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佛法首页 频道列表

第十七课、大天五事与上座大众两部的分裂

2014-12-21593930

  第十七课 大天五事与上座大众两部的分裂
  当释尊遗教,第一次结集时,虽有上座大众二部的名称,然在教义上,仍能统一信仰,未有诤论。迨至佛灭百余年,摩竭陀国,俱苏摩城,无忧王 (1) 崇奉佛法,僧众多聚居城侧的鸡园寺。
  时有大天比丘,出家未久,便能讲诵三藏,自称阿罗汉,有一夜,梦中遗精,使弟子洗秽服,弟子问曰:阿罗汉已破见思烦恼,何以还有此事?他答:「为天魔所扰,阿罗汉亦不免不净漏失。」此是一事。又彼欲使弟子欢喜,妄记各弟子得预流果,乃至得阿罗汉果,弟子问曰:阿罗汉有证智,何以我等都无所知?他答:「阿罗汉虽无染污无知 (2),犹有不染污无知 (3),故你等不能自知。」此又是一事。时弟子问:闻圣者已离疑惑,如何我等于四谛理,犹怀疑惑?他答:「阿罗汉烦恼障 (4) 疑惑虽已断,犹有世间的疑惑。」此又是一事。弟子又问:阿罗汉有圣慧眼,自知解脱 (5),如何我等不自证知,而须由师令知?他答:「如舍利弗、目连、若无佛说,彼尚不能自知,你钝根何能自知。」此又是一事。大天夜睡时,数呼「苦哉」,弟子怪而问之,他答:「圣道须因呼苦声而起」,此又是十事。由是乃就此五事,自造一偈曰:「余所诱 (6) 无知 (7),犹豫 (8) 他令入 (9),道因声故起 (10),是名真佛教。」
  大天唱此五事之后,于是附和者,与反对者,分成两派,争辩不已。附和此五事者,为大众部凡夫,人数众多,反对此五事者,为上座部圣者,人数不多,然而从此小乘佛教,遂分裂而成上座与大众二部。无忧王袒护大众部,由是上座诸比丘,乃悉数离鸡园寺,而往迦湿弥罗国,无忧王虽坚请重返鸡园寺,未允。遂就该国另造鸽园寺数百伽蓝,以供奉上座诸比丘,使盛行其教化,而于自国,乃供奉鸡园寺大众部僧,从此上座与大众二部,遂各行其是,不可复合。
  唐窥基大师 (11),作成唯识论述记 (12),引大毗婆沙论,叙大天在家时,曾蒸母 (13),弑父 (14),弑阿罗汉,弑母,出家后,又诳徒,诬佛,乃一五逆 (15) 十恶 (16) 具备之人,然异部宗轮论 (17) 专载:佛寂二百年时,更有一名大天者,多闻精进,重提五事。此大天似系即前之大天,因传闻日久,误为 两人耳。
  【注释】
  (1) 即阿育王,详第十六课注十一。
  (2) 染污无知,即一切的烦恼,以无明为体,执著于事理之法,其性不净,故名染污,其体昏暗,不知四谛之真理,故名无知,台家谓之见思惑,小乘阿罗汉,辟支佛,皆能断之。
  (3) 不染污无知,以劣慧为体,因慧劣故,不解事物的义理,其无知非因染污而起,故名不染污,不知无数法门差别,故名无知,台家谓之尘沙惑,此惑不障出世生死,而障修道成佛,故菩萨必须断之。参看初级教本第三十五课注二。
  (4) 贪嗔疑等诸惑,能使有情,流转于三界生死中,由此而障涅槃寂静之业,名烦恼障。
  (5) 解者:解惑业的系缚,脱者:脱三界的苦果,因离缚而得自在,故名解脱。
  (6) 谓阿罗汉为余魔所诱,因有夜遗不净之事。
  (7) 谓阿罗汉虽无染污无知,犹有不染污无知。
  (8) 意不决曰犹豫,谓阿罗汉犹有世间疑惑不决事。
  (9) 谓阿罗汉但由师令证入,不能自知证果。
  (10) 谓圣道须因唱苦声而起。
  (11) 唐高僧名,为玄奘弟子,学五竺语,传唯识因明之学,为法相宗开祖。
  (12) 六十卷,唐慈恩寺窥基撰,学相宗者,奉为准绳。
  (13) 下淫上曰蒸。
  (14) 下杀上曰弑。
  (15) 罪恶极逆于理曰逆,五者皆感无间地狱的恶果,故亦名五 间。 即弑父、弑母、弑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和合僧等五项,但犯其中的一项,死后即入无间地狱。
  (16) 杀生、偷盗、邪淫、妄语、绮话、两舌、恶口、贪欲、镇恚、邪见、名为十恶。
  (17) 一卷,世友菩萨造,唐玄奘译,系述小乘二十部的宗旨者。
  【习题】
  (一) 何谓:一、染污无知?二、不染污无知?
  (二) 写出大天对五事自造之偈语。
  (三) 大天唱五事,小乘佛教,怎样分裂为上座与大众二部?
  (四) 解释:一、烦恼障。(二)解脱。
  (五) 何谓:一、五无间?二、十恶?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微信公众号:福宝网

 微信小程序:福宝网
第一课、修观对治淫欲
  第一课 修观对治淫欲  吾人的世界,属于欲界范围,故自人类,至于鸟兽虫鱼,皆有色欲,此系众生业重所致。色欲之心,为欲界

评论2014-12-2169631

第二课 八念对治恐怖
  第二课 八念对治恐怖  佛弟子欲求寂静无为之道,当离愦闹 (1),独居闲处。或在山林,阿兰若 (2) 处;或修头陀行 (3),夜于

评论2014-12-2141982

第三课、戒杀放生文 明莲池大师作
  第三课 戒杀放生文 明莲池大师作 (1)  盖闻 :世间至重者生命,天下最惨者杀伤;是故逢擒则奔,虮 (2) 蛩犹知避死,将雨而

评论2014-12-2158373

第一、二、三课、综合指要
  第一、二、三课 综合指要  1.有人以为:淫欲是身体上构造如是,也可以说为需要,也是人及一切动物的来源,若断淫则人畜皆灭

评论2014-12-2141149

第四课、转轮圣王
  第四课 转轮圣王  转轮圣王,为世间第一有福之人,其福报劣于欲界诸天,而胜于北俱卢洲,鉴果知因,可以想像出:彼乃于过去

评论2014-12-2173685

第五课、三苦八苦
  第五课 三苦八苦  三界无安,众苦充满,不独我们的娑婆世界是如此,十方国土,除佛国外,也都是同样的情形。此土有情,以苦

评论2014-12-2131759

第四、五、六课、综合指要
  第四、五、六课 综合指要  1.时间的演进,促使世界局面,发生变化,这一事是不可思议的。万法无时不在生灭的途径上,新陈代

评论2014-12-2129600

第七课、经咒忏赞颂偈
  第七课 经咒忏赞颂偈  经  书之称为经者,不限于佛教,古之五经 (1)、六经 (2)、十三经 (3)、道德经 (4)、山海经 (5)、茶

评论2014-12-211203

第八课、读经录要(一)杂阿含经(1)
  第八课 读经录要(一)杂阿含经(1)  一、在家之人,修于四法,能令后世安乐:一者,信俱足。于正法建立信本,生敬心,非余可

评论2014-12-2117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