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知识首页 频道列表

三衣的由来、形状及其用途

2014-12-163060

在释迦牟尼成道以后的最初五六年中,根本没有制定戒律的条文,也没有着衣的规定。后来,在一年的冬季里,佛与弟子们在游行乞化,他看见弟子们得到很多布料。有的带在头上,有的挂在肩上,有的缠在腰际,看起来既失威仪又十分累赘,于是佛陀开始定制衣服的要求。那时,正是印度的隆冬,佛陀在晚上亲自试验:初夜披一件就够了;中夜觉得冷,于是加上一件;后夜时,还觉得冷,于是再加一件,这样就足够御寒了。因此,佛陀规定比丘不得超过三衣,这就是所谓“三衣”的来源。

在当时,所谓的衣服只是一块长方形的布。最初的三衣并没有规定条数与块数,也不是割截以后再拼凑而成的,佛陀仅仅规定有三种衣,三种衣的区别,并不在条数的多少,而在其层数的厚薄。

至于割截而成的“福田衣”,是在阿难随佛出家以后。当时印度社会的治安不好,比丘们披了新衣,在人间游化,往往会遭到土匪与小偷抢劫或偷盗。因为三衣是整块布料,俗人稍微加以修改,照样可以披着。佛陀为此颇为担心。

有一天,佛往南方游行,在路上看到道旁的耕地,一方方,一块块,沟畦分明,田亩整齐,便指着田野,对阿难说:“你能教比丘僧制作这样形势的衣服吗?”阿难很聪明,一口答应了。“福田衣”便这样做成了。后来,佛陀告诉大家,过去一切如来及弟子都是这样做的。第一,其形如田,比丘披着可由信徒来供养种福;第二,割截分裂,盗贼窃之无用,可以减少比丘的损失。

“安陀会”,译为“作务衣”,是用五条布料缝制而成的,又称为“五条衣”,每条一长一短做成,共计十隔。安陀会是在劳作、行路乃至就寝时穿用的,因此又称为“内衣”、“”中宿衣、“中衣”。安陀会的长度是佛的四肘(约为常人的三倍),宽度是佛的二肘,所以较为短小,而且行动灵活。

“郁多罗僧”,译为“入众衣”,凡是诵戒听法,随众之时,都会在安陀会外,加披郁多罗僧。郁多罗僧是用七条布缝制而成,每条两长一短,共计二十一隔,所以称为“七条衣”;在三衣中它居中位,所以称为“中价衣”,又称为“上衣”。

“僧伽黎”,译为“重衣”或“杂碎衣”,唯有行化乞食、进入聚落说法教化时披它。僧伽黎共分为九品:下下品九条、下中品十一条、下上品十三条,这三品衣全是每条两长一短;中下聘十五条、中中品十七条、中上品十九条,这三品衣全市每条三长一短;上下品二十一条、上中品二十三条、上上品二十五条,这三品衣着全是每条四长一短。这九品大衣,下下品九条,每条三隔,共计二十七隔;乃至上上品二十五条,每条四长一短,共计一百二十五隔。所以,僧伽黎又称为“大衣”。

在佛陀时代,比丘行化人间,往往露宿野外,或在临时的旅舍借宿,夜间其后较凉,必须有御寒的东西,这就是僧伽黎的主要用途了。正因为僧伽黎要当作被褥来用,所以其制作的重数,要比其他两种衣厚些。所以,戒律规定比丘外出行化,不得无故离衣而宿。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微信公众号:福宝网

 微信小程序:福宝网
细说僧衣(四)——僧衣的颜色
僧衣的颜色坏色佛教的僧衣,特别是三衣,在使用颜色方面有两项主要规定:一则不许用上色或纯色,如纯青、黄、赤、白、黑和黄蓝、

评论2015-08-254136

佛教内部和国家都有啥说法?
问:出家有年龄限制吗?答:出家就是脱离世俗的身份,进入僧团的组织。僧团是一个以出离生活为基本特征并承担佛法传承使命的团体

评论2015-08-023521

妄语有哪三种?
一,贪欲妄语:为贪名闻利养;为贪酒色势力等。二,嗔恚妄语:为使怨家受骗;完使一切恼乱于己,障碍于己的人或者非人乃至于畜生

评论2015-07-147958

【佛教知识】教您汉地寺庙正规的拜佛姿势!
1、为什么拜佛时要轻微低头?拜佛不是向外追求,而是自心开发,故府首返观。我们的佛性,本具一切光明、智慧和福报,但被贪、嗔、

评论2015-07-113547

【佛教知识】打坐有必要坐很久吗?
答:不必要。 坐上好几个小时是没有必要的。有些人认为坐得愈久一定愈有智能,我曾看见鸡在鸡窝里坐上好几天呢!智能来自于,

评论2015-07-103508

挂单与安单
古代文人在参加科举考试前,多有漫游四方、交游干谒的习俗,这不仅仅是为了充实学业、开阔视野,更在于要通过这种云游生活,投诗

评论2015-04-075136

行脚僧入寺的规矩
行脚僧入寺的规矩行脚僧游方到寺暂住,称为挂单。单,指寺院僧堂东西两序所录的寺中僧众名单,平时寺中僧人的衣钵就挂在名单下的

评论2015-04-072352

行脚僧的个人物品 三衣一钵 十八种物
大悲寺常住要求行脚僧三衣一钵不离身(十八种物齐备)。 了解行脚僧的个人物品,也就知道户外徒步之必需品有哪些了。三衣一钵是什

评论2015-04-072259

净土法门:海青、五条衣、七条衣、二十五条衣
所以江味农老居士在《金刚经讲义》里面,还提倡乞食,我过去讲《金刚经》参考他的《讲义》。现在乞食能不能托到?能,但是次第乞

评论2015-04-071412

五衣、七衣、大衣、粪扫衣、金缕衣、缦衣-袈裟
  袈裟是梵语,这两个字原本是□□,到了晋朝葛洪撰写字苑,才把它改成袈裟了。袈裟又叫做袈裟野、或迦罗沙曳,义译是浊、坏色

评论2015-04-075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