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知识首页 频道列表

【佛学知识】佛教在印度经历了哪些重要的发展阶段?

2015-06-0924710
 佛教在印度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原始佛教、部派佛教、大乘佛教、密教四个历史阶段以及19世纪开始的佛教复兴运动。

原始佛教也称“早期佛教”、“初期佛教”,是释迦牟尼及其弟子相继传承时期的佛教。从释迦牟尼创立佛教到他涅槃后的一百年间,是佛教僧团组织初步形成、教义体系基本确立的阶段,并出现了最早的佛教经典。释迦牟尼圆寂后,在弟子大迦叶的主持召集下,优波离、阿难陀等五百比丘在王舍城外的七叶岩毕波罗窟举行了佛教史上的第一次结集,集体会诵、整理、确立了最早的经、律二藏。此后的一百年间,佛陀的弟子们维持着佛陀在世时的各种惯例,持戒严谨,生活朴素,在教义上奉行四谛、十二因缘、八正道、三法印等,没有重大争论,因此,又被称为佛法“和合一味”的时期。但这并不代表当时没有一点儿见解上的分歧,尤其是在结集之后,长老们分别率领僧众各方行化,师徒相承,逐渐形成了不同的系统。他们所传授的教法和戒规,互有异同,同时又因不同区域地理文化的影响而形成了各自的特色,随着时间的推移,就导致了后来部派的分裂。

公元前4世纪中叶,原始佛教发生分裂,佛教进入部派佛教时期。关于分裂的起因有“十事说”和“五事说”等不同说法。“十事说”见于南传《善见律毗婆沙论》等的记载,据说当时东部毗舍离城的比丘出现了接受金钱布施等十种违反原始佛教戒律的行为,于是佛教界就此展开讨论,并召开了佛教史上的第二次结集。结集后佛教发生了分裂,认为收取金银等十事合法的形成大众部,认为此十事违戒的形成上座部。“五事说”见于北传《异部宗轮论》等记载。一个名叫“大夭”的比丘提出阿罗汉仍有五种局限,并未达到佛教修行的圆满果位,从而引发了争论,赞成大夭观点的形成大众部,反对的形成上座部。佛教分裂为大众部和上座部,史称“根本分裂”,这之后,又各自经历了多次分裂,称为“枝末分裂”。到公元前1世纪,包括最早形成的两个派别在内,一共出现了十八或二十个部派,事实上可能更多。与原始佛教部派佛教以之间及部派佛教内部的主要分歧表现在宗教戒行、宗教理想和宗教理论等方面,涉及的问题有“法”实在与否、“我”实在与否,以及如何看待佛陀等。

公元1世纪前后,大乘佛教首先在印度南方出现。当时佛教内部一些人对传统的佛教观念做出了新的解释,主张慈悲救世,普度众生,自称大乘,并将坚持部派或早期佛教一些观念的人贬称为小乘。最早的大乘经的出现时大乘佛教形成的重要标志,主要有《般若》、《法华》、《华严》和《小品宝积》、《维摩》以及净土类经典等。其中般若类经典提出“诸法性空”的般若思想,成为以后整个大乘佛教的重要理论基础。对菩萨(全称菩提萨埵,意为觉有情)的强调是大乘佛教的一个突出特点。菩萨是发愿上求菩提,下化众生的大乘修行者,菩萨所修之行是菩萨行,其核心是自利利他。同时,大乘佛教主张人人都有佛性,因此人人都可成佛,不仅限于出家僧众,在家信徒一样可以悟道成佛。教义教理及修行方式的简易化、世俗化和大众化是大乘佛教能够从部派佛教中异军突起并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统治者的扶持也有力地推动了当时大乘佛教的发展。印度贵霜王朝迦腻色迦王当政时,统一了印度北部,他大力推崇和传播佛教,使佛教在中亚各国获得了坚固的根据地,并向东传入了中国。

公元7世纪上半叶出现的《大日经》、《金刚顶经》标志着大乘佛教开始向密教方向发展。密教是中观瑜伽思想与印度教及民间信仰相结合形成的,以繁杂的咒术礼仪和神秘主义教义为主要特征。密教信奉大日如来,修行方式是口诵真言,手结印契、心作观想,认为此三密相应,可即身成佛。8世纪以后密教开始向外传播,中国的西藏地区是印度密教弘传最兴盛的地区。密教是佛教在印度的最后形态,不久以后佛教开始衰落,在民众中的影响也逐渐变弱,到13世纪时,佛教在印度本土基本消失了。

佛教在印度的消失是内因外缘共同作用下的结果。首先,佛教发展到密教阶段以后,既不注重保持传统教义中的精粹,也未致力于新的理论探索,而是任由自身演化为一种单纯强调宗教实践和偶像崇拜的宗教,尤其是不少宗教实践内容趋于污秽,从而丢失了自身发展的活力和信众的支持。其次,印度教对佛教的同化也是佛教在印度消亡的重要原因。印度古代思想界中,影响最大的事婆罗门教及由其演化出来的印度教,7世纪以后,印度教的势力已相当强大,呈现出同化佛教的优势。佛教密教化以后,其取于印度宗教实践的成分不断加大,而自身特有的个性和独立存在的地位就逐渐丧失了。第三,伊斯兰教的入侵直接导致了印度佛教的衰亡。8世纪时,伊斯兰教的势力开始向印度推进,在佛教流行的重要取于给予佛教极大打击,信众被杀,财产被掠,寺院被毁,佛教所赖以生存的人员和物质基础不复存在。13世纪初,印度佛教的两大中心——那烂陀寺和超戒寺被毁,标志着佛教在印度的消亡。

19世纪,经过数百年的沉寂,佛教又回到了它的发源地印度本土。1891年,被称为斯里兰卡佛教复兴之父的达磨多罗来到印度,建立了后来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的佛教团队——摩诃菩提会,该会为印度佛教复兴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主要活动有保护佛教遗迹,新建佛教寺院,出版佛教书刊,兴办佛教学校等。1947年,印度获得独立,新政府对佛教给予了热情关注。1945年,一场大规模的改宗佛教运动在安贝卡尔的领导下在印度各地引起强烈反响,在众生平等“思想的感召下,先后有几百万人(主要为贱民)由印度教改宗佛教。随着佛教运动的深入,各种佛教组织相继建立,还成立了佛教政党——共和党,主张通过合法途径提高佛教徒的政治权利。20世纪80年代以来,印度的佛教活动势头有所减弱,基本没有出现大规模的改宗时间。但由于印度是佛教的发源地,保存着大量有关佛陀的历史遗迹,因而在全世界佛教徒心目中仍然享有崇高的地位。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都在印度建立了具有各自传统风格的寺庙和修行场所。佛教仍然在印度的对外友好交往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微信公众号:福宝网

 微信小程序:福宝网
详解佛教吉祥花
莲花:莲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理想人格: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莲花不仅表示坚贞、纯洁,还是谦逊、清廉的形象写照。

评论2018-01-0228778

—七觉支
七觉支七觉支,又名七觉分、七菩提分。觉,就是正觉、智慧,觉法分为七种,所以称支或者分。七觉支就是导向菩提智慧的七种要素,

评论2018-01-0219152

正信的佛教是什么
正信的佛教是什么?事实上,佛教的本质,并没有迷信和正信的分别,佛教就是佛教,佛教的基本内容,到处都是一样,永久都是一样。

评论2018-01-0227924

常识:什么是“八识心王”
常识:什么是八识心王  佛法唯识学中的八识心王是指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赖耶。  1 眼识  我们的眼睛能看到各

评论2017-12-2925731

念佛的几种常见方法!
念佛的几种常见方法!(一)高声念:若神志昏沉,或妄想纷起时,即振作精神,高声念佛,念到数百声,自换一番境界。业报差别经云:

评论2017-12-2925677

佛学知识 皈依三宝
三宝分别是佛宝、法宝、僧宝。佛宝是指己修行而至福德、智慧圆满究竟的人。法宝是指修行成佛的方法和道理。僧宝是指正在修学佛法

评论2017-12-2928220

阿弥陀佛这句佛号的核心意思是什么
阿弥陀佛的核心意思是无量寿、无量光。阿是一个否定性指称,就是无空的意思。弥陀是量的意思,合起来就是无量。 现在有很多人只念

评论2017-12-2918533

佛法知识普及
《华严经》里面有说:四生九有,同登华藏玄门,八难三途,共入毗卢性海。释迦牟尼,得道成佛,最最主要的是普度众生,同登华藏玄

评论2017-12-2916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