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河北省邯郸市考古专家近日修复一尊出土佛教造像

2014-12-184660

河北讯 2014年12月17日 邯郸晚报报道:近日,考古专家在修复出土的一批佛造像时,发现的一尊“一菩萨二弟子”背屏式佛造像修复完整,其造型精美、保存完好,具有较高的历史代表性,为东魏北齐邺城的佛教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

临漳古称邺,始建于春秋时期,先后作为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都城,佛教曾盛行一时。2012年年初,邺城考古队在邺城遗址内的北吴庄,发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出土数量最多的佛造像埋藏坑,坑内共有2800余件佛造像。“一菩萨二弟子”就是这次出土的珍贵佛造像之一,考古专家在修复工作中发现这尊佛造像造型精美、结构完整,在已修复的部分佛像中尤为引人注目。

“一菩萨二弟子”背屏式佛造像属东魏北齐时期,用白石雕刻而成,造像高54厘米,底座长26厘米、宽13厘米、高8厘米,保存完整,较为罕见。该造像菩萨为立姿,头戴矮冠,项光内饰缠枝忍冬纹图案,上半身半裸,披帛在腹部交叉穿环,右手持莲蕾,左手握桃形香囊。下身着长裙,披帛和衣裙外摆略向外撇,足立于圆形覆莲台上。

造像中二弟子高19厘米,身着敞领僧袍,双手合十,足立于圆形仰莲台上。北屏上部浮雕四身飞天,头梳高髻,裸上身,下身着长裙,上方两身飞天手托摩尼宝珠。背屏背面有红、黑色彩绘残痕。正面浮雕双狮香炉,双狮颈部无鬃毛,作侧身蹲踞状,其余三面残存彩绘痕。

“这次发现的‘一菩萨二弟子’背屏式佛造像独具特性,为东魏北齐邺城的佛教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资料。”邺城考古队队长朱岩石介绍,东魏北齐时期邺城为中原北方地区的佛教文化中心,出土的佛造像折射出东魏北齐佛教艺术的璀璨光芒,深刻影响了世俗文化与艺术,成为隋唐艺术源流之一。

据悉,2800余件佛造像的修复工作将持续数年,临漳县正在为其筹备建立一座佛造像博物馆。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微信公众号:福宝网

 微信小程序:福宝网
2025中国佛教讲经交流会落下帷幕“金莲花”奖各绽其华
海右慈云,岱宗巍峨;讲席再启,法音畅和。9月24日下午,为期4天的2025中国佛教讲经交流会在山东青州广福寺闭幕。金莲花奖获奖名

评论2025-09-25104

我国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迈出新步伐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这5年,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

评论2025-09-08156

全国汉传佛教院校教师资格认定办法实施细则
《全国汉传佛教院校教师资格认定办法实施细则》(2025年6月30日中国佛教协会第十届常务理事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第一章 总 则第一

评论2025-09-08152

《汉传佛教寺院住持任职办法》 担任住持须具备这些条件
(2024年10月13日中国佛教协会第十届常务理事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第一条 为了规范汉传佛教教务管理,维护汉传佛教寺院主要教职人

评论2025-09-08205

印广教核心理论“一心三藏”是邪见邪说
一心三藏一词是明朝交光法师和近代圆瑛法师对楞严经科判时的总结整理,彰显楞严一真法界圣义,而印广法师标新立异,以偏概全,倡

评论2025-08-13301

印广法师弟子对《楞严经》的严重误解整理汇总
末法时代,邪师说法,如恒河沙。印广法师弟子号称代佛传法,处处以大法自居,独尊《楞严经》《法华经》两部经典,以一心三藏一念

评论2025-08-13431

《楞严经》对印广邪师的惊人预破!
1. 破斥印广及弟子宣扬无情成佛,《楞严经》的惊人预破:若于所知,知遍圆故,因知立解:十方草木,皆称有情,与人无异,草木为

评论2025-08-13436

云居山真如禅寺第二届“真如禅·禅林笔鉴”书法抄经班报名中
值此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八十周年之际,为秉佛陀慈悲济世本怀,承祖师护国利生遗风,云居山真如禅寺国际禅修

评论2025-08-05239

中国佛学院举办赵朴初研究学术研讨会,共探佛教中国化发展路径
为深入研讨赵朴初居士的思想与实践精神及其对当代中国佛教发展的深远影响,2025年7月19日,中国佛学院在凤凰岭校区成功举办赵朴

评论2025-08-05228

第二届观音文化节七大亮点抢先看,诚邀共赴佛光祖庭宜兴大觉寺
在国家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推动宗教中国化的政策指引下,佛光祖庭宜兴大觉寺积极践行以优秀传统文化浸润佛教的要求,

评论2025-07-09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