牛跟著母牛
「若以具足色、香、味、觸施於彼者,是名淨施;若能如法得財施者,是名淨施;觀財無常不可久保而行布施,是名淨施;為破煩惱故行
评论2015-04-282359
共同學習《優婆塞戒經》雜品(21)不淨布施,則難以親近賢聖
「善男子!若復有人於身、命、財,慳悋不施,是名為『慳』;護惜慳人,不施之心,不生憐愍,留待福田、求覓福田-既得、求過,觀
评论2015-04-282467
共同學習《優婆塞戒經》雜品(20)業依何而住?(施受理論 竟)
「汝意若謂:『五陰作業,成已便過,是身猶在,業無所依;業若無依,便是無業。捨是身已,云何得報?!』 是義不然!何以故?一
评论2015-04-281632
共同學習《優婆塞戒經》雜品(19)施受理論(即作、異作析辨)
「譬如有人與他共賭 -執炬遠行至百里外- 『若不至者,我當輸汝;如其到者,汝當輸我。』 執炬之人至百里已,即從索物。他言
评论2015-04-282522
共同學習《優婆塞戒經》雜品(18)施受理論(異作異受析辨)
「若汝意謂:『異作異受,何故此人作業,不彼人受俱有五陰?』 是義不然!何以故? 異有二種:一者身異、二者名異。 一者佛得
评论2015-04-282460
共同學習《優婆塞戒經》雜品(17)施受理論(即作即受、異作異受、無作無受)
善男子!若言:五阴无常,此不至彼,而得受报。是义不妨!何以故? 我法 或有即作即受、或有异作异受、无作无受。善男子!如果
评论2015-04-282479
共同學習《優婆塞戒經》雜品(16)施受理論(身心分離的謬論)
善男子!若有說言:『施主、受者及受樂者-皆是五陰。如是五陰即是無常。捨施五陰,誰於彼受?雖無受者,善果不滅。是故無有施者
评论2015-04-282395
共同學習《優婆塞戒經》雜品(15)雖然證得阿羅漢果,但是不會因此就能遠離飢渴等苦
(1)持戒多聞加上布施,才漸漸能得-自在、解脫。(2)菩薩應為了二事行布施-為斷生死、為無上樂。之後(16)要談到的就是【
评论2015-04-282504
共同學習《優婆塞戒經》雜品(14)隨喜福德的等無差別
學習要點:(1)貧窮的人更應該把握機會,力行布施。(2)隨喜或身體佐助布施,【心】【平等】故,果報則在理上等無差別。「善
评论2015-04-282396
共同學習《優婆塞戒經》雜品(13)智者樂於布施的觀察、心態
「善男子!有智之人,為二事故,能行布施:一者調伏自心、二者壞怨瞋心;如來因是名無上尊。善男子!智者施已,不求受者愛念之心
评论2015-04-282349
共同學習《優婆塞戒經》雜品(12)布施雖然多,要是墮入三塗怎麼辦?
「善男子!修行施已,其心無悔,是人若以客塵煩惱因緣故,墮於地獄,雖處惡處不飢不渴,以是因緣,離二種苦:一鐵丸苦、二鐵漿苦
评论2015-04-282287
共同學習《優婆塞戒經》雜品(11)有智之人樂於布施及其功德?
學習要點:(1)智者因為四件事情樂於布施。(2)樂於布施-能破壞五種惡法。(3)樂於布施-得四種現在果報。善男子!有智之
评论2015-04-282350
共同學習《優婆塞戒經》雜品(10)菩薩的一切智慧布施-續
「善男子!智人行施為自他利 -知財寶物是無常故,為令眾生生喜心故,為憐愍故,為壞慳故,為不求索後果報故,為欲莊嚴菩提道故
评论2015-04-282377
共同學習《優婆塞戒經》雜品(8)菩薩的一切智慧布施
學習要點:(1)菩薩摩訶薩的一切布施。(2)菩薩觀察對於不淨物的布施。(3)如上述方法,如法行財布施,菩薩並觀察煩惱過失
评论2015-04-281652
共同學習《優婆塞戒經》雜品(7)如何常樂於布施及其功德?
這裡學習的要點:(1)布施的四個累贅、破壞累贅的兩種方法、(2)樂於布施須具備的條件、樂於布施的五件功德利益。 「善男
评论2015-04-281589
共同學習《優婆塞戒經》雜品(4)施於塔像不得果報的迷思
前面(1)經文說過【布施若為自利、他利及自他利,則具五陰,如是布施,即能莊嚴菩提之道。】布施須要具足身口意三業,有人就說,
评论2015-04-282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