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学诚法师:当下佛教经典的阐释与弘扬要处理好三方面关系

2015-11-20828830


2015中国佛教讲经交流研讨会
佛宝网广东讯 2015年11月18日上午,由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主办,广东省佛教协会、汉传佛教讲经交流基地协办,广东韶关南华寺承办的,以“佛教经典的阐释与弘扬”为主题的2015中国佛教讲经交流研讨会在广东韶关南华寺多宝阁召开,与会教界法师和学界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就如何继续办好讲经交流会、如何进一步发展新时代佛教经典阐释进行了充分交流和深入探讨。
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学诚法师出席了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表示,围绕讲经交流会举办研讨会,尚属首次,希望通过研讨会的形式,联合学术界关心佛教事业发展的专家学者,借助大家的智慧和力量,一道推动佛教经典在当今时代的阐释与弘扬工作。他指出,佛教经典的阐释与弘扬几乎贯穿佛教发展史全程,从某种意义上说佛教思想发展、传播的历史就是经典传译、阐释与弘扬的历史,直到今天经典的阐释与弘扬在佛教传承发展中依然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呈现出历久弥新、生生不息的蓬勃生命力和与时俱进、光明远大的发展前景。他强调,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佛教经典的阐释与弘扬面临着纷繁复杂、瞬息万变的外缘与语境。对佛教徒而言,这既是挑战,也是经典阐释和佛教思想丰富发展的机遇。他认为,佛教经典阐释与弘扬,无论在佛教自身建设还是发挥积极作用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当下佛教经典的阐释与弘扬要处理好三方面的关系:
一要处理好继承传统与发展创新的关系
中国佛教经典阐释的历史渊源流长。从佛教初传中国时的“格义佛教”,到南北朝时代阐释般若思想的“六家七宗”与学派繁荣,到隋唐时期的八宗竞秀与义学兴盛,再到近现代的佛教复兴运动与“人间佛教”思想兴起,中国佛教的经典阐释创造了光辉的思想宝藏,形成了深厚的义学传统,推动了佛教的中国化进程,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繁荣与中外文明交流互鉴。这些成果和传统中,有“一念三千”“三谛圆融”“十玄无碍”“六相圆融”等思想创见,有梳理和整合全部佛教思想与经典的“五时八教”“华严五教”等判教理论,有回应儒道质疑、阐述三教关系、体现文化碰撞沟通的护教思想,也有“五重玄义”等阐释经典的方法论,可谓内容丰富、博大精深。这些历代高僧大德创造和传承的宝贵精神财富与智慧结晶,是我们今天从事佛教经典阐释的资源依托和重要借鉴。我们不仅要系统梳理、研究、继承和发扬这些思想,更要从中总结和汲取古德阐释经典的特色和经验,体悟古德阐释经典的用心与善巧。经典阐释上的发展创新,不是脱离传统、另起炉灶,而是在扎根传统、汲取养料的基础上,依据时代因缘的变化有所生发。只有在全面、深入的理解和把握传统佛教思想的基础上,才能在佛教经典的阐释方面做出契理契机地发展创新。
二要处理好闻思经典与修行实践的关系
佛教的真理,离言绝相,需“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以出世间的般若智慧观照才能通达。六祖惠能大师不识字却能讲经,且常能一语中的、发人深省,他说:“诸佛妙理,非关文字。”这体现了中国禅宗“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的特色,也说明佛教经典中深含的微言大义,需通过修行实践才能参究领悟。另一方面,六祖大师也说:“若欲入甚深法界及般若三昧者,须修般若行,持诵《金刚般若经》,即得见性。”这与中国禅宗初祖达摩禅师所提倡的“藉教悟宗”是一致的。意思是佛教的修行,不能脱离甚至背弃经典而盲修瞎练,应以经典为引导和境界验证的标准。因此,闻思经典与修行实践并非互相矛盾而是相辅相成。要把佛教经典阐释好,同样应做到闻思与修行相结合,通过闻思经典、分辨名相、研究教理来把握修行纲领和路线,再通过修行实践将佛教经典中的精神一一落到实地,逐渐领悟语言文字之外的甚深精义。这样反复锤炼,才能避免“依文解义,三世佛怨;离经一字,即同魔说”的两难,才能使佛教经典阐释解行相应,既能通晓字句名相,也能把握纲领脉络,更能揭示深邃法义。
三要处理好讲解经典与对机说法的关系
就佛教界来说,经典阐释通常有两种路向,一是围绕经典展开,科判纲领、讲解名相、疏释字句、揭示大义,在此基础上旁及经典的应用,如何依之指导修学,如何依之对治烦恼、解决问题等。二是围绕特定主题展开,或讲解某一佛教思想,或解决信众困惑,或提出应对方法,其中虽也常引证经典,但其着眼点在于应机说法,令信众心生欢喜、改恶向善乃至建立正信,走向解脱觉悟之路。这两种都是佛教弘法利生常用的方法。两者在实际弘法中往往需灵活运用、彼此配合。讲解经典要生动、切实,往往需要理事圆融,与修学与生活相结合,通过事例来体现经典中蕴含的道理及其实际运用。对机说法,也要依据经典,这样才能引导信众树立正见,发起正行,才能避免佛教的对机说法沦为世间的心理治疗和情感安抚。
围绕这一主题举办研讨会,并把它作为讲经交流会的系列配套活动,不仅希望通过研讨交流集思广益,为讲经交流活动的持续开展,寻找更多的智力支持和思想资源,而且希望通过研讨会引导和带动更多的学术界有识之士和佛教界法师,投入佛教经典阐释与弘扬的研究和实践之中,既促进佛教思想的当代发展,也服务佛教的弘法利生事业。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微信公众号:福宝网

 微信小程序:福宝网
我国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迈出新步伐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这5年,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

评论2025-09-0852

全国汉传佛教院校教师资格认定办法实施细则
《全国汉传佛教院校教师资格认定办法实施细则》(2025年6月30日中国佛教协会第十届常务理事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第一章 总 则第一

评论2025-09-0858

《汉传佛教寺院住持任职办法》 担任住持须具备这些条件
(2024年10月13日中国佛教协会第十届常务理事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第一条 为了规范汉传佛教教务管理,维护汉传佛教寺院主要教职人

评论2025-09-08111

印广教核心理论“一心三藏”是邪见邪说
一心三藏一词是明朝交光法师和近代圆瑛法师对楞严经科判时的总结整理,彰显楞严一真法界圣义,而印广法师标新立异,以偏概全,倡

评论2025-08-13191

印广法师弟子对《楞严经》的严重误解整理汇总
末法时代,邪师说法,如恒河沙。印广法师弟子号称代佛传法,处处以大法自居,独尊《楞严经》《法华经》两部经典,以一心三藏一念

评论2025-08-13343

《楞严经》对印广邪师的惊人预破!
1. 破斥印广及弟子宣扬无情成佛,《楞严经》的惊人预破:若于所知,知遍圆故,因知立解:十方草木,皆称有情,与人无异,草木为

评论2025-08-13362

云居山真如禅寺第二届“真如禅·禅林笔鉴”书法抄经班报名中
值此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八十周年之际,为秉佛陀慈悲济世本怀,承祖师护国利生遗风,云居山真如禅寺国际禅修

评论2025-08-05196

中国佛学院举办赵朴初研究学术研讨会,共探佛教中国化发展路径
为深入研讨赵朴初居士的思想与实践精神及其对当代中国佛教发展的深远影响,2025年7月19日,中国佛学院在凤凰岭校区成功举办赵朴

评论2025-08-05195

第二届观音文化节七大亮点抢先看,诚邀共赴佛光祖庭宜兴大觉寺
在国家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推动宗教中国化的政策指引下,佛光祖庭宜兴大觉寺积极践行以优秀传统文化浸润佛教的要求,

评论2025-07-09404

昌鉴法师爱国诗偈书法巡回展启幕
2025年6月29日,连云港市花果山海宁禅寺昌鉴法师爱国诗词书法作品巡回展,在海州区民主路老街大华文化交流中心拉开帷幕。连云港

评论2025-07-09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