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因果不虚 男子连遭两次雷劈奇迹逃生

2017-06-16306120

因果的定率还有两个要点:一,是“因果不会消灭”,二是“善恶不相抵销”。

做人做事,必须记住这十大要诀。(图片来源:凤凰佛教摄影:丹珍旺姆)
近日,一段男子被闪电连续劈中两次的视频蹿红网络,该男子第一次被闪电劈中时,径直倒在地上,地上留下一片被闪电劈过的痕迹;大约半分钟后,男子晃晃悠悠站了起来,但仅仅走了几步,就再次被一道闪电劈中。虽然被闪电连续劈中两次,但是该男子并未丧生。视频显示,该男子在第二次被劈中后不久便苏醒苏醒,他坐在路边休息了一会才离开。
这段视频一经播出,顿时引发网友热议,两种观点对撕,有网友认为这是上天对他的警告,今后应该多行善事;也有网友认为闪电强度太小,不足以致人死地,“上天警告”属于子虚乌有,更有网友笑称该男子是“渡劫成功”。
佛教“因缘与果报”可以解释?
在大家的意识中,“渡劫”是属于道教的名词,与佛教关联性并不大。但是实际上,佛教中虽然并没有“上天”这种存在,但是却有“因缘与果报”之说。佛经有云:譬如种谷,随种而生,种善得福,种恶获殃,未有不种而获果实。意思就是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行善业则得善报,行恶业则得恶报,没有不劳而获的事情。
因缘生万法,是佛法中重要的理论,由于因缘,而说果报。“因”是事物的本源,“缘”是一种助力,“果报”是后来的结局。由因得果,全是缘的力量助成,所以缘对于因的关系之重要,是值得我们注意的。
缘,是指一切物事之间生起一种互相交涉的关系。佛教把这些关系加以研究分析,可得四种,称为四缘:一,因缘;二,等无间缘;三,所缘缘;四,增上缘。因缘,比如一粒椰种,对于椰树的生长,是有最亲切的关系;等无间缘,就是使这粒椰种的生机不断辗转生长;所缘缘,即是对这粒椰种,辗转生长增胜的希望心;增上缘,是指肥沃的泥土,以及空气、温度、雨水等等帮助椰种发育长大的助力。因有这四缘的关系,才助成椰的种子,由发芽、长成、开花、而结果。这结果,也就是因缘结局的果报。椰树如此,推至世间一切诸法的生成,也都离不了这四缘的关系。
果报的“果”研究起来,也可分成现果、来果、后果的三种。所做的善恶之因,在现在这一生成熟招果的,叫做现果;在来生成熟的,叫做来果;在后后多生成熟的,叫做后果。这是从三世的时间上,说明因果是每一事一物生长和成功的必然性,有如是因,招如是果,其间关系虽极复杂,而是有条不紊,亳厘无差的。同时果报所以有现生成熟,有来生成熟,有后生成熟,其原因约有二种:一,是因的力量有迟早:如一粒瓜种和一粒桃种同时种在地下,瓜种即年生成可结瓜果,而桃核出生,须经三四年才能结桃;二, 是缘的力量有强弱:如四缘并进,条件具备,成熟自然早些,否则助缘只有一种或两种,力不充足,或因土壤不良,或因阳光不够,空气缺乏,那么这棵瓜或桃的成熟,自然又要挨迟了。
有些人不明白因缘果报定理,就怀疑因果倘是可靠的,如何眼见世间许多做善的好人,不得好死,或受苦报? 而那些做恶的坏人,反而晨夕享乐, 过着很富裕自在的生活呢?这道理凭三世因果的眼光看来,是很简单的,即好人今受苦报,因他过去所种的恶因,今已缘熟,须先受苦果;而今生虽然做好,善因薄弱,善缘未熟,要待来生,才受好果。反之,恶人做恶反得好报,亦是这个道理,因他前生种的好因已熟,先享福报,今生所造的恶因,业缘未熟,苦报还在来生,任他怎样也逃不了的。“因果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这话是值得我们玩乐的。
因果的定率还有两个要点:一,是“因果不会消灭”。除非你不做因。如果做了,种子永留识中,不会坏灭,遇缘便起现行,招受果报,如果做了恶因,要想不受恶报,那是没有办法的;唯有修习佛法,断尽三界烦恼,获得清净种子,方可免除恶报的痛苦。二,是“善恶不相抵销”。已种恶因,分受其报,不可以为再做点好事,就可把这应得之罪抵销去。须知多做善事,多增善缘,只可使恶报由重转轻,所谓“重报轻受”;同时由于善缘增多,恶缘渐减,也是使善果速疾成熟的最好办法。可见欲从好的因缘,得到好的果报,人生在世,多做善事,还是极需要的。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微信公众号:福宝网

 微信小程序:福宝网
2025中国佛教讲经交流会落下帷幕“金莲花”奖各绽其华
海右慈云,岱宗巍峨;讲席再启,法音畅和。9月24日下午,为期4天的2025中国佛教讲经交流会在山东青州广福寺闭幕。金莲花奖获奖名

评论2025-09-25292

我国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迈出新步伐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这5年,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

评论2025-09-08339

全国汉传佛教院校教师资格认定办法实施细则
《全国汉传佛教院校教师资格认定办法实施细则》(2025年6月30日中国佛教协会第十届常务理事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第一章 总 则第一

评论2025-09-08341

《汉传佛教寺院住持任职办法》 担任住持须具备这些条件
(2024年10月13日中国佛教协会第十届常务理事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第一条 为了规范汉传佛教教务管理,维护汉传佛教寺院主要教职人

评论2025-09-08371

印广教核心理论“一心三藏”是邪见邪说
一心三藏一词是明朝交光法师和近代圆瑛法师对楞严经科判时的总结整理,彰显楞严一真法界圣义,而印广法师标新立异,以偏概全,倡

评论2025-08-13449

印广法师弟子对《楞严经》的严重误解整理汇总
末法时代,邪师说法,如恒河沙。印广法师弟子号称代佛传法,处处以大法自居,独尊《楞严经》《法华经》两部经典,以一心三藏一念

评论2025-08-13576

《楞严经》对印广邪师的惊人预破!
1. 破斥印广及弟子宣扬无情成佛,《楞严经》的惊人预破:若于所知,知遍圆故,因知立解:十方草木,皆称有情,与人无异,草木为

评论2025-08-13528

云居山真如禅寺第二届“真如禅·禅林笔鉴”书法抄经班报名中
值此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八十周年之际,为秉佛陀慈悲济世本怀,承祖师护国利生遗风,云居山真如禅寺国际禅修

评论2025-08-05292

中国佛学院举办赵朴初研究学术研讨会,共探佛教中国化发展路径
为深入研讨赵朴初居士的思想与实践精神及其对当代中国佛教发展的深远影响,2025年7月19日,中国佛学院在凤凰岭校区成功举办赵朴

评论2025-08-05288

第二届观音文化节七大亮点抢先看,诚邀共赴佛光祖庭宜兴大觉寺
在国家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推动宗教中国化的政策指引下,佛光祖庭宜兴大觉寺积极践行以优秀传统文化浸润佛教的要求,

评论2025-07-09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