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禅院首页 频道列表

长沙 铁炉寺

2015-02-04422270

湖南长沙铁炉寺山门
  地理位置
  铁炉寺位于湖南省长沙县捞刀河镇汉回村,距离长沙市十五华里,始建年代不详。本世纪五十年代初,该寺殿前的天井中长着两棵枝繁叶茂的古茶树,传说茶树是南宋高宗建炎四年至绍兴五年(1130——1335年)钟相、杨么起义时,岳飞出兵洞庭湖一带,路过此地时亲手种植。据此推算,该寺历史至少有八百六十四年以上。
  寺院简介

  铁炉寺位于长沙市开福区捞刀河镇汉回村铁炉冲。关于它的历史,可以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我是1983年来寺出家的,当时只有17岁记得当时大殿供奉的是一尊一米多高的释迦牟尼佛坐像,旁边还有一张用镜框装着的、着官袍的古人像。我十分好奇,曾就本寺历史与这张像片的来由询问过寺中师太,得到的答复是:传说是“先有铁炉寺,后有开福寺;先有开福寺,后有长沙城。”至于那个穿着官服的古人像,则是宋朝爱国名将岳飞。师太还告诉我:铁炉寺天井中原有两棵三人才能合抱的古茶树,是岳飞出兵洞庭湖一带路过此地时亲手种植的。每至冬春时节,树上数千朵重瓣茶花缀于枝头,艳丽多姿,堪称一大景观。直至上世纪60年代,仍是枝繁叶茂,花缀满枝,可惜毁于一个雷鸣闪电的暴风雨夜中这就是我最初从长辈口中得到的关于铁炉寺久远历史的传说。
  1995年,铁炉寺在晓忏法师的主持下,全面修复并举行了佛像开光典礼,自此宁静的寺院游人香客日益增加。于是人们对于铁炉寺的历史渊源更加关注,渴望得到除传说外更加有据可依地说明。而传说本身存在的矛盾也日渐突出,有人考证,长沙城在汉高祖五年(即公元202年)就已经有了,而开福寺创建于五代后唐天成二年(927年),很显然,“先有开福寺,后有长沙城”的说法难以立足,而“先有铁炉寺,后有开福寺”的传说,也终因无据可依不为人们所接受。
  寺院历史
  为此,我查阅过《湖广通志》与《善化县志》,除了在同治六年(1867)所修的县志上看到有“铁炉寺”三个字外,别无所获。至于它的创始人与始建年代仍然不得而知。因此我从史籍上对铁炉寺的了解,也仅仅能肯定它在同治六年前就存在了。至于寺名的由来,据当地老人言:铁炉寺的地名是一直就有的。我仔细查看寺院周围的地势,但见四面环山,西边低阔,中为腹地,形状酷似古人烧饭用的铁炉锅,因此断言:铁炉冲应是因地势得名,而铁炉寺则是以地名为名。对于这一点,看来没有太多疑点。
  铁炉始建年代不详。上世纪五十年代初,该寺殿前的天井中长著两棵枝繁叶茂的古茶树,传说茶树是南宋高宗建炎四年至绍兴五年(一一三○年至一三三五年)锺相、杨麽起义时,岳飞出兵洞庭湖一带,路过此地时亲手种植。据此推算,该寺历史至少有八百六十四年以上。到一九五九年,寺院被拆,只剩二间杂屋,比丘尼复度、正顺师徒仍苦守於此,勤织巧刺,凭劳动与政府的少量补助维持著清淡生活。
  「文化大革命」期间,在破「四旧」中该寺经受了一场浩劫,僧尼被逐,佛像被砸。生长在铁炉寺的二棵古茶树也在一个电闪雷鸣的暴风雨夜中沈重的倒下。从此古迹消消沈,寺宇零落。浩劫过後,百废待兴。铁炉寺的比丘尼们以坚强的意志和刻苦修持的平淡之心,为佛教争取了一片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改革开放以後,仅存两间杂屋的铁炉寺以其千年古刹的旧址的召唤力,引来了比丘尼了证、迪光、觉明、培光等共住,之後又有明悟、晓忏、培德、晓悟等前来挂单。她们一方面刀耕火种,聚居苦修;一方面节衣缩食,发展信徒,开始做起了重兴铁炉寺的梦。此後十六年的时间,她们无论生活多麽艰苦,也没有放弃这一初衷。一九九三年寺宇重兴的梦於圆成∶一座堆塑各种画面的山门,色彩鲜明,古朴自然;一条水泥大道直通新建大雄宝殿的前坪空地上;依序而建的有伽蓝殿、韦驮殿、药师殿、祖堂、客堂、念佛堂、斋堂、香积厨、办公室等建筑物,布局独特、富有新意,错落有致、高雅古朴,为长沙市境内现有佛寺之冠,寺周密林千顷,松涛回旋,寺院内佛像庄严,气象万千;诸天云集,栩栩如生。还有香烟渺渺、风铃阵阵,真乃尘世之净域、人间之梵宫,是长沙人民心目中一颗高洁、不染俗尘的明珠。
  作为长沙县开放的最大的佛教道场,它吸引著越来越多的善男信女。这里有修生养性、拜佛念经的比丘尼;有笃信佛法、虔诚护教的居士;有朝拜名山、助兴祖庭的台胞;有叶落归根、千里返乡的港客。铁炉寺负责人了证、正顺二位比丘尼自一九七七年始便开始恢复古刹、培养人才的事业,由於当时政策落实刚刚开始,恢复寺院时,建筑物只能建成四合院式的农舍,而不允许造成古典风格的殿堂。加上当时经济收入有限,比丘尼们只能把做道场佛事的收入和信徒的布施积累起来,用土木结构重建了大雄宝殿、念佛堂、寮房和杂屋,并把新塑泥质佛像装金供奉起来。这样一个简单的宗教活动场所便对外开放了。在修建过程中,比丘尼们承担起沈重的、一般只有男子才能承受的体力活。白天忍受日晒雨淋的侵袭,搬砖运瓦,夜间则枕木守料。她们用自己的行动体现了佛门「难行能行,难忍能忍」的苦行精神,当时年纪轻一点的算四十多岁的晓忏尼师,她几乎承担了购买材料、安排工匠生活等全部体力较重的劳动。有趣的是,不识一字的比丘尼晓悟,靠著在夜间守料的时间,学会了流利地、一字不误地背诵佛前大回向文。
  时至一九八二年,聚集了诸多比丘尼心血的铁炉寺,因为连夜大雨的侵袭,九间房子倒塌。消息不久便传到聚居在长沙市内和三湘名刹开福寺的同道耳中,他们即刻慨施援手,并广泛传告其他寺院信徒共襄善举。特别是从长沙出去的二位香港比丘尼果性、慈闻讯後,争相解囊相助。这样,倒塌的房子不久又重建起。此时的铁炉寺,虽无古寺的庄严与肃穆,却有民舍的朴实与自然,一片泥土的芳香。她们在砍柴种菜,挑水做饭的生活中,不忘念经礼佛,教化信徒。过著农禅并重的生活。简陋的屋舍,清炎的生活,也可供比丘尼们修学办道,收徒接众。
  寺院格局

  随著宗教政策不断深入民心,铁炉寺民屋式的佛殿显然不能适应时代需要。一九八七年,在地方政府与上级佛协支援下,开始兴建一座明清宫殿式的大雄宝殿。并饰以麻石雕花栏杆,外廊由二十八根水泥制作的仿石柱耸立在廊基之上,殿前一对石狮活灵活现,四周环境绿化又经园林技术人员精心设计,更加庄严肃穆,雄伟壮观。大殿落成之後,又在原寺之东修新式楼房一栋,并以硬木重新雕刻释迦佛、阿难、迦叶、千手观音、文殊、普贤诸菩萨像和二十四诸天像奉於新殿内,把原有旧殿及住房全部改成两层楼殿堂。一九九三年,在当地政府及国土局帮助下,按政策徵收了寺内部分民用菜地,确定寺院界限,并筑起山门、围墙。至此整个寺院焕然一新,北京书画家宗家顺先生书写对联赞曰∶「发慈悲心物我无间,是清净地仑奂一新」。值得称道的是,铁炉寺从恢复到重建费资达两百万元,从未向政府要过一分钱,完全是比丘尼们苦心经营、国内外信士大德慷慨解囊施助的结果。其中以台湾法智法师、唯一法师,香港果性法师、慈法师资助最丰。
  铁炉寺特别热心培养青年僧人。一九八三年,二位发心出家的女青年来寺披剃,因志向清纯,发心诚恳、遂被留寺考察并分别取法号为自然、唯静。经过数月学习,这二位青年尼僧进步很快,充实了常住做佛事及杂活的力量,成了老比丘尼的好帮手。一九八五年,先後又有四位女青年发心来寺出家。至一九九三年,又成就了六位中青年人出家的心愿。老比丘们懂得「人能弘道、非道弘人」的道理,她们大力支持这些新入道的青年出外参学,报考宗教院校,提高素质,从而真正成弘扬佛法的接班人。如今,自然尼师考入四川尼众佛学院攻读六年,现已毕业;唯静尼师在闽南佛学院深造;另有三人毕业於南岳佛学讲习所;一人上五台山普寿寺学律。这些青年佛子由於一出家便受到严格教育,又受前辈们农禅并重、学修并举的影响,故信仰上坚固虔诚,生活中律已有度,成为铁炉寺、也可以说是佛教界的一批好接班人。
  铁炉寺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几经兴衰,如今古刹重光。正如当代比丘尼大德隆莲老法师为其撰写的对联一样∶「断无明斩钉截铁,度众生大冶洪炉」。相信铁炉寺这个千年古道场定会建成一个弘传律学、规范僧行的十方比丘尼丛林。
  寺院景观

  本寺前山与后山比较完整地保存了清代和民国时期的两座石塔、两通石碑。这对于研究铁炉寺的历史、发展、兴衰及演变都是极好的见证石塔之一是曹洞宗僧人百祥和尚墓。从碑文看,他生于乾隆三十一年(1766),殁于道光二十三年(1843),世寿77岁。徒众觅得铁炉寺前山为塔墓之所。由此可以断定铁炉寺的历史至少在160 年以上。另一座石塔是光绪二十八年(1902)百隆堂子孙为十三世祖南泉清太和尚所建之普同塔我们称之为祖塔,地址在寺后象鼻山上。南泉和尚其人见于县志,他曾主持修复了城北同安寺。这座塔从时间上讲不足百年,但塔上所列徒众名单有四代27人之多,这足以证明本寺在清末住僧不少,是一个颇具规模的中型佛教道场。其法脉应属于禅宗门下的临济宗支派。
  两通石碑有一块是同治十一年(1872)所立。碑文上说明本寺僧人开悟因故离寺他往,请人作证立下凭契,将早年从僧人晓亭手中接管的寺院及屋契卖与僧人悟一名下。石碑之二是比丘尼妙湛、妙觉、真修等于民国二十年(1931)所立,上刻:“铁炉寺深藏山谷,古茶蔚起,形似鹫岭祇园;水秀山环,恰似蓬莱方丈。”两通碑文比较清楚地记载了铁炉寺在清末时的规模,但至同治年间,寺内僧人涣散,法脉如丝。民国时期,大约是由于僧少尼多,诸多不便,经协商,僧人迁出,改为尼庵。后查《惠光禅师年谱》也证实了这一点,即民国二十四年(1935),当惠光从南京、上海弘法返湘后,得知铁炉寺已改为尼众丛林,其师兄复荃等被迁往古塘寺侧之娑婆庵(今沙坪附近)居住。这说明铁炉寺正式改为尼庵的确切世间是1931年,至今已有70年之久。
  寺院住持

  自然法师,1966年出生于湖南长沙县白沙乡,俗姓龚。初中毕业后,于1983年11月怀着对生命终极价值的追求,与对寺院生活的向往,她辞亲割爱来到本县高岭乡汉回村铁炉寺出家,法号自然。出家后,自然道心虔诚,勤奋向上,刻苦学习,敬老尊贤,很快成为老比尼的好帮手。2年后前往上海玉佛寺受具足戒。1986年初到长沙开福寺定居,1987年9月考入了四川尼众佛学院,受教于佛教耆宿、中国第一比丘尼隆莲法师。她勤奋好学,天资聪颖,学业优秀,三年中级班期满后,考入该院专修班继续学习3年。学业圆满后,毕业时又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考上本院佛学研究生。
  正当她准备就读研究生的时候,家乡寺院急需用人,希望她早日回寺。自然毅然放弃了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回到长沙开福寺。于1994年担任该寺知客。她团结其他执事,运用所学知识,努力把寺院道风建设搞上去,使寺中宗教生活逐步走上正规,很快恢复了学戒诵戒、早晚上殿、用斋过堂等制度。1994年,自然被选为湖南省佛教协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1995年为充实基层寺院的管理力量,自然回到出家剃度的铁炉寺,任监院,协助恩师管理道场。
  2000年,自然在恩师晓忏上人培养下,开始全面管理铁炉寺,她一方面向恩师及长辈学习,一方面自己研究探索道场的科学管理方法,很快掌握了如法管理寺院的方法,很好的推动了寺院各项事业的向前发展,良好的道场风貌与四众素质得到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称誉。
  2003年,考虑到寺院长远发展的需要,多方奔走,收集有关资料,撰写铁炉寺历史沿革与现状,并积极向各级有关部门反映情况,请求政府同意收回铁炉寺历史用地,完善寺院格局,重建大雄宝殿与天王殿,再塑诸佛菩萨金身,以便恢复铁炉寺历史上最辉煌时期的规模。经过两年的努力,集资100万余元,终于办妥全部土地确权手续,并在当地政府的支持关心下,顺利完成了村民的拆迁与安置补偿工作。
  2004年,她多次请教内大德法师到寺院给予指导,并专家设计了大雄宝殿与天王殿,在工程师的帮助下,耗资200多万元新建了山门、围墙、放生池以及进入山门的道路,并重新完善了寺院的水电设施,为新建大殿做好前期准备。
  2005年,自然利用奠基活动等形式多方筹措了一部分基建资金,并于2006年在镇党委与政府的直接关心支持下,通过招投标方式,确定了基建施工单位,同年6月建筑公司正式动工,2007年12月,两所殿堂顺利竣工,总耗资达500万元。新建的殿堂庄严雄伟,气势恢弘,获得了教内外的一致好评。2008年,自然着手请能工巧匠塑造诸佛菩萨金身,并建造僧人宿舍以解决寺院住宿紧张的困难。
  尽管寺院工作繁忙,但自然深知,佛教提倡加强自身建设不能仅仅是在硬件上的突出,培养人才、提高僧俗弟子的佛教文化素养与政治素养同样重要。对内,她经常定期组织僧人学习佛教教理与政策法规,强调教职人员必须爱国与爱教并行,佛法与世法皆通。这样才能畅佛本怀,以出世之心做入世的事业;对外,她经常组织信徒参与佛教活动,为信众宣讲正法,让她们在工作中尽职尽责,在生活中正信正行,在家庭中承担责任,以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与经济发展。她自己本人也利用政协委员的身份,通过写提案、打报告的形式积极向政府建言献策,她撰写的“建议加强铁炉寺周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与“挖掘民族宗教文化资源,打造铁炉寺旅游景区”的提案,就建立铁炉寺旅游景区以带动周边经济发展与促进我区旅游业向乡村延伸的建议,不仅引起了区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并得到了市委领导的重要批示,还委托专人调研与督办。她本人也多次获得由区委四大家联合颁发的“优秀政协委员”与“优秀提案者”的荣誉证书。
  在努力学习,提高自身文化素养方面,自然一直不费笔耕,勤于钻研与写作。这些年来,她总是挤出时间探讨佛学问题、总结修学体会。她研究撰写了《入中论》微义、《佛家孝亲观》、《试论听闻正法的重要性》、《浅释六波罗蜜多》等十多篇论文与文章,在全国性或省佛教刊物与社科杂志上发表。由于学修并重,精进有为,1995年在有关部门的推荐下,她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团中宗教界的唯一代表,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向世界妇女展示了中国新一代佛门女性的良好形象。1996年,自然又出席了第六届中日佛教学术交流会议,并在会上宣读了《印光大师及其佛学思想初探》的论文,获得好评。
  自然亦好诗词,禅事之余,总喜拟吟几首以抒发自己清新真挚的情怀。1998年,她将近年所作的主要文章与诗篇会集成《炉香夜话》出版,吴立民先生为之作序;2005年,她再次将自己在工作之余的一些学佛感言、人生体会和心灵吟咏编辑成《炉香心语》与四众弟子分享,圣辉法师、伏家芬老先生为之作序。
  建寺安僧固然是佛教徒的本分事,但自然亦知坚持走“人间佛教”的道路才是推动佛教不断向前的发展的时代动力,因而在参与服务社会,广做善行义举方面,从来不甘人后。2000年,她在刚刚接过恩师的法棒管理铁炉寺之时,想到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成立“铁炉寺慈爱功德会”, 她的这一想法得到了主管部门——长沙市民族宗教事务局的同意,几年来,由于本寺僧人积极带头,护法信众随喜参与,发展会员约500人,通过收取会费与自愿赞助的方式,筹集资金达231993元全部用于修桥补路、扶贫济困、助孤帮残与捐资助学等善举,得到了社会弱势群体的赞叹与有关部门的鼓励,今年四川汶川、北川等地遭遇地震之时,铁炉寺慈爱功德会立即行动,利用举行法会超度遇难同胞并为受灾百姓祈福的机会,发动广大会员为灾区捐款献爱,一共筹集资金41000元通过政青联、长沙慈善协会与湖南慈善总会转交灾区,钱虽不多,却表达了一份骨肉同胞的浓浓爱意。
  目前,自然担任着湖南省佛教协会副秘书长、长沙市佛协副会长、铁炉寺住持等教内职务,同时也担任了湖南省青联常委与长沙市青联常委、开福区政协委员与碧湖诗社副社长等社会职务。
  寺院高僧大德
  据《年谱》记载,该寺在道光年间又出了一位禅门宗匠——妙华禅师(1830——1907),星沙张氏子,母赖氏,全家皈依鼓山密庵长老。十岁随家返湘,欢游寺庙。十四岁投铁炉寺寿一长老名下祝发,宝华具戒,精研律学;曾居高旻寺苦参二十年,大悟两遍,小悟无数。同治九年(1870)移居金山,于选佛场中大彻大悟。次年回铁炉寺开念佛堂,度人万众。徒复荃、复凯、复定(惠光)等十余人悉蒙开晓,光绪丁未(1907)说法而逝。
  (清)长沙吴氏女,及鬓投县中铁炉寺出家,精持律行,虔修净土,抑志念佛,众多为化。光绪二十七年(1901)预知时至,说法辞众,念佛立化,寿五十余。(见《新续比丘尼传》)。从这一僧一尼的传记中我们又得到一个信息:妙华禅师与灵一尼师为同一时代人,去世时间只相差六年,地点都在铁炉寺。这说明在清末,铁炉寺有相当长一段时间是僧尼,甚至是四众弟子同住一寺,直到本世纪三十年代才完全建立尼众丛林机制。
  妙华禅师弟子,十二岁出家,1929年就读于开福佛学院,亲近空也、太虚、虚云诸长老,后又从白普仁、诺那、班禅等修学密法。四十岁经香港入台,在台湾屏东创建了铁炉寺与惠光寺。撰有《禅学指南》、《禅学问答》与《宗门讲录》。
  三百年来,铁炉寺经历了兴衰成败,也由最初的比丘丛林转变为今天的比丘尼丛林。但从清代至民国却有过佛法兴隆的辉煌时代,并涌现了一批精修梵行、矢志求法、度人无量的高僧。
  随着宗教政策的不断落实,铁炉寺的各种宗教活动都逐渐得到恢复,寺内经常是经声朗朗、佛事不断。从1983年至1985年,先后有六位十几岁的女青年发心来寺剃度出家。铁炉寺的老一辈出家人深知,道场恢复后,培养青年接班人已成为本寺刻不容缓的头等大事。遂将这些青年留寺考察,并热心传授佛门教义与礼仪,悉心培养她们任劳任怨、谦恭忍让、敬老尊贤等美德。寺院负责人晓忏尼师,则在师长们的协助下,于扩建道场的同时,克服寺院建设急需用人的困难,支持年轻人出外参学、报考宗教院校。几年后,有两人毕业于高级佛学院,两人毕业于南岳佛学讲习所、一人上五台山学律,一人当上了驾驶员。这些青年学子由于一出家就受到了严格的教育,又受前辈们农禅并重、学修并举的影响,故政治文化、宗教教义以及道德各方面的素质都有进步。真正成为铁炉寺、乃至佛教界的一批好接班人。
  在培养人才的同时,寺院建设不断完善。1987年,由于寺院道风可喜,前来烧香的信众越来越多,影响也逐步扩大。佛教节日期间,信徒们冬则多人挤在一张床上,夏则铺设竹床、木板作简易栖所,尽管如此,信徒们总是高兴而来,满足而去。监院晓忏法师见此情景,既喜亦忧只得克服一切困难,省吃俭用,在寺西盖起一栋二层小楼,共十间住房,外加浴室、卫生间等配套设施,终于缓解了住房困难的局面。住房问题解决后,民屋式的佛殿却无法容纳涌入寺中朝拜的善男信女,非改建不可,1990年,经向当地政府与上级佛协申请后,得到支持,决定在寺前方东边山上建一座民清宫殿式的大雄宝殿,占地400 多平方米,并饰以麻石雕花栏杆,外廊由28根水泥制作的仿石柱支撑在廊基之上,殿前一对石狮活灵活现,十分庄重。
  大殿落成之后,用木材重塑了佛菩萨及二十四诸天圣像,又把原来的旧殿堂与住房全部改建成水泥结构的二层楼的殿堂或寮房。1993年,在当地政府与国土部门的支持下,按政策收回了部分民用菜地,确定寺院界限,并筑起了山门、围墙,到现在为止,除十丘水田及山林未收回外,基本恢复旧貌,整个寺院焕然一新。当代高僧、中国第一比丘尼、四川尼众佛学院院长隆莲上人为题联曰:断无明斩钉截铁,度众生大冶烘炉。
  值得称道的是,铁炉寺地处乡间,从恢复到重建,耗资200 多万元,从未向政府要过一分钱。这完全是她们苦心经营、团结信众、友好接待港台同胞的结果。其中以台湾法智法师、唯一法师功德最大;香港的果性、慈愍二大士也出力不少;台湾屏东铁炉寺四众弟子亦都有奉献。今天的铁炉寺,如果从喧哗的长沙闹市出发,需乘车一小时才能到达风景秀丽的铁炉冲,60余间建筑物错落有致。依序而建的有山门、大雄宝殿、念佛堂、清规堂、香积厨、斋堂、息心所、海会塔、寮房等。寺周密林千顷,松涛回旋。林环古刹,寺隐山中;翠绿从中,红墙隐约,依山绕寺,起伏跌宕,宛如一条长龙卫护着山门;堂内佛像严饰、气象万千;殿外香烟渺渺,风铃阵阵,好鸟和鸣,嘤嘤成韵;楼阁莲池,争相辉映。迈步其中,但觉步移景转,小中见大,芳草萋萋,红花遍炽。身临其境,不觉尘心顿歇,俗虑齐消。贯休和尚有诗曰:“虽然不是桃花洞,春至桃花亦满溪”的描写就是铁炉寺胜景的真实写照。多少年来,本寺以其独特的宗教文化内涵、优雅的迷人野趣,绚丽的南国风光,别致的建筑风格,热情的宣传服务,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善男信女,墨客骚人,成为滚滚红尘中人们修身养性、化戾气为祥和的超脱之所。1995年已毕业于四川尼众佛学院的自然法师回到祖庭,全力协助恩师管理道场,又增建了聚香亭、平安轩、放生池等,还每月在寺中为信众宣讲佛法知识。今天的铁炉寺可以说是琳宫罗列,佛语飘香;晨钟暮鼓,法音常演。尼僧们在这宁静的古刹朝参暮礼,过着如法如律的僧伽生活;十方檀越,云集梵刹,净化身心,护持正法。我们领略到的不仅是庄严道场的气氛,还有那度尽苍生终不悔,人间净土勇献身的无尽安详!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微信公众号:福宝网

 微信小程序:福宝网
怀化 太阳庙
  地理位置  “中国辰溪太阳庙"座落在湖南省辰溪县石马湾乡深冲湾村(五凉公路边,离省道s223线四公里),处于武陵、雪峰两大

评论2015-02-0496446

永州 万佛寺
  地理位置  万佛寺“始建于宋,重修于明”的万寿寺,系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座落在阳明山主峰西南侧花岗岩坡地上,海拔1350多

评论2015-02-048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