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综合 人气 评论 点赞
敬请关注:何为皈依僧(经律论汇集)
大方便佛报恩经卷第六失译人名在后汉录优波离品第八问归依佛者。为归依释迦文佛。为归依三世佛耶。答曰。归依三世佛。以佛法身同

评论2015-04-242427

佛说善师与恶师的区别
《道行般若经》中的关于善师与恶师的区别。须菩提白佛言。若有新学菩萨。闻是语得无恐怖。佛言。设使新学菩萨。与恶师相得相随。

评论2015-04-242430

何谓魔业以及如何舍离魔业---转
节录自《大集大虚空藏菩萨所问经》 何谓魔业。谓爱乐小乘是为魔业。 不护菩提心是为魔业。 于诸有情简别行施是为魔业。 乐求生

评论2015-04-242380

魔加持与佛加持之区别
魔加持与佛加持之区别 经典内容来自 大方广佛华严经 卷第五十八/离世间品第三十八之六有十种魔。何等为十?所谓: 蕴魔,生诸取

评论2015-04-242384

四归依害死人
《大庄严经论》马鸣菩萨复次善观察所作当时虽有过后必有大益。我昔曾闻。有一比丘常被盗贼。一日之中坚闭门户。贼复来至扣门而唤

评论2015-04-242358

三辈事佛
《佛说分别经》中把归依三宝、学习佛法人分为三种。这三种人秉持不同的态度、造作不同的业力,将来的结果也大相径庭。我们学习佛

评论2015-04-242357

快乐的修行
释迦牟尼佛的教法告诉我们,修行不是苦的。在《未曾有因缘经》中,释迦牟尼佛曾明确地指出,这个世界的因果原则,是行苦苦报,行

评论2015-04-242262

菩萨与众生------(经典选读)
菩 萨 与 众 生 经典选读六度集经卷第一吴康居国沙门康僧会译布施度无极章第一(此有一十章)(一)

评论2015-04-242330

阿含部经中的大乘痕迹
阿含部经中的大乘痕迹一、关键词:三乘1、佛说新岁经东晋天竺三藏昙无兰译[0860a12] 尔时世尊。见岁时到。愍念诸会。在比丘前。三

评论2015-04-242429

如何鉴别善知识?恶知识?
善、恶知识相以及关于的经文很多,有高度概括性的描述,也有具体相状的分辨......以每部经立意不同而有差异。这里仅将末学在实际

评论2015-04-242324

两种庄严度众生
《佛说观佛三昧海经》 诸佛如来出现于世。有二种法以自庄严。何等为二。一者先说十二部经。令诸众生读诵通利。如是种种名为法施

评论2015-04-242369

《经律论汇集》--多闻增智慧
《杂阿含经》节录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四种须陀洹道分:亲近善男子,听正法,内正

评论2015-04-243423

善识境界 勿作圣解——兼答不容不信师兄的疑问
善识境界 勿作圣解 兼答不容不信师兄的疑问 我们学佛人在修行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当我们读到经论中的佛所开示的

评论2015-04-242255

不要钱的法布施功德却最大
法施的功德(ZT)  《地藏菩萨本愿经》云: 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佛法中所种善根,或布施供养,或修补塔寺,或装理经

评论2015-04-242416

亲近善知识,依法不依人
世尊在《阿含经》中,向我们强调了亲近善知识的重要,经曰:我由善知识故,成无上正真等正觉,以成道果,度脱众生,不可称计,皆

评论2015-04-242491

"维摩诘所说经"中的外道与菩萨
佛道品第八 尔时文殊师利问维摩诘言。菩萨云何通达佛道。维摩诘言。若菩萨行于非道。是为通达佛道。又问。云何菩萨行于非

评论2015-04-242292

从学习经论和亲近善知识间的关系说起
从学习经论和亲近善知识间的关系说起 写给恒河之声师兄的一点建言 看了恒河之声师兄有关依经、依师学佛

评论2015-04-242428

出家怎能学习宣传外道
僧务外学作者:莲池大师儒者之学,以六经论孟等书为准的,而老庄乃至佛经禁置不学者,业有专攻,其正理也,不足怪也。为僧亦然。

评论2015-04-242327

轻毁外道是自赞毁他吗?
有时候,我们的同修在谈论外道邪见、破斥其法的时候,经常听到有人这么说:这是自赞毁他。不要说别人的不是等等。果真如此吗?当

评论2015-04-241441

心无内外,本不可得
佛法中对于心的描述有很多,经典中常常是整篇的文字来阐述心的问题。不过在描述心的开示中,大都有一个共性,或者说是一个经常被

评论2015-04-242258

« 上一页 60/17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