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佛法首页 频道列表

为人、处事、心境、品德

2014-12-20503490


  为人
  有人缘则有福,结好人缘就是最大的修行。
  发脾气是无能的表现,不生气就能消业障。
  君子为目标,小人为目的。知缘惜再造善缘。
  得理要饶人,理直要气和。
  多一次原谅,就多一次造福:把量放大,福就大。
  欣赏别人,就是庄严自已。原谅别人就是善待自已。
  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
  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
  手心向下是助人,手心向上是求人;助人为乐,求人痛苦。
  脾气、嘴巴不好,心地再好也不能算是好人。
  要比谁更爱谁,不要比谁更怕谁。
  为人处事要小心、细心,但不要“小心眼”。
  待人退一步,爱人宽一寸,就会过得很快乐。
  改变自已就是自救,影响别人就是救人。
  处事
  逆境可遇不可求,要珍惜感恩,因为它才是成长的资粮。
  拥有是负担,不计较就是自在。
  凡夫迷失于当下,后悔于过去。
  圣人觉悟于当前,解脱于未来。
  贫与贪只差一点而已,凡夫愚痴,愈贪愈贫啊!
  要批评别人时,先想想自已是否完美无缺。
  成功是优点的发挥,失败是缺点的积累。
  生气就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已。
  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话好。
  甘愿做,欢喜爱。
  人世的艰难与折磨,就是一种考验。
  尽多少本分,就得多少本事。
  为自已找借口的人永远不会进步。
  一个人不怕错,就怕不改过,改过并不难。
  信心、毅力、勇气三者具备,则天下没有做不成的事。
  不怕事多,只怕多事;闲人无乐趣,忙人无是非。
  心境
  我们要做好社会的环保,也要做好内心的环保。
  丢掉烦恼的垃圾,培养清净的智慧。
  要用心,不要操心、烦心。
  犯错生出歉悔心,才能清净无烦恼。
  “心美”看什么都顺眼。对人要宽心,说话要细心。
  时时好心就是时时好日。
  屋宽不如心宽。
  天上最美是星星,人生最美是温情。
  说一句好话吐莲花,说一句坏话吐毒蛇。
  存好心,做好事,说好话,做好人。
  心中常有善解、包容、感恩、知足、惜福。
  心中有善,就不易生恶。
  一个人的快乐,不是因为他拥有的多,而是因为他计较的少。
  吃苦了苦,苦尽甘来;享福了福,福尽悲来。
  好事要提得起,是非要放得下,成就别人即是成就自已。
  品德
  没有公德,就没有功德。
  世上有两件事不能等:1、孝顺2、行善
  对父母感恩的孩子最有福。
  子女让父母安心才能福。
  能消除烦恼就是“慧”,能付出爱心就是“福”。
  要看好人,自已要先做个好人。
  并非有钱就是快乐,问心无悔心最安。
  太阳光大,父母恩大,君子量大,小人气大。
  受人点滴之恩,须当涌泉以报。
  忘功不忘过,忘怨不忘恩。
  对父母要知恩、报恩。
  人要知福,惜福,再造福。
  静坐常思已过,闲谈莫论人非。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难行能行,难舍能舍。难为能为,才能升华自我的人格。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微信公众号:福宝网

 微信小程序:福宝网
到底见没见过万峰?海舟普慈
海舟普慈,禅宗第61世,中土禅宗第34世,大鉴下28世,南岳下27世,临济宗第24代。东明慧旵禅师之法嗣,座下出宝峰明瑄等法嗣。苏

评论2023-12-138335

学术交流:安庆线状禅宗大道场的形成及发展研究(上)
安庆的前身是舒州。其辖区为今所辖县(市)、区及2016年划转铜陵的枞阳县。安庆是古皖文化的发源地,文化底蕴极为深厚,特别是佛

评论2023-06-029342

学术交流:安庆线状禅宗大道场的形成及发展研究(中)
二、北宋时期,禅门宗师云集,安庆线状禅宗大道场应运而生。通过晚唐以后的纷呈发展,禅宗进入了多途发展的态势,陆续分化成云门

评论2023-06-029696

学术交流:安庆线状禅宗大道场的形成及发展研究(下)
三、安庆线状禅宗大道场在我国禅宗史上地位(一)、临济宗杨岐派在从舒州大道场走向大江南北。临济宗杨岐派的传播主要是依靠五祖

评论2023-06-0214443

先于 佛陀来人间布局的菩萨们
各位萤幕〔屏幕〕前的菩萨们:阿弥陀佛!各位现在所收看的节目,是由佛教正觉同修会为各位准备的“三乘菩提之法与次法”的节目,

评论2023-02-2114290

苏州佛教概说(聂士全)
题记:此稿原为《苏州通史志表卷》而撰,因不合编辑体例,不见采用。今题为《苏州佛教概说》发表,原稿附苏州历代寺院表于此略去

评论2019-03-2125324

十善业与业报因缘
十善业对于一般人来说大多耳熟能详,许多修学者也或多或少都有在行十善业。在经典里面也常常在强调十善业的重要性,而十善业也是

评论2017-05-035360

修福报与学佛修道,到底有何关联?
大家都知道,佛有一个名号叫作两足尊,意思是说佛的福德与智慧,两者是具足圆满的。智慧的部分,简而言之就是要能够证到一切种智

评论2017-05-031266

学佛的目的在离苦得乐,如何才能真正地离苦得乐?
学佛的目的在于离苦得乐,这个乐永远存在吗?若永远存在,如何得到?  离苦得乐这一件事情,应该是学人从接触佛法以来,一直存

评论2017-05-03912

如何能够“生于安乐、死于安乐”——世世都安乐 1
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今天要和大家来谈谈,《孟子》里面这么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那有人就问说:如何才能够生于安乐,而且也

评论2017-05-03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