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身首分离近百年 用数字成像技术再现天龙山石窟造像

2017-08-244210

由OCAT研究中心与芝加哥大学艺术史系东亚艺术中心共同主办的展览“天龙山石窟和造像:历史照片与新图像技术”于8月21日至27日在北京开始为期一周的预展。该展将借助数字成像技术将诸多流散海外的造像“恢复”至其原始面貌。
天龙山石窟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南部,于一千多年前开凿而成。石窟中精美的造像自20世纪初便吸引了古董商的目光。为牟取利益,原始造像的头部、身体或躯干被通过各种手段凿取或剥离贩卖给世界各地的收藏者。

预展周结束之后,该展还将与牛津大学团队的项目展示“遗址?实物?传记:考古与摄影”,一起构成2017年OCAT研究中心年度展览“遗址与图像——牛津大学和芝加哥大学的两个研究计划”,这两个部分的并置旨在提供“美术史”领域中的比较范例,反映当前美术史研究中的一个新方向。整体展览将于9月15日下午3点开幕。

“天龙山石窟和造像:历史照片与新图像技术”展将使用早期摄影文献与新图像技术,回溯天龙山佛教石窟的历史,并再现其原始风貌。
天龙山石窟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南部,于一千多年前开凿而成。

第二窟内天井中央莲花及南方供养飞天(历史图片《天龙山石窟》1922年出版 摄影:平田饶)
据介绍,1918年,日本学者关野贞在地方志的记载中发现天龙山石窟。1921年,关野贞在日本《国华》杂志上发表关于天龙山石窟造像的论文,天龙山石窟以其精美的雕刻、娴熟的技艺,在世界上引起了轰动,许多学者前来天龙山考察石窟,也引起了日本不法奸商的垂涎。从1923年至1924年,大部分洞窟的头像已被盗凿一空,有的造像甚至整身被盗凿,佛像被偷运回日本后,还举办了天龙山佛雕艺术品展览。此后,这些艺术珍品陆续被转卖到欧美各国的博物馆和私人收藏家手中。

天龙山石窟现存25窟,大小石佛造像500余尊,藻井、壁画、飞天1144幅。

东魏权臣高欢执政期间,在天龙山修建避暑宫、开凿石窟,拉开了天龙山佛教史的序幕。后世历代,均在此开龛造像,这里的石窟,从形制以及造像上完整地保留了四个时代的内容,造型娴熟,比例适当,线条柔和,雕刻精细。

该展将借助数字成像技术将诸多流散海外的造像“恢复”至其原始面貌。东亚艺术中心利用三维扫描技术,对散落海外的石窟造像进行了广泛的记录与归档。 在天龙山文物保管所主持之下,太原理工大学艺术学院对石窟进行扫描,结合石窟和流失造像的三维信息,最终实现对石窟整体原貌的数字重建。

该展也将视作一次将历史图像与新数字显示技术(包括视频、人机交互和虚拟现实)相结合的探索,以期在未来创造更多具有教育性和吸引力的展览。
预展周结束之后,本部分展览将与牛津大学团队的项目展示“遗址?实物?传记:考古与摄影”,一起构成2017年OCAT研究中心年度展览“遗址与图像——牛津大学和芝加哥大学的两个研究计划”,这两个部分的并置旨在提供“全球美术史”领域中的比较范例,反映当前美术史研究中的一个新方向。整体展览将于9月15日下午3点开幕。
展览题目中所说的“遗址”是指人类艺术活动的现场历史遗存,也包括与现场有关的建筑、雕塑、器物和绘画;“图像”是指以现代视觉技术——特别是摄影和三维扫描——对历史遗址进行的再现。
“遗址?实物?传记:考古与摄影”,由牛津大学考古研究所历史环境图像资料库主持。这部分展览涉及两种不同形式的比较。其一,展览运用从玻璃幻灯片到数码照片的各种影像媒介,展示一系列文化中考古语境下的文物和遗址的照片,其拍摄地涵盖欧洲北部、非洲北部及地中海东部等地。其二,展览通过展示同一文物或者遗址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照片,设置了一种更进一步的比较。一个特定的人工制品或遗址在其漫长的生命历程中所经历的不同阶段成为了展示的关键。展览运用现代考古摄影图像向我们展示文物与遗址自摄影记录手段滥觞的大约150年以来流变的历史,用视觉与想象勾勒遗址与实物的“传记”。
“遗址?实物?传记:考古与摄影”和“天龙山石窟和造像:历史照片与新图像技术”这两个部分之间的对话引出了本次展览所要探讨的一个核心议题,即遗址/图像的辩证关系在美术史研究中的重要性。“遗址”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原因而不断变化,“图像”提供了对这些变化的记录和重构原境的可能。但这些图像和重构又永远不能代替遗址,它们所提供的是关于遗址的历史知识。策展方希望通过本次展览提供“全球美术史”领域中的比较范例,反映美术史研究中的新方向,并增强国内和国际美术史界的联系和互动。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微信公众号:福宝网

 微信小程序:福宝网
我国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迈出新步伐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这5年,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

评论2025-09-0852

全国汉传佛教院校教师资格认定办法实施细则
《全国汉传佛教院校教师资格认定办法实施细则》(2025年6月30日中国佛教协会第十届常务理事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第一章 总 则第一

评论2025-09-0858

《汉传佛教寺院住持任职办法》 担任住持须具备这些条件
(2024年10月13日中国佛教协会第十届常务理事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第一条 为了规范汉传佛教教务管理,维护汉传佛教寺院主要教职人

评论2025-09-08112

印广教核心理论“一心三藏”是邪见邪说
一心三藏一词是明朝交光法师和近代圆瑛法师对楞严经科判时的总结整理,彰显楞严一真法界圣义,而印广法师标新立异,以偏概全,倡

评论2025-08-13192

印广法师弟子对《楞严经》的严重误解整理汇总
末法时代,邪师说法,如恒河沙。印广法师弟子号称代佛传法,处处以大法自居,独尊《楞严经》《法华经》两部经典,以一心三藏一念

评论2025-08-13344

《楞严经》对印广邪师的惊人预破!
1. 破斥印广及弟子宣扬无情成佛,《楞严经》的惊人预破:若于所知,知遍圆故,因知立解:十方草木,皆称有情,与人无异,草木为

评论2025-08-13363

云居山真如禅寺第二届“真如禅·禅林笔鉴”书法抄经班报名中
值此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八十周年之际,为秉佛陀慈悲济世本怀,承祖师护国利生遗风,云居山真如禅寺国际禅修

评论2025-08-05196

中国佛学院举办赵朴初研究学术研讨会,共探佛教中国化发展路径
为深入研讨赵朴初居士的思想与实践精神及其对当代中国佛教发展的深远影响,2025年7月19日,中国佛学院在凤凰岭校区成功举办赵朴

评论2025-08-05196

第二届观音文化节七大亮点抢先看,诚邀共赴佛光祖庭宜兴大觉寺
在国家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推动宗教中国化的政策指引下,佛光祖庭宜兴大觉寺积极践行以优秀传统文化浸润佛教的要求,

评论2025-07-09404

昌鉴法师爱国诗偈书法巡回展启幕
2025年6月29日,连云港市花果山海宁禅寺昌鉴法师爱国诗词书法作品巡回展,在海州区民主路老街大华文化交流中心拉开帷幕。连云港

评论2025-07-09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