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从佛法角度看《三打白骨精》:谁是真正的魔

2016-02-19267700

《西游记》是根据佛教思想创作的一部神话小说。从作品的构思和故事情节来看,作者吴承恩有相当的佛学功底。

电影《三打白骨精》海报
[原标题]多识仁波切:从佛理的眼光看《三打白骨精》
《西游记》是根据佛教思想创作的一部神话小说。从作品的构思和故事情节来看,作者吴承恩有相当的佛学功底。作者用形象化的思维描写了从人到佛、人心净化的艰难历程。西天大雷音寺是佛家学佛修行的最终目的地——佛地。唐僧在取经途中所碰到的千奇百怪的妖魔,不是外部的魔,而是心内的魔,是人心中本具的魔心——贪、嗔、痴、慢、妒、邪见等烦恼。
佛说:“最险恶的敌人不在身外,而在自己的心里”。修行的过程就是战胜一个个心魔的过程。战胜心魔的武器不是刀枪剑戟,而是洞察魔性真面貌的“火眼金睛”——慧眼和威力无穷的“金箍棒”——金刚禅。
《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的原型是古印度史诗《罗摩衍那》中神猴哈奴曼塔。该史诗描写的是罗摩衍那王子美丽的妻子悉达被十面魔王抢走后,聪明的神猴哈奴曼塔帮助王子寻找夺回悉达的故事。传说印度尼西亚爪哇岛是十面魔王的居地,该岛上的居民中至今还流传着神猴降魔的故事,每年纪念神猴,演出神猴战胜魔王的戏剧。
《西游记》里“三打白骨精”只是一个故事情节,新上演的3D电影《三打白骨精》中的“白骨精”是典型化了的魔性,同样,带垢如来藏心人格化的唐僧,悟空智慧人格化的孙悟空,人心中的三毒贪、嗔、痴人格化的猪八戒、白龙马、沙和尚都用典型化的手段概括集中地表现了各自的性格特点。
黑格尔的《小逻辑》中说:概念名称一产生就超越了原来的对象。电影《三打白骨精》超越了《西游记》故事原型,全面展示了整本《西游记》的思想内涵,真是大手笔之作。
佛说:“一切众生皆具如来藏心”。肉眼凡胎的唐僧虽具如来藏心大慈大悲,但凡夫的如来藏心,即佛心是被无明掩盖了的带垢佛心,就像未开发的地下宝藏一样,不能发挥其作用。凡人所具有的自然世俗智,所看到的万事万物是众缘和合的假相,表面现象。如唐僧看到白骨精变化的“老太婆”、“儿童”,信以为真,被“老太婆”伪装的可怜相,花言巧语等表面现象所迷惑,做出愚蠢的动作,教条主义地理解不杀生戒律,不分人妖是非,粗暴地干涉阻止孙悟空的斩妖除魔的正义行动,甚至干出人愁鬼乐的蠢事,口念紧箍咒,惩罚驱逐保护自己的有功之臣。真如毛主席在诗中说的“僧是愚氓”的评价。“愚氓”就是无明覆盖下的众生共相。佛说:“有单一的慈悲或单一的智慧都成不了佛,二者结合才能成佛”。唐僧如果没有孙悟空的护持,到不了西天,取不了真经。
孙悟空虽有“火眼金睛”(悟空智慧)和“金箍棒”(金刚禅),如果没有套上约束他的“紧箍冠”是不行的。紧箍冠是道德和戒律的象征。如果人只有智慧,没有道德是最危险的。具智能的人类,不缺乏智慧,缺乏道德才是产生诸种麻烦的根源。这个紧箍冠是法制,是装进权利的“笼子”。无法无天,把天宫闹的一塌糊涂的野猴头上套上了紧箍以后才变得循规蹈矩、走上正道。
智慧是双刃剑。人类的智慧把人类社会推进到了空前发展的高度,同时也用智慧造出了毁灭人类自身的核武器等。
慈悲和智慧是佛性的本有属性,贪嗔痴是魔性的三种表现。佛心和魔性是人心中的两个对立面,矛盾的双方共处于人心中,佛性占优势就属善类,魔性占优势就属恶类。孟子的人心本善论,旬子的人心本恶论,都是非中观偏执,他们都没有悟到缘起性空的究竟真理。缘起性就是空性。就是说万事万物都是众缘形成的产物,随条件的转化而转化,没有固定的绝对不变的本性自性。人心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变成佛或者变成魔,环境条件是主要因素。
人心中的贪嗔痴也各具两面性,不是绝对的黑恶。所以佛说:烦恼即菩提。“菩提”是觉悟,开悟之义。就是说贪嗔痴这类使人堕落的心志负能量,消极因素,可以转化为使人升华的正能量,积极因素。
如密法中有贪嗔痴慢妒五毒,转化为五佛、五智之法。唐僧的随从猪八戒、白龙马、沙僧分别是贪、嗔、痴的化身。将贪色贪吃的猪头怪、愤怒凶残的毒龙、浑浑噩噩的沙僧,经悟空棍棒的训教,消除魔气,引入正道,变成了唐僧的随从。这是烦恼转化为菩提之因的事例。
电影中悟空问:“佛经里讲什么?”唐僧答:“人生的真相”。唐僧的这个回答,一语道破了佛教的真谛。
有形的物质和无形的非物质组成的世界人生,总的归纳起来有两个层面,即现象层面和本质层面。佛教中观哲学称现象层面为俗谛、假谛,本质层面为胜义谛、真谛。“假谛”就是假相,“真谛”就是真相。和假相相对应的是世俗智,和真相相对应的是真智、悟空智。孙悟空的“火眼金睛”是真智的象征。
大多数人的认识都停留在人生和事物的现象层面,认识不到被表面现象掩盖的真相。所以,能有几人看透人生的真相,不被眼花缭乱的现象所迷惑呢?
白骨精要“三打”,说明人心中的烦恼魔是非常顽固的,一而再、再而三地使用各种手段顽固地固守阵地,反扑抵抗。所以,大乘佛教一到七地用一个无量劫年才能破尽烦恼障,破尽烦恼障就获得脱离轮回的阿罗汉位。
这个电影中还有深具启示的“两打”。一是打死极端自私、喝别人的鲜血、延长自己寿命的国王。他和白骨精没有什么不同,该打。二是打唐僧,这是最重要的一打,打死唐僧的我执体,使其证“无我”。
我执是众魔入侵的根源。没有我,哪有害我的魔。消除魔害的根本办法是破除我执。打掉白骨精,还有牛魔王、红孩儿等其它很多妖魔。所以,打白骨精是治表,打唐僧才是治本。佛和魔是相对的存在,相对的一方消失,另一方也失去存在的前提而随之消失。所以,佛不存在了,魔也就不存在了。唐僧不存在了,吃唐僧肉、喝唐僧血的白骨精也就不存在了。从胜义谛的角度来看,即无佛,也无魔。(本文转自多识活佛智慧)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微信公众号:福宝网

 微信小程序:福宝网
第二届观音文化节七大亮点抢先看,诚邀共赴佛光祖庭宜兴大觉寺
在国家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推动宗教中国化的政策指引下,佛光祖庭宜兴大觉寺积极践行以优秀传统文化浸润佛教的要求,

评论2025-07-0941

昌鉴法师爱国诗偈书法巡回展启幕
2025年6月29日,连云港市花果山海宁禅寺昌鉴法师爱国诗词书法作品巡回展,在海州区民主路老街大华文化交流中心拉开帷幕。连云港

评论2025-07-0937

第一届“辽海讲道”倓虚法师与东北佛教的中国化学术研讨会主旨演讲圆满
主旨演讲在楞严禅寺举行2025年6月25日,农历乙巳年六月初一,适逢现当代佛教高僧倓虚法师诞辰150周年,由辽宁省佛教协会主办,营

评论2025-06-26317

第一届“辽海讲道”倓虚法师与东北佛教的中国化学术研讨会开幕
视频制作:大菩文化2025年6月25日,农历乙巳年六月初一,适逢现当代佛教高僧倓虚法师诞辰150周年,由辽宁省佛教协会主办,营口市

评论2025-06-26603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杨曾文封笔之作《六祖坛经五本汇编》
《六祖坛经五本汇编》杨曾文 编校中州古籍出版社2025年1月出版编辑推荐1. 重点工程 权威规划本书为十四五时期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

评论2025-06-26264

江苏尼众佛学院举行2023级“南朝佛教”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会
2025年6月20日下午,江苏尼众佛学院举行2023级南朝佛教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论文汇报开题报告邀请学洪修平教授、孙亦平教授,

评论2025-06-26176

普门讲堂 界崇法师讲授《浅谈汉传佛教梵呗历史演变及梵唱方法》
界崇法师于宝陀讲寺作《浅谈汉传佛教梵呗历史演变及梵唱方法》佛学专题讲座宝陀讲寺讲经迎请引礼班遵循佛教丛林开大座传统迎请界

评论2025-06-26267

普陀山佛教协会乙巳年夏传授三皈五戒法会圆满
(点击视频查看活动现场)普陀山佛教协会乙巳年夏传授三皈五戒法会圆满2025年6月22日(乙巳年五月廿七),诸佛生欢喜,龙天降吉

评论2025-06-26419

今天再谈“玄奘法师”,我们谈什么?
玄奘法师是中国历史上独步千古的佛门大师,也是古都西安最具标识性的文化名人之一。其西行取经,历尽磨难,体现了中国人学习域外

评论2025-06-26135

上海明因寺乙巳年华严胜会圆满举办
(视频制作:大菩文化)上海明因寺乙巳年法界圣凡华严胜会自2025年6月1日(农历五月初六)净坛启会,经二十一昼夜精勤修持,于20

评论2025-06-26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