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阿富汗至少有2000处文化艺术遗产遭到破坏

2015-01-145310

 阿富汗中部的巴米扬山谷,约3000个大小不一的佛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濒危文化遗产。2001年,两尊历经千年沧桑的佛像被塔利班的炮火破坏,只剩两个巨大的石窟和当年遗落下来的断砖残垣为伴,在呼啸的山风中向游人诉说往昔的辉煌、今日的苍凉。

  阿富汗被称为中亚的十字路口,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作为昔日丝绸之路上的重镇,这里自古以来就是不同文明的交汇地,悠久的历史孕育了丰富的文物资源,当地民众颇引以为傲。然而,据媒体报道,阿富汗至少有2000处国家文化和艺术遗产遭到破坏,与亚欧地区的文化联系被切断,与伊斯兰相关的文化印记变得模糊不清。

  塔利班上世纪90年代中期控制了阿富汗大部分地区,开始推行极端宗教统治,不仅禁止音乐、电影和摄影,而且对不符合伊斯兰教教义的文物予以破坏。加之盗掘和走私文物的现象屡禁不止,很多文物或遭损毁,或流落他乡,令人惋惜。

  塔利班政权被推翻后,阿富汗政府采取多种措施,加大了对文物的保护力度,成立负责全国文物保护的历史遗产保护委员会等,呼吁民众上交非法所得文物,同时尽力完善各地博物馆的安保措施。不仅如此,阿富汗政府还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机构配合,竭力阻止阿富汗境内文物被非法贩卖,同时通过国际文物展览等渠道索回流失文物。目前来看,这些措施初得成效。

  历经战火洗礼的阿富汗,是世界上最贫困的国家之一,建设与发展很大程度上还要依赖国际援助。但为保护文物,阿富汗政府不遗余力。艾娜克铜矿位于阿富汗东部卢格尔省,是阿富汗最大,也是全球第二大未被开发的特大型铜矿,原定于2009年启动开采。然而由于在铜矿区发现了文物遗迹,政府搁置了开采工程。目前,铜矿区出土了上千件文物,其中一部分珍宝被阿富汗博物馆收藏。阿富汗政府在经济利益与文物保护之间所做的取舍,目光长远,值得称许。

  “文物是历史和文化的结晶,也承载着阿富汗人的宝贵回忆”。在阿富汗人看来,国家需要物质层面的重建,也需要精神层面的重建。一个时代的文明将成为下一个时代的肥料,保护文物,就是凝聚未来继续创造灿烂文明的决心。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微信公众号:福宝网

 微信小程序:福宝网
2025中国佛教讲经交流会落下帷幕“金莲花”奖各绽其华
海右慈云,岱宗巍峨;讲席再启,法音畅和。9月24日下午,为期4天的2025中国佛教讲经交流会在山东青州广福寺闭幕。金莲花奖获奖名

评论2025-09-2598

我国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迈出新步伐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这5年,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

评论2025-09-08149

全国汉传佛教院校教师资格认定办法实施细则
《全国汉传佛教院校教师资格认定办法实施细则》(2025年6月30日中国佛教协会第十届常务理事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第一章 总 则第一

评论2025-09-08148

《汉传佛教寺院住持任职办法》 担任住持须具备这些条件
(2024年10月13日中国佛教协会第十届常务理事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第一条 为了规范汉传佛教教务管理,维护汉传佛教寺院主要教职人

评论2025-09-08199

印广教核心理论“一心三藏”是邪见邪说
一心三藏一词是明朝交光法师和近代圆瑛法师对楞严经科判时的总结整理,彰显楞严一真法界圣义,而印广法师标新立异,以偏概全,倡

评论2025-08-13296

印广法师弟子对《楞严经》的严重误解整理汇总
末法时代,邪师说法,如恒河沙。印广法师弟子号称代佛传法,处处以大法自居,独尊《楞严经》《法华经》两部经典,以一心三藏一念

评论2025-08-13426

《楞严经》对印广邪师的惊人预破!
1. 破斥印广及弟子宣扬无情成佛,《楞严经》的惊人预破:若于所知,知遍圆故,因知立解:十方草木,皆称有情,与人无异,草木为

评论2025-08-13429

云居山真如禅寺第二届“真如禅·禅林笔鉴”书法抄经班报名中
值此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八十周年之际,为秉佛陀慈悲济世本怀,承祖师护国利生遗风,云居山真如禅寺国际禅修

评论2025-08-05236

中国佛学院举办赵朴初研究学术研讨会,共探佛教中国化发展路径
为深入研讨赵朴初居士的思想与实践精神及其对当代中国佛教发展的深远影响,2025年7月19日,中国佛学院在凤凰岭校区成功举办赵朴

评论2025-08-05223

第二届观音文化节七大亮点抢先看,诚邀共赴佛光祖庭宜兴大觉寺
在国家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推动宗教中国化的政策指引下,佛光祖庭宜兴大觉寺积极践行以优秀传统文化浸润佛教的要求,

评论2025-07-09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