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佛法首页 频道列表

品读自己

2014-12-20733220

  有人自视阅人无数,却唯独忽略了自己;也有人或可阅尽人间春色,却未必真正阅读过自己的底色。
  读别人容易,读自己难,一个人最不容易了解的其实就是自己。
  读别人有各种各样的读法,读自己却不能变换角度,如同照镜子,无论你怎样晃来晃去,都只能照到你的正面。
  所以才有一句至理名言---那就是,人要有自知之明。
  一些大家鸿儒,曾将读书归为吞、啃、品三种境界。泛读为吞,精读为啃,细嚼为品。亦谓之吞文字、啃深意、品韵致。但我觉得品读自己这本书才是最重要的。
  人是可以品读的,自己也是可以品读的。从某个意义上说,人也是一本书,有的精致,有的粗俗,有的渊博,有的浅显,有的厚重,有的浅薄。
  可以说,读自己就是为了了解自己,修正自己,读自己是不可缺少的功课。
  所以,老土也要品读自己。
  我品读自己。
  人最熟悉的是自己,最难认识的也是自己。更难的是品读自己。
  我品读自己,回首过去,有过坎坷,充满沧桑,历经沉重,也曾经一路披荆斩棘。
  我品读自己,自省自己。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虽不能做到“日三省吾身”,而抽空像回放电影般阅读一下自己,则不失为一种便当简易的自省方式。
  不需道具,没有陪伴,就只有自我的角色,一边品读,一边体验,一边梳理,一边反思。
  以自己曾经的得失为镜鉴,观照自己,自省自己。
  也就是在这样的品读中,我发现自己昔日的缺憾和过失,浅陋和无知,乃至弱点和荒谬,从而倍加珍惜成长的阅历,完成一次心灵的升华。
  我品读自己是一种享受。人生总会有一些美好的东西值得留恋、值得回味。
  回眸过去,生活中的一份浪漫,一段真情,一个久藏心底的思恋,一个得而复失的遗憾,都像一泓蜿蜒清澈的溪水,汩汩注入我的心田,滋养我的情愫,它能使我沉迷时变得清醒,贪求时变得淡泊,软弱时变得坚强,骄纵时变得谦逊,颓丧时变得积极,愁苦时变得欢快,使我的身心得到一次小憩。
  回忆也是一种品读自己。唤醒我沉睡的那一部分感觉,培养一片思维的土壤。
  新的丰收就在歉收后的探索中回归,新的希望就在失望后的思考中实现。
  我品读自己,自己的脚印代表了文字。天下“无字之书”才是真正的书。
  通过静静思考,我终究明白一个道理:有酸有甜有苦有辣才叫完全的生活。
  我品读自己,不是宗教意义上的自我忏悔,,也不是对自己的诘难,而是以一种洒脱的心态,平心静气地同自己的心灵进行对话。
  我品读自己,同自己心灵的对话,或许是对自己纷乱思绪的梳理,或许是对焦虑烦闷症结与根由的追寻,或许是对影响自己心情的人或事做理性的再访,或许是对破碎往事的修复与反省。
  我品读自己的心灵,品读自己的思想,品读与我相关的一切。这个过程犹如一支画笔,蘸着我的笑声和泪水的墨,从我心灵的隐藏处起笔,一直涂染到我生活的外延。
  我品读自己的眼神,品读自己的手掌,品读心里面自己的东西……
  我真正的相信生活是一首诗,每一段生命的路都有美丽的韵脚;
  我开始相信生活是一首歌,每一件成功都是好听的音符。
  我不仅仅要在快乐和悲伤时品读自己,即使我的心境如一泓秋水,并没有涟漪或是巨澜时,我也需要品读自己。
  我品读自己,其实是阅读我曾经走过的心路历程,品读我人生的一明一暗的资料总结:我发现自己,不是像别人说得那样好,也不像别人说得那样坏。
  我品读自己,才真正在意生命的价值,才真正地去理解失落的生命内涵,从失落中回过神来,再看看自己。
  我品读自己,检阅曾经有过的人生印迹,才发觉生活的忙碌和追求是一个个无边无际的省略号,许多被我人生省略掉的东西,恰就是我念念不忘的东西,而那些被曾经忽略了的东西在记忆中重新拾起来后,生活中就多了许多许多的后悔。
  我品读自己,在反刍的过程,将曾经的酸甜苦辣重新回味一遍,就发现得与失仅仅只是两种过程,不管在意与不在意,它们都会因境而生,许多耿耿于怀的东西,恰恰都是过眼烟云的往事,才发觉,得与失聚散匆匆,真正能够让心灵刻骨铭心的是:只要你时时替他人着想,你也就不会在别人的眼中消逝。
  我品读自己,过去的事情,终于有时间一样一样拿出把玩,拿出晒晒太阳。
  细数流年,曾经的光荣、屈辱、不忿、拜服、痛苦、愉悦……
  原来如今都已成为嘴角泛起的一丝坦然的微笑。
  我品读自己。我发现人生如书,读不尽。人生如景,看不完……
  我品读自己发现,我以前是个读不懂自己的人,更喜欢把自己装在美丽的泡沫中, 即便这种泡沫根本无法遮挡什么。读懂自己需要勇气和毅力。
  因为读懂自己决不是一时的冲动与断章取义的剖析,它需要不断的叩击灵魂,把自己放在不同的环境中对比自己的理智与冲动,愚蠢与聪明。
  我品读自己,自身的长短自己心里最清楚,“别人赞我,与我未加一丝;别人损我,与我未减一毫”。从而淡泊名利,泰然处事!
  我品读自己,敢于面对现实,所以心态平稳,遇事不惊不喜。
  我品读自己,学会了“站在不同的角度看风景”。
  我品读自己,人是一本书,一章是“事业”,一章是……
  就这样读下去,学会了读自已。
  我品读自己,不管是顺境逆境。
  因为我体内的每一个细胞都在生命中奋进。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微信公众号:福宝网

 微信小程序:福宝网
到底见没见过万峰?海舟普慈
海舟普慈,禅宗第61世,中土禅宗第34世,大鉴下28世,南岳下27世,临济宗第24代。东明慧旵禅师之法嗣,座下出宝峰明瑄等法嗣。苏

评论2023-12-138343

学术交流:安庆线状禅宗大道场的形成及发展研究(上)
安庆的前身是舒州。其辖区为今所辖县(市)、区及2016年划转铜陵的枞阳县。安庆是古皖文化的发源地,文化底蕴极为深厚,特别是佛

评论2023-06-029348

学术交流:安庆线状禅宗大道场的形成及发展研究(中)
二、北宋时期,禅门宗师云集,安庆线状禅宗大道场应运而生。通过晚唐以后的纷呈发展,禅宗进入了多途发展的态势,陆续分化成云门

评论2023-06-029702

学术交流:安庆线状禅宗大道场的形成及发展研究(下)
三、安庆线状禅宗大道场在我国禅宗史上地位(一)、临济宗杨岐派在从舒州大道场走向大江南北。临济宗杨岐派的传播主要是依靠五祖

评论2023-06-0214448

先于 佛陀来人间布局的菩萨们
各位萤幕〔屏幕〕前的菩萨们:阿弥陀佛!各位现在所收看的节目,是由佛教正觉同修会为各位准备的“三乘菩提之法与次法”的节目,

评论2023-02-2114296

苏州佛教概说(聂士全)
题记:此稿原为《苏州通史志表卷》而撰,因不合编辑体例,不见采用。今题为《苏州佛教概说》发表,原稿附苏州历代寺院表于此略去

评论2019-03-2125332

十善业与业报因缘
十善业对于一般人来说大多耳熟能详,许多修学者也或多或少都有在行十善业。在经典里面也常常在强调十善业的重要性,而十善业也是

评论2017-05-035416

修福报与学佛修道,到底有何关联?
大家都知道,佛有一个名号叫作两足尊,意思是说佛的福德与智慧,两者是具足圆满的。智慧的部分,简而言之就是要能够证到一切种智

评论2017-05-031270

学佛的目的在离苦得乐,如何才能真正地离苦得乐?
学佛的目的在于离苦得乐,这个乐永远存在吗?若永远存在,如何得到?  离苦得乐这一件事情,应该是学人从接触佛法以来,一直存

评论2017-05-03914

如何能够“生于安乐、死于安乐”——世世都安乐 1
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今天要和大家来谈谈,《孟子》里面这么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那有人就问说:如何才能够生于安乐,而且也

评论2017-05-03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