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考古专家称:河北邺城出土“龙树背龛”式佛造像为“邺城模式”

2014-03-035430
 新华网石家庄2月27日专电(记者 齐雷杰)2012年初,河北临漳邺城遗址北吴庄佛造像埋藏坑,一次发掘出土佛造像2895块,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出土数量最多的佛造像埋藏坑,震惊了世人。考古专家研究发现,众多珍贵佛造像中,“龙树背龛”式佛造像精美绝伦,称为“邺城模式”。
  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古称邺,曾作为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6个朝代都城,素有“三国故地、六朝古都”之誉,曾在东魏、北齐时期因统治者尊崇佛教而成为全国佛教中心。
  2012年3月,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联合组成的邺城考古队,抢救发掘了邺城遗址东部一处“海量”佛造像埋藏坑。佛造像时代跨越东魏北齐至唐代初期,其数量、规模以及造型之精美,都堪称世所罕见,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南北朝、隋朝、唐初时期重要考古发现之一。
  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何利群博士表示,这批佛造像工艺精湛,造型精美,类型多样,题材丰富。其中“龙树背龛”式佛造像精美绝伦。据介绍,“龙树背龛”式造像是以菩提树作为一个背屏,用镂孔透雕的技术,雕刻有中国式的龙缠绕在树干上。多数佛造像还具有“其体稠叠,而衣服紧窄”的特点,衣服紧贴在身体上,好像刚从水中出来,人体美感更为突出,中国古代文献上叫做“曹衣出水”。
  据何利群介绍,这种形式源于印度,同时结合了邺城当地的以菩提树作为背屏的形式和镂孔透雕技术,成为邺城的一种造像新样式,称之为“邺城模式”。这些佛造像充分显示了北朝晚期邺城作为中国北方地区佛学中心和文化艺术中心的历史地位,为研究北朝晚期至隋唐时期邺城地区佛教造像类型和题材提供了珍贵标本。
  记者从临漳县文物旅游局了解到,投资1亿元兴建的邺城佛教造像博物馆正在布展,将来游客可一睹佛造像风采。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微信公众号:福宝网

 微信小程序:福宝网
我国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迈出新步伐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这5年,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

评论2025-09-0852

全国汉传佛教院校教师资格认定办法实施细则
《全国汉传佛教院校教师资格认定办法实施细则》(2025年6月30日中国佛教协会第十届常务理事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第一章 总 则第一

评论2025-09-0859

《汉传佛教寺院住持任职办法》 担任住持须具备这些条件
(2024年10月13日中国佛教协会第十届常务理事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第一条 为了规范汉传佛教教务管理,维护汉传佛教寺院主要教职人

评论2025-09-08112

印广教核心理论“一心三藏”是邪见邪说
一心三藏一词是明朝交光法师和近代圆瑛法师对楞严经科判时的总结整理,彰显楞严一真法界圣义,而印广法师标新立异,以偏概全,倡

评论2025-08-13192

印广法师弟子对《楞严经》的严重误解整理汇总
末法时代,邪师说法,如恒河沙。印广法师弟子号称代佛传法,处处以大法自居,独尊《楞严经》《法华经》两部经典,以一心三藏一念

评论2025-08-13344

《楞严经》对印广邪师的惊人预破!
1. 破斥印广及弟子宣扬无情成佛,《楞严经》的惊人预破:若于所知,知遍圆故,因知立解:十方草木,皆称有情,与人无异,草木为

评论2025-08-13363

云居山真如禅寺第二届“真如禅·禅林笔鉴”书法抄经班报名中
值此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八十周年之际,为秉佛陀慈悲济世本怀,承祖师护国利生遗风,云居山真如禅寺国际禅修

评论2025-08-05197

中国佛学院举办赵朴初研究学术研讨会,共探佛教中国化发展路径
为深入研讨赵朴初居士的思想与实践精神及其对当代中国佛教发展的深远影响,2025年7月19日,中国佛学院在凤凰岭校区成功举办赵朴

评论2025-08-05196

第二届观音文化节七大亮点抢先看,诚邀共赴佛光祖庭宜兴大觉寺
在国家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推动宗教中国化的政策指引下,佛光祖庭宜兴大觉寺积极践行以优秀传统文化浸润佛教的要求,

评论2025-07-09404

昌鉴法师爱国诗偈书法巡回展启幕
2025年6月29日,连云港市花果山海宁禅寺昌鉴法师爱国诗词书法作品巡回展,在海州区民主路老街大华文化交流中心拉开帷幕。连云港

评论2025-07-09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