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综合 人气 评论 点赞
经 幢
  幢是一种带有宣传性和纪念性的艺术建筑。印度幢的形式是在纪念佛的玉垣上刻各种浮雕,也有的在塔前方左右各树一石,宛如中国

评论2015-02-08560

玛尼石刻艺术
  玛尼石,泛指刻有玛尼字样或神佛形象的石块,玛尼是藏密经咒六字真言吨、嘛、呢、叭、眯、吽的简称。  玛尼石是广泛流传在

评论2015-02-082072

大乘与小乘佛教艺术的区别
  随着佛教的发展,原始佛教和部派佛教显示出很大的局限性。为了适应越来越多的信仰者的要求,佛教需要大众化,于是产生了上种

评论2015-02-08535

情感与想象
  佛教认为在人的第八识(即阿赖耶识)(佛教把人的认识分为8种:眼识、耳识、鼻识、身识、舌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第8

评论2015-02-08362

禅与美
  一提起禅,便使人想到古刹青灯,清贫孤独,它似乎与艺术之美无缘。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人生之最高境界,莫过于自由二字

评论2015-02-08436

信则美,美则传
  宗教在人类历史上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由于宗教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一直充当精神主宰的角色,因此,文化的传播,从一定意义

评论2015-02-08311

文风趋"中道"--观色悟空
  从汉末至东晋义熙时期,玄学清谈思潮笼罩文坛、艺苑,玄学的有无、本末、体用、言象之辨的观念左右着文坛,艺苑的审美观念和

评论2015-02-08347

精神的东方与无韵的西方
精神的东方  儒释道三家是中国艺术的三大精神支柱。这种影响固然可以解释为哲学对艺术的渗透,而根底却在于它们本来就是审美的

评论2015-02-08295

《佛教美学》导论--在反美中建构美学
一  青源惟禅师有一段语录,一再为人引述:  老僧三十年前来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

评论2015-02-08459

文化复兴与宗教
  所谓文化,简单地说,就是文治教化。文化表现於事理方面,则为伦理、道德、法律、宗教、科学、哲学、文艺、史学、风俗、习惯

评论2015-02-08448

佛教文化的现在与未来--访吴立民先生
 一个春光明媚的下午,我们禅学社一行五人拜访了本刊顾问、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长吴立民先生。我们向吴老请教了很多问题,吴老

评论2015-02-08443

赵朴初居士谈佛教文化艺术
  如何看待宗教和文化的关系,这是每一个民族在发展文化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问题。佛教对中国文化发生过很大影响和作用,在中国

评论2015-02-08467

金紫山大佛崖壁边站立五百余年 完好无损 香火旺盛
重庆讯 千佛寺、慈云寺、老君洞古来至今,南岸土地上存留着不少宗教文化场所,沉淀着无数个岁月故事。在重庆广阳镇大佛村铜贯山里

评论2015-02-06896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觉囊梵音古乐海口展示
海南讯 2015年1月25日,流传千年不绝的藏传佛教禅乐觉囊梵音古乐在海南省歌舞剧院举行了一场特殊的展示来自四川阿坝州壤塘县藏哇

评论2015-02-06472

《香山大悲菩萨传》连环画版出版 记述观音本生故事
河南讯 连环画版《香山大悲菩萨传》近日由文物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该书是河南省宝丰书画研究院邀请西安著名连环画家李兴武、黄雪

评论2015-02-06508

祈福音乐·2015新年梵呗音乐会在长安大剧院举行
北京讯 2015年1月31日、2月1日晚7点30分,在长安街旁,古老的长安大戏院迎来了两场沁人心脾的音乐会。祈福音乐2015新年音乐会在长

评论2015-02-06535

“心即是佛”画僧演旭个展
展览时间:2015-01-16 - 2015-01-22开幕时间:2015-1-16 15:00展览城市:北京 - 北京展览地点:宝盈轩主办单位:北京富日天虹投

评论2015-02-05604

佛书造极——居正2015迎春拍之弘一法师书法精品
20世纪文化名人中,涉猎领域最广,人生际遇最有传奇色彩的,非弘一法师李叔同莫属。他于衣食无忧、成名成家之时遁入空门,皈依三

评论2015-02-05514

木雕佛像拍市受宠 原封藏宋元木雕难寻之精品
 佛教的盛行推动了佛像艺术的发展,魏晋南北朝及隋唐时期,以石窟石雕佛像为主,到宋代,开始流行木雕佛像。木雕佛像并非宋代才

评论2015-02-05697

书法与佛法的本体互动
  中国文化史上,书法和佛教在长期的历史话语中彼此走近佛教借书法得以广泛传播弘扬和普及,书法藉佛法形成经久不息的书经热潮

评论2015-02-05451

« 上一页 227/268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