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沉香首页 频道列表

心有沉香 现世安稳——刘剑玲老师在柳工

2017-09-2115050
 柳工文学平台的光彩,吸引着外部人士钦羡的目光。
 
说起柳工文学平台的成就,我们不得不提到一个人——刘剑玲。从十八岁开始发表小说,凭着对文学的信仰与坚守,她年纪轻轻就成为一位身处广西的作家。1989年,开始在《柳工机械》报任文艺编辑,她用一个作家敏锐的眼光和强烈的责任感,组织刊发了许多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贴近企业员工的优秀作品;无数修身养性的美文,给人以潜移默化的启迪,成为柳工企业文化的一大亮点。刘剑玲和她所经营的文艺副刊版面,得到柳工几届领导人的肯定,公司里的人都尊敬地称她为“刘老师”。
 
办报纸,尽心尽职很有范
 
一张报纸办得如何,副刊在其中会起到一定的作用。经刘老师之手编辑出来的版面,无论在思想见识、衡文眼光和审美情趣上,都特别能够打动人心。许多员工都是这块版面的忠实读者,有些读者会将自己喜爱的文章剪下来,压在桌面的玻璃下反复品读;有些读者会将剪下来的文章夹在自己的笔记本里珍藏。行话说“新闻看客,副刊留客”,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如果说外行看热闹,那么内行就是要看门道了。《柳工机械》副刊丰富了单位的企业文化,使得这块版面的文化含金量变得厚重、深远,大大超出了人们对一般企业报的期待和想象,在企业外部也产生了一定影响,深得有关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2015年,广西新闻学会企业报研究会会长尧道忠拿着《柳工机械》文艺副刊版来做范本,高度评价说:“编辑在排版方面思想性强,线条、色块、图片的搭配,与文章内容相得益彰,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将文艺版面打造成一个发现、培养、服务文学爱好者的平台和园地,尊重并关爱写作者的成长是刘老师的一贯用心。她从不轻易“枪毙”任何一篇稿件。修改来稿的时候,她也不轻易改变作者的原文观点和行文风格,她会站在作者的角度去进行修改。许多新人的作品的确青涩,她在编稿时会分外留意,只要有一点亮点,她都会修改并给予发表。有些文章,即使改动很大,不仅是修改语句、衔接润色,甚至是重新布局,添补内容等,所付出的时间和精力远比她自己创作一篇文章还要多得多,但她也不会因此去与作者分享“合作”的名声,更不会因此去与作者分享稿酬。作者队伍中,不乏退休的老员工,即便退休以后,他们仍然会继续将自己的作品投向《柳工机械》。刘老师一如既往地热情地接纳他们的作品,若有什么活动也通知他们参加,有可赠送的书籍也不会忘记他们,是真正的“有了新朋友,不忘老朋友”。
 
文章能在报刊上发表,是给写作者的一种自信。刘老师鼓励企业的写作者,不只限于在本企业办的内部报刊上发表作品,还要向公开媒体积极投稿。有些作者向外投稿总不见上报,心里不免有些灰心丧气,刘老师就会给他们打气。如果刘老师看到作者写得较好的文章,她还会擅自作主,将他们的文章推荐到合适的报刊上去发表,这对写作者是很大的鼓励,越来越多的员工,聚集在刘老师倾心培育的百花园里。
 
 
 
图为2003年刘剑玲老师在通讯员座谈会上
 
做园丁,百花园中景宜人
 
读书写作蔚然成风,成为柳工广大员工的常态。据不完全统计,柳工有二百多位文学作者,直接或间接地得到过刘老师的影响和鼓励。蒋筱华、伍朝阳、张贵兰、周慧等老中青三结合的中坚力量,他们一篇篇有分量的文学作品展现在人们面前,让人深切感受到了柳工浓郁的文化氛围,散发出生生不息的文化气息。在这一大群写作者中,值得一提的是信息情报专家梁树英,由于文学功底深厚,她对文字相当挑剔。她曾在一篇题为《我的柳工文学缘》的文章中谈到,她对本企业办的文艺副刊从来不屑一顾,并固执地以为由企业人编辑、企业人写的东西没什么看头!因此每拿到报纸,向来只浏览新闻版,基本不看文艺版。然而在一次偶然与刘老师的接触中,她的这个观点彻底改变。她被刘老师的知性、睿智、勤奋、脱俗和坚守深深吸引,从而引发她对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深刻思考,进而成为刘老师的忠实读者和柳工文学百花园里的常客。
 
在物欲横流,诱惑颇多的年代,一个工矿企业能拥有这么多热爱文学的人,实在难能可贵。经过多年的坚持和努力,文学爱好者的写作水平已远不止在本企业里自娱自乐,许多优秀作品已经走到公开平台,并在全国及省市的文学大赛中获奖受誉。如在柳州市举办的九届散文大赛中,几乎每届柳工都是获奖人数最多、奖次最高的单位,多次摘到一等奖桂冠。柳工人在文化舞台上大显光彩,让人啧啧称道。记得在柳州市作协组织召开的一次文艺交流会上,原作协主席柯天国老师曾语重心长地感叹: “作为一个公司的报纸副刊能办到如此程度,已实属不易,有那么多的好作品在公开平台上获奖受誉,足以看出这个企业本土文化底蕴的深厚。”
 
企业的文化传承,不仅需要鲜活的思想,脚踏实地的态度,更需要言传身教的风范。刘老师清楚自己的责任,始终保持一份难得的热忱与真诚。她并没有局限在组稿、编辑副刊文艺版面的日常工作上,而是把目光拓宽到全公司的每个角落。她写企业历史、写企业当代人和事,敏锐地捕捉出色的柳工文化践行者的风采。这方面的作品很多,有站在柳工历史高度、揭示悠久绵长历史的作品,如“柳工厂址与‘将军圈地’的传说”、“柳工人打响‘冲天炮’”、“柳工厂房及宿舍的变迁”;有展示深厚文化底蕴和群英璀璨的柳工人的作品,如“文化柳工,风生水起”、“诗人的翅膀”、“洋老总的柳工情”、“一个科学家的智趣人生”、 “柳工舞台天地宽,另类青工红又专”、“一个哲人的山水情怀”等文学性强的文章。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描写,构成柳工鲜活的立体图景,一个个动人的故事,诉说柳工的灵魂、温度和情怀,以及柳工人的追求、抱负。我们不难发现,她作品里的人物没有职位高低,更不分工作贵贱,但凡有出色表现和独特风采的员工,都会成为她作品中的主角。他们之中既有公司高层、外籍专家、技术骨干,又有普通工人,下岗人员、社区婆妈,这些人物在她笔下都变得个性鲜明、血肉丰满、温柔具象。
 
用文学艺术的手法再现史实和人物,较之传统的新闻报导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其影响力也就更大、更深远。读者在赏心悦目的阅读中得到潜移默化的启迪,也让柳工的形象更加鲜活、生动。透过这些作品,人们能够更清楚地看到一个走在国际化道路的成功企业的完整图景和风光无限,也让人们看到,柳工人不断进取的精神,一直都在延续、传承、光大。
 
做书刊,以质取胜受好评
 
其实多年来,刘老师在做好为报纸编辑工作的同时,还做了许多大大超出本职范围的工作事务。比如,为了更好地宣传企业,她去“插足”许多本属新闻职责范围的“重量级”的人物报道;比如编辑出版了两大本几十万字的《柳工职工文学作品集》以及撰写企业画册影像的多种文稿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她协助职工文协策划编辑每期12万字及大量图片的《柳工文苑》,一直坚持十年,这样一本纯文学杂志,在柳州的企业单位,也只有柳工一家。
 
《柳工文苑》的诞生与刘老师密不可分。2000年10月,柳工成立了职工文学艺术联合会的文学协会。由于文协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出了不少好作品在公开媒体上登台亮相,并在市级以上散文大赛中屡屡获奖。为了让会员们的作品能够有更多平台更好地与读者分享,刘老师向公司建议创办一本文学刊物。
 
当时有人担心:一个追求效益的企业,大概不会舍得花钱去做这种“无用”的东西。但刘老师还是积极向公司领导进言。柳工的领导大多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他们对文化的发展、走向具有前瞻思维和独特眼光,“文化兴国”、“文化兴企”的理念是国家所倡导的主流,所以对创刊的建议给予了大力支持。而今,《柳工文苑》这个文学平台培养出了一大批文学作者和读者群,受到读者喜爱和外界关注好评,为柳工精神文明建设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那些曾经被人看似“无用”的东西,也一直在散发出“无用之大用”的和谐魅力和思想光芒。这就是文化的力量。
 
2008年,为隆重庆祝柳工创建五十周年,柳工职工文联决定出版两本纪念书籍。一本是纪念五十周年的征文集《岁月长歌》,另一本聘请外部作家完成。遗憾的是,外聘作家拿出的初稿没有达成柳工的初衷,于是公司决定自己另写一本,力求较为全面地反映柳工创建五十年来的历史和发展成就。因为时间紧任务重,公司决定该书由刘老师主笔完成。
 
此时,离柳工创建五十年庆典,只有三个月时间。扣除书稿审核、出版等工作至少需要的一个月时间,留给写作者创作的时间仅剩下两个月。要在两个月内完成一部20多万字的书稿,这在许多专业人士看来,都觉得是一件不可能的事。但刘老师没有二话,就“胆大包天”地把这活给接下来了,并且在第二天,就神速地拿出了全书的提纲和框架。经过两个月的奋战,这部名为《柳工五十年》长篇报告文学,终于在刘老师与另一位写作者王相民的共同努力下如期出版,为柳工这个盛大的节日献上了一份厚礼,也给后人留下了一份珍贵的史料。退休多年的柳工老领导杨子康对该书给予了充分肯定,说这部书对柳工的历史概括得很全面,很详尽,很到位。时任广西党委宣传部副部长的陈梧生对该书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此书真实性强,文学色彩浓郁,是一部很好的报告文学作品。”
 
事后有人不解地问刘老师:“怎么什么条件都不讲就把这么大件事给承担下来了?”
 
刘老师说自己也没想那么多,领导把任务交给自己,自己尽力去做就好了。况且,当时还有两位得力的文友帮助校对,所以整部书做下来,基本上是“一稿定乾坤”。“另外还有一个最关键的原因,就是当时王相民副书记跟我说:‘小刘,你大胆去做,有什么事我来负责!’这些在我看来都是天然的先决条件,因此没什么顾虑,也没理由不去做好。”
 
两个月拿出一部二十八万字的纪实书稿,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很可能会认为这是天方夜谭。也是,如果没有金刚钻,谁敢接下这瓷器活啊。
 
作文即做人,故自古就有“文如其人”之说。高尔基曾提议把文学叫做“人学”。纵观中外文学史,但凡深受读者喜爱的作品,无一不是引领人类走出愚昧,引导人们向善向美;但凡深受读者敬仰的作家,无一不是具有独立人格和高洁人品。刘老师安于做一个企业报的普通编辑,坚持写作、用心育人,她的精神世界源源不断地释放着的正能量,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追随者。
 
心有沉香,何惧浮世。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刘老师在柳工的职业生涯是一九八九年到二零一七年。一晃,二十八年了!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微信公众号:福宝网

 微信小程序:福宝网
“品味”沉香
  7月11日,北京潘家园沉香艺术生活展开幕。此次展出的展品包含国家级工艺师创作的收藏级艺术品、名家铜炉及老款铜炉、沉水级

评论2024-04-2968

沉香文化将古老与现代融合
  京华时报讯(记者杨菁)8月9日至8月11日,第二届中国国际沉香文化博览会(以下简称香博会)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老国展)举

评论2024-04-2969

沉香市场“虚火”旺暴露行业标准缺失
  近年来,申城形成了一股小众文化潮流:许多年轻人在闲暇之时,常在家中点一支线香,或者是精油熏香,泡上一壶好茶。在这个圈子里,

评论2024-04-2973

第二十七期“沉香山大讲堂”伽楠香(又称奇楠)能否入药典及食品
第二十七期沉香山大讲堂伽楠香(又称奇楠)能否入药典及食品一直以来,电白素有中国沉香之乡的美誉,而且其沉香历史文化悠久,一

评论2024-04-2913

首届“三月三”茂名伽楠沉香中医药文化交流活动在沙琅镇举行
4月10日至12日,由电白区沉香联合会-沉香协会、广东省粤港澳合作促进会医药卫生大健康委员会沉香产业联合基地主办的首届2024 “

评论2024-04-2032

第二十五期“沉香山大讲堂”伽楠香的药用价值与乡村振兴
时值“三月三”文化节活动之时,4月11日,第二十五期“沉香山大讲堂”在电白沙琅成功举行。中医药及相关的行业专家教授相聚一堂

评论2024-04-2022

干货|一篇文章教你分清所有沉香品种
沉香沉香是被誉为众香之首的香材,它不仅拥有源远流长的历史,不同产区受欢迎的种类也非常繁杂,香味各有特色。很多初步接触沉香

评论2024-04-10162

首届2024“三月三”茂名伽楠沉香文化节-暨培训班开讲
各位中医药、大健康和沉香界香友、爱香文化人士:您好!《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阳春三月。于农历三月三(2024公历4月11日星期

评论2024-03-31181

学香 | 爱香小白如何从零开始学习中式调香
玩香的都知道,对中式的调香,目前没有一个完整、系统的学习方法。西方的调香术是一门逻辑清晰的学科,而中式香的调和更多的是一

评论2024-03-25274

玩香 | 《粤东笔记》说棋楠 原创
若是将棋楠放入一个具体的香料和植物范畴中,中国古代的棋楠研究者们已经给出了一个比较系统的说明,我们先来看一下《粤东笔记》

评论2024-03-25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