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弥陀经
  《阿弥陀经》选  【题义】  《阿弥陀经》是早期的大乘经典, 主要宣扬西方阿弥陀佛的净土, 鼓励我们发愿往生和说明往生
评论2014-12-226476
 
心经
  《般若波罗多心经》  【题义】  在大乘佛教的成长过程里, 最结集完成面世的, 是「般若类」的经典;其中, 以玄装法师所
评论2014-12-228787
 
《中论-观有无品》
  《中论-观有无品》  【题义】  在西元二三世纪间, 各种大乘佛经逐渐面世, 很多有学问的论师把它们组织整理, 渐渐形成
评论2014-12-2268686
 
《唯识三十颂》选
  《唯识三十颂》选  【题义】  《唯识三十颂》是世亲菩萨晚年的著作, 其撰论的目的在于「破执显理」, 彰明唯识中道的思
评论2014-12-2297449
 
佛教的传入
  佛教的传入  传入路线  水陆两路  根据文献的记载,佛教是经由水陆路传入中国的。陆路经由中亚细亚及新疆到达中国,从
评论2014-12-2249904
 
中国佛教历代概况
  中国佛教历代概况  魏晋概况  方等般若  三国时代从西域或印度来的僧人,所翻译的经典以小乘较多,而大乘经典亦已间有
评论2014-12-2277510
 
破邪显正的三论宗学说
  破邪显正的三论宗学说  三论立宗  印度发展  三论宗乃中国佛教的宗派,由隋吉藏所创立。此宗由于继承印度中观派的思想
评论2014-12-2299604
 
开创中国特色的天台宗学说
  开创中国特色的天台宗学说  天台立宗  此宗得名  天台宗是中国最早成立的佛教宗派,这宗的实际创始人是智顗大师因常住
评论2014-12-2227328
 
圆融无碍的华严宗学说
  圆融无碍的华严宗学说  华严立宗  依经立名  华严宗是由唐代法藏〈即贤首大师〉创立的中国佛教宗派。它以『华严经』为
评论2014-12-2232625
 
以心传心的禅宗
  以心传心的禅宗  宗名由来  禅的意义  『禅』源出于梵语『禅那』一词,亦有以音义合译之为『禅定』。意译为『思维修』
评论2014-12-2272208
 
大乘玄论二谛义选
  大乘玄论二谛义选  【题 义】  『大乘』是相对于小乘而设立的称谓。在印度,大乘思想是指般若、中观唯识和如来藏等思想。
评论2014-12-2297334
 
始终心要
  始终心要  夫三谛者,天然之性德也。  中谛者,统一切法;真谛者,泯一切法;俗谛者,立一切法。举一即三, 非前后也。含
评论2014-12-2237977
 
金师子章
  金师子章  明缘起第一  谓金无自性,随工巧匠缘,遂有师子相起。起但是缘,故名缘起。  辨色空第二  谓师子相虚,唯
评论2014-12-225792
 
六祖坛经行由品〈节录〉
  六祖坛经行由品〈节录〉  一  时大师至宝林。韶州韦刺史与官僚入山请师出,于城中大梵寺讲堂,为众开缘说法。师升座次,
评论2014-12-2261787
 
第一课、佛
  第一课 佛  「佛」是「佛陀」的简称,或作佛图、浮屠、浮图等,凡此皆为印语的意译,原是如来 (1) 十号之一,于义为「觉者
评论2014-12-2161276
 
第二课、释迦牟尼佛 (一)
  第二课 释迦牟尼佛 (一)  开创佛教的教主,是本师释迦牟尼佛 (1),于周昭王二十四年,甲寅岁,四月八日,诞生于印度毗罗卫
评论2014-12-2131749
 
第三课、释迦牟尼佛(二)
  第三课 释迦牟尼佛(二)  释尊始成正觉,为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说大方广佛华严经,宣示圆顿 (1) 大法说梵网经,制大乘菩萨戒
评论2014-12-2116868
 
第一、二、三课、综合指要
  第一、二、三课 综合指要  1.  佛的境界甚深,凡夫谈佛,如坐井论天,不特所见甚陋,甚至可以说:完合不对。因为垂迹者,
评论2014-12-2139246
 
第四课、药师佛
  第四课 药师佛  我们的世界之外,四方上下虚空中,皆有无数佛国,每一佛国,皆有一佛,住持其间,为诸众生,演说佛法,令其
评论2014-12-2158946
 
第五课、如来十号
  第五课 如来十号  十方三世诸佛,其应身 (1) 各有各号,或取因言,或取果言,或取性、相、行、愿言,佛佛各别,此为别号。
评论2014-12-2115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