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修实证
推荐 综合 人气 评论 点赞
佛法搜索 佛法分类 佛法首页
嗔恚之法的意涵
说明瞋恚之法的意涵之前,因为瞋与贪往往是相随而行的,所以就先略说贪的这个法;这是说众生对于色、声、香、味、触这五尘,或者

评论2017-03-27414

为什么我们会起嗔心?
首先我们来探讨,故事中三十三天为什么会起瞋恨心呢?一定很多人会觉得说,那就是因为夜叉坐在释提桓因的宝座上,所以才让三十三

评论2017-03-27745

嗔恚对治鬼 故事给我们的启示和问题
这个故事也给我们几个启示和问题:  第一个,不是只有人间有佛法。从故事中释提桓因知道三十三天的天众们,因为看见夜叉鬼长得

评论2017-03-27484

嗔恚对治鬼的故事
  《佛典故事》今天我们要来介绍瞋恚对治鬼。这则佛典故事是出自于《杂阿含经》卷40。这则经文的大意是:如同我阿难亲自听闻,

评论2017-03-27620

如何亲证念佛三眛?
然而要亲证自心如来,必须具足定力、慧力、福德三资粮。所谓的定力,就是要有念佛的基本定力;也就是前面所说,于动中都有定力,

评论2017-03-26564

什么是念佛三眛?
什么是一行三昧?它的内涵是什么?如何达到一行三昧等等。所谓的一行三昧,就是念佛三昧,也就是禅宗所说的明心见性,于念佛中,

评论2017-03-26462

念佛的次第和善巧方便
念佛会退失的第二个原因,是念佛人只知道持名念佛,不知道念佛的次第,所以没有善巧方便,也不知道念佛有什么转折,以致碰到瓶颈

评论2017-03-26489

念佛一定要听闻般若波罗蜜才能一行三眛
首先谈第一个原因,没有事先听闻般若波罗蜜,如说修学,以致念佛退转。为什么?因为很多人一听到念佛法门很好,譬如经中曾说:末

评论2017-03-26433

念佛三年 佛在天边
在佛门,有很多佛弟子以持名念佛为主,也就是持佛的名号来忆念佛的修行法门。这个法门是 释迦世尊特别为末法众生根性而宣说的一种

评论2017-03-26620

金刚经的“”不住色布施的“”含义
佛在《金刚经》曾开示: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

评论2017-03-26590

布施的九种殊胜果报
布施有何果报?后学举经中的例子来加以说明。佛在《贤愚经》曾开示:在过去九十一劫以前,当时有佛出世,号毘钵尸佛,十号具足;

评论2017-03-26535

布施不都是福田,有时可能是毒田
所布施的对象为何?布施时,应当观察所布施的对象是谁,譬如你看见贫穷、孤苦无依的老人、小孩、妇孺很可怜,所以用钱财来布施,

评论2017-03-26437

久学菩萨应该有布施的习惯
这三施是菩萨应该去做的,而且还要努力去做;这是因为六度万行的第一度就是布施,如果不去布施,想要成就布施的功德来庄严自己,

评论2017-03-26392

布施的定义是什么?
布施的定义是什么?所谓的布施,就是将自己所拥有的施与他人,让他人可以受益。这样的布施可分为三种:财施、法施、无畏施。所谓

评论2017-03-26629

什么是一切施?不思议施?
什么是一切施及不思议施:【若能随家所有好恶,常乐施者,名一切施。若以身分及以妻子所重之物施于人者,是则名为不思议施。若有

评论2017-03-26506

今生的布施能带到来世吗?
有些人听了 佛陀有关布施的开示以后,明了了由于有如来藏异熟性的缘故,所以今生所造的善业,在来世会得到百千万倍不等的果报;但

评论2017-03-26408

“如来藏”是细微色身吗 一
现在有不少学人,仍然继续吸食印顺法师的邪见涎 涶 ,所以不仅否认如来藏胜义实有,认 为 不过是 世尊方便安立、假名安立的名相,

评论2017-03-2546224

“如来藏”是细微色身吗 二
第二部分 论如来藏在吾人身中如来藏既是胜义实有,非假名安立,那 么 如来藏究竟在哪里?就有必要探究一下,这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

评论2017-03-2518980

依持身之功德说阿赖耶识即是如来藏
《入楞伽经》〈佛性品第十一〉:【(佛言:)「大慧!阿梨耶识者名如来藏,而与无明七识共俱,如大海波常不断绝,身俱生故;离无

评论2017-03-2533112

阿赖耶识、异熟识、无垢识间之关系
阿赖耶识、异熟识、无垢识间之关系《瑜伽师地论》卷九,当来下生弥勒尊佛(以下「当来下生」四字皆省略)云:【云何缘起体?若略

评论2017-03-2541531

« 上一页 7/17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