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佛法首页 频道列表

中国佛教历代概况

2014-12-22772570

  中国佛教历代概况
  魏晋概况
  方等般若
  三国时代从西域或印度来的僧人,所翻译的经典以小乘较多,而大乘经典亦已间有译出,其中著名的翻译家有支谦和康僧会。至两晋以后,则以翻译大乘经典为主,而于众多的大乘经中,以『方等经』最先倡行,『般若经』亦约略同时兴起,而涅槃、华严等思想则于南北朝才开始传入。
  西晋佛教
  敦煌菩萨
  在西晋时期著名的翻译家有竺法护。他世居敦煌,于西晋武帝泰始二年〈公元二六六年〉携梵本自敦煌至长安,后入洛阳,三十余年间译出大小乘经共一百五十余部,包括『般若』、『法华』、『涅槃』、『华严』、『宝积』、『大集』等经典,译事辛劳,不以为苦,佛典能够于中国广泛流传,他的功劳不少。当时的人尊称他为『敦煌菩萨』。
  东晋佛教
  道安罗什
  佛教发展到东晋时期,开始出现了一批对印度佛教以兼收并蓄的态度去研究的僧人。其中道安,可说是开这种风气的先河。他注疏众经,创编佛教经录,提出有关翻译佛典的理论,并通般若之学,可说是空宗最初的建设者。其弟子慧远,建寺卢山,广交名僧、文士,更与北方佛教领袖鸠摩罗什经常以书信往还,探讨经义,成为南方佛教领袖。并且与名士刘遗民等一百二十三人,在卢山的般若云台精舍阿弥陀佛像前立誓求生西方净土,是中国人结社念佛之始,被尊为净土宗的初祖。至于北方则有著名的翻译家鸠摩罗什,从西域到长安,在逍遥园讲译佛经,当时四方名僧群集,听讲者达三千人之多。所译经论以大乘空宗的般若、中观为主,对日后三论宗、天台宗、成实宗等出现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此期特色
  此时期中有两种事实是颇具趣味的,一是小乘佛教始终没有反抗的力量。在印度,大乘佛教初起时,与小乘的抗争是非常激烈的,我国则大乘占了绝对的优势。二是大乘教理多由独悟,如朱士行读『道行般若经』,知其义理未尽,遂往罽宾求取;道安对旧译诸经加以订正,及后罗什重译,与道安所见 正好不谋而合。以上所举的事实,都是为探讨中国佛教时所应注意的地方。
  南朝佛教
  真谛摄论
  自罗什译出『般若』、『三论』、『法华』等典籍后,空宗经典的传入已略具规模,但有宗的教义尚未普闻。至梁陈间,真谛法师从海路来华,弘扬无着、世亲的学说,译出『俱舍论』及『摄大乘论』等典籍,于是此土法相学说兴起,其中法泰、智恺最能传真谛之业,于是开创出中国大乘的『摄论宗』与小乘的『俱舍宗』。入唐后『摄论宗』才逐渐被法相宗取代。
  北朝佛教
  南北地论
  北方元魏〈北魏〉时,菩提流支、勒那摩提合译出世亲解释『华严经。十地品』的著作『十地经论』。因而创立『地论宗』,此宗因菩提支与勒那摩提两位译者的见解不同而分为南北两道,北道缺乏优秀人物,影响远不及南道,后来归入摄论宗;南道人才济济,弘传甚盛,成此宗正统,并为后来华严宗的先驱。以上为南北朝时期重要的佛教事业。
  隋代佛教
  吉藏三论
  在隋代才建立的宗派有三论宗及天台宗等。自罗什译出『中论』、『百论』及『十二门论』后,百余年间传习极盛,至吉藏乃创立三论宗,以弘扬龙树中观的学说。此宗思想在判教上主张『二藏三法论』;在教义上主张『二谛』、『八不中道』。此派于当时为显学,及至法相宗兴起后才开始衰落。
  智者天台
  同期,还有智者大师继承法华、中观等思想的研究,而发展出天台宗独树一帜的理论,创出第一个具有中国特色宗派,并发挥『五时八教』『一念三千』、『一心三观』等新义,确立了天台宗在中国佛教上的地位。及后,唐湛然更提出『无情有性』的思想,说无情的木石亦有佛性,来弘扬天台教义。此宗在中国一直被广泛流传,为重要宗派之一。
  唐代佛教
  玄奘功业
  入唐后,中国政治修明,佛教的发展更见壮大。唐初玄奘法师不畏艰苦,只身远赴天竺取经,拜那烂陀寺戒贤为师,习『瑜伽师地论』、『摄大乘论』等唯识典籍,并遍游天竺寻师学道,前后共十七年而归国,带回经论六百五十七部,从此专心于翻译工作二十年,译出经论一千三百三十五卷,创立法相宗,大弘唯识思想,其弟子窥基继之,遂成为唐代重要宗派之一。
  华严弘扬
  自北朝地论宗流行后,『华严经』的研究日盛,到唐武则天时,法藏与实叉难陀重译『华严经』,提倡『法界缘起』、『相即相入』等新义,遂奠定华严宗的地位,成为中国另一自创的佛教宗派。及后宗密、澄观继起,将华严思想发扬,此宗遂成当时显学。
  净土开宗
  此外,从慧远倡始的『念佛法门』,经昙鸾、道绰,至唐善导成立净土宗,谓一心专念阿弥陀佛名号,死后可往生净土世界,此为极简易之修行法门,一直受到中国人广泛的欢迎。
  道宣律宗
  又唐道宣从隋智首律师受业,研习『四分律』而创南山律宗,设立『化』、『制』两种教法。化教指三藏中经论所显扬的道理,是佛陀为众生而开示的,于三学中属定、慧范围。制教指三藏中的律藏,是佛陀为调御众生行为而制定的,三学中属戒学的范围。而戒律又可分为『止持』,即『诸恶莫作』,及『作持』,即『众善举行』二种。
  真言密教
  在显教极盛的同时,密教亦由印度传来,开元年间,善无畏,、金刚智、不空等人在长安设坛传授密咒、真言,并译出大量的密典,密宗于是成立。
  禅宗独盛
  盛唐以后, 天台、法相、华严各宗典籍浩博,疏解缜密,一般学者苦于文字的繁琐,无从窥探佛教的精髓,禅宗乘时崛起,力矫其弊。相传始创者达摩为西天第二十八代祖师,在梁时到中国,传法于慧可,一直至六祖慧能,弘扬佛性本有,觉悟不假外求,不读经,不礼佛,不立文字的顿悟法门,于是禅宗风靡一时,武宗灭佛后更成一枝独秀,至宋朝衍为五家七宗,即云门、法眼、临济、沩仰、曹洞、为五家,而临济后又分黄龙、杨歧二派,合称为七宗。
  宋代佛教
  佛教渐衰
  晚唐以后佛教有重大的转折,一方面从印度、西域传入的经典已失去刺激,另一方面儒家学者剽窃佛理自立门户,国中人才多趋向理学一途。教内唯禅宗独盛,而踞座棒喝,口传心印的人,又实在叫人难以测知其深浅,故唐以后佛学衰微。宋代在佛教最具贡献者莫如永明延寿禅师,他主张『禅净合一』,对净土宗的复兴有很大的贡献。
  元明佛教
  密教为主
  元代建国后,以喇嘛教为国教,把西藏的喇嘛僧奉为国师,于是密教兴起,而显教则无寸进。及至明代末叶有莲池〈袾宏〉、憨山〈德清〉、蕅益〈智旭〉等人,先后出现,佛教可说一时中兴。
  晚清民初
  重露曙光
  入清后,君主由于政治上的实际需要而借助佛教,至于学理上的推广,则一无可述,唯清末杨文会居士,得力于华严、唯识,教人以净土修持,又托日本人搜购散失的佛教典籍,校刻流通,并培养了大量的佛教人才,开启了民国初年研究佛学的热潮。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微信公众号:福宝网

 微信小程序:福宝网
释迦牟尼佛生平事略
  释迦牟尼佛生平事略  佛陀降生及出家  佛陀的家世  在喜马拉雅山的南麓,有一条恒河的支流,名罗泊提河。古印度时在河

评论2014-12-2279421

遗教的结集
  遗教的结集  结集的原因  佛在世时,所说的教法,并没有文字纪录。佛灭度后,佛弟子恐怕遗教散失,所以建议召开僧众大会

评论2014-12-2280786

因缘果报
  因缘果报  因缘的意义  一个人绝不可能独自生存,多多少少总要和别人共处,人和人之间,有着种种互相依存的关系,大家分

评论2014-12-2297353

业报与轮回
  业报与轮回  业力的意义  生命就像流水的波浪。波浪有起伏,前一浪灭,后一浪生。生命有延续,前一生的结束,即是后一生

评论2014-12-2218302

僧伽的制度
  僧伽的制度  僧伽的成立  佛陀成道以后,首先到鹿野苑化度憍陈如等五人,成立了僧伽的雏型。随着佛教的流布,出家人的数

评论2014-12-2241902

原始的僧团
  原始的僧团  佛陀的十大弟子  佛陀的十大弟子,在僧团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他们重视修持,热心弘法,各有不同的专长,现

评论2014-12-224872

皈依三宝
  皈依三宝  学佛的初阶  学佛的人,进入佛教的初步阶段,是皈依佛、法、僧三宝,叫做三皈依。  一个人若不受三皈依,虽

评论2014-12-2275893

受持五戒
  受持五戒  受戒的目的  一个公民,应该遵守本国的法律;皈依三宝后,便应该受持五戒。  受持五戒的用意是约束自己的行

评论2014-12-2296283

奉行十善
  奉行十善  十善的意义  作为一个佛教徒,如果只是独善其身,实在并不足够,还要进一步秉承佛陀慈悲的精神,积极行善,以

评论2014-12-2253178

佛像的起源
  佛像的起源  佛像的始创  我们在佛寺里,都会看到很多大大小小的造像,心里总不免发生疑问:这些造像是甚么时候始创的呢

评论2014-12-2225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