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综合 人气 评论 点赞
中级课题(三十六) 四摄法
  中级课题(三十六) 四摄法  菩萨上求佛道是自利,下化众生属利他,所以须修习四摄的法门。  一、  布施摄 :  有财施

评论2014-12-2113276

中级课题(三十五) 四无量心
  中级课题(三十五) 四无量心  四无量心就是慈、悲、喜、舍四种无量心。无量是没有边际,也是没有人我的领域。当修习四无量心

评论2014-12-2166148

中级课题(三十八) 四大五蕴
  中级课题(三十八) 四大五蕴  四大即地、水、火、风。地性坚硬,水性潮湿,火性温暧,风性流动。世间一切的构成都具有此四大

评论2014-12-2183749

中级课题(三十七) 四弘誓愿
  中级课题(三十七) 四弘誓愿  菩萨初发心修学佛法,以发愿为成佛根本。愿有通别之分;通愿就是四弘誓愿,是每一位学佛者都应

评论2014-12-217878

中级课题(四十一) 心意识的研究
  中级课题(四十一) 心意识的研究  俱舍论说:「集起为心,思量为意,了别为识」。心意识是有情精神的主体,但在有情心里的作

评论2014-12-216587

中级课题(四十) 五浊恶世
  中级课题(四十) 五浊恶世  我们所居的娑婆世界 (1),佛经称为五浊恶世。所谓五浊即是劫浊 KALPA(2)、见浊、烦恼浊、众生浊

评论2014-12-2154685

中级课题(三十九) 十八界
  中级课题(三十九) 十八界  眼、耳、鼻、舌、身、意、名为六根;色、声、香、味、触、法,名为六尘;眼识、耳识、鼻识、舌识

评论2014-12-2146408

中级课题(四十三) 佛经的四次结集
  中级课题(四十三) 佛经的四次结集  佛灭后,诸弟子为恐异说异见,渗入佛法,也为恐三藏教义,日久散失,乃有结集之举。其仪

评论2014-12-2135681

中级课题(四十二) 佛教中心教理(三法印)
  中级课题(四十二) 佛教中心教理(三法印)  佛教中心教理,即三法印。佛为钝根的小乘人,多说三法印,因机宜的不同,故有浅深

评论2014-12-215979

中级课题(四十四) 印度佛法的传播
  中级课题(四十四) 印度佛法的传播  佛灭度后,印度佛法的传播,可以作为三期来观察,每一期为时约五百年,过此一千五百年后

评论2014-12-2150700

附录(一) 盂兰盆真义
 附录(一) 盂兰盆真义  在农历七月里,华人聚居的地区,到处举行「盂兰胜会」。盂兰胜会本是佛教的孝亲节,通常在农历七月十五

评论2014-12-21499

附录(二) 佛学常识问答初级组比赛题
附录(二) 佛学常识问答初级组比赛题  佛降生于公元前几年?(降生于公元前六二三年)  悉达多太子的父母叫什么名字?(父名净饭

评论2014-12-211027

附录(三) 佛学常识问答高级组比赛题
附录(三) 佛学常识问答高级组比赛题  释迦牟尼佛是那一个国家的王子?(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太子)  世界上有佛教是在什

评论2014-12-211045

附录(四) 选择题
附录(四) 选择题  1. 释迦牟尼佛降生于公元前_年  (A)五四三 (B)五九四  (C)五八八 (D)六二三  2. 世界公认的佛陀日是阳

评论2014-12-21902

简要解释佛门礼仪
  简要解释佛门礼仪  云乡法师  菩提静修营中,有些营员已经修行多年,有些营员却是刚开始接触佛教。其中有一部分人对基本

评论2014-12-2141441

西园法师谈佛门礼仪
  西园法师谈佛门礼仪  ——合十  合十,是佛教最常见的礼仪之一,不论是出家人还是在家人都经常使用。然而要将这一动作做

评论2014-12-2133166

敬僧须知
  敬僧须知  ——南传上座部佛教基本礼仪  一、恭敬  1、作为一名佛弟子,首先应当恭敬三宝,以佛、法、僧为唯一信仰和皈

评论2014-12-2116644

戒律与礼仪
  居士戒律与礼仪  佛教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佛教传入中国两千多年,  已与中国文化融然一体。  而我们却对佛教一无

评论2014-12-2199065

入寺规矩礼仪漫谈
  居士入寺规矩礼仪漫谈  演悟  佛陀教诫四众弟子,形仪必须庄严整肃,内检其心,外束其身,动静举止,皆应如法。“威仪乃

评论2014-12-2138737

学佛行仪
  学佛行仪  善因法师述  目录  敬佛第一  敬法第二  敬僧第三  居庵第四  事师第五  事亲第六  居家第七 

评论2014-12-2110543

« 上一页 132/17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