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听经
小儿听经 听经的时候身端坐不造罪业这是 持戒,由于一心一意的听讲,不被外境所扰,心得清净这就是 定功 听经之后心得开解
评论2014-12-2636995
摩登伽女与阿难--1
摩登伽女与阿难--1 佛陀的比丘弟子中,长得最年轻最漂亮的是阿难尊者,他有庄严得如满月似的面容,有清净得如莲花似的眼珠
评论2014-12-2680267
尼弥王的故事之二
尼弥王的故事--二 上一集已经讲了尼弥王,勤修愿波罗蜜者故事的序言,即是清清楚楚地比喻了愿波罗蜜即是“坚定”,如一座
评论2014-12-2611979
佛阻止国王杀生
佛阻止国王杀生 人在世间,莫不希望求得功名地位、富贵长寿,却又不知正确的方法,所以往往竭尽心力后,还是毫无所得,甚
评论2014-12-2656529
佛陀遗训
佛陀遗训 学佛就应当时刻不忘佛最后留给我们的警言故事: 佛陀不久进入了拘尸那迦罗城,吩咐阿难道:“你去为我在娑罗
评论2014-12-2658012
行一切善,舍一切恶
行一切善,舍一切恶 得与大善知识结下法缘,乃是殊胜因缘。在人生旅程中,或有迷失、或有踌躇之际,大善知识正如一盏明灯
评论2014-12-2611133
“灵龟未兆时”智慧问答
“灵龟未兆时”智慧问答 庐山归宗义柔禅师,开堂胞座,维那白槌曰:“法筵龙象众,当观第一义。” 师曰:“若是第一机
评论2014-12-2681284
妒忌的影响
妒忌的影响 “妒忌,是修行学佛最大的障碍。”有妒忌心的人,不但不能得到成就,而且会因此造作恶业,惨遭万世无量痛苦。
评论2014-12-2696338
学佛的因缘
学佛的因缘 一切善恶祸福都是因缘所生,命自我作,福自己求。佛教是佛陀的教育,是师生的关系。这里面满是智慧,完全没有
评论2014-12-2613125
地藏菩萨本迹记
地藏菩萨本迹记 一、因地时的地藏菩萨 1、地藏菩萨发愿的故事 甲、长者子时的发愿 在很古很古以前,地藏菩萨还是
评论2014-12-2640964
弗加沙王得道
弗加沙王得道 《无常经》云:“有生皆必死,造罪苦切身,当勤策三业,恆修於福智。” 佛陀时代,弗加沙王与摩揭陀国的
评论2014-12-2697958
殊胜的果报
殊胜的果报 菩萨行者于护持他人修行中,不仅开阔自己格局,超越自我限制,无形中也成就了菩萨道业。儒家云:“君子有成人
评论2014-12-2620983
佛法是忏侮主义
佛法是忏侮主义 佛法是忏侮主义,不论过去多少世多少罪业,若能忏悔即可以消灭。 世间每一个人都有每个人的隐密,而隐
评论2014-12-2685453
世间无法长久的事
世间无法长久的事 常者皆尽,高者亦堕, 合会有离,生者必死。 一天,佛陀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为弟子们开示时,有
评论2014-12-2664619
《楞严经》的一则故事
《楞严经》的一则故事 有一位月光童子,他在久远劫前曾经跟随水天佛修习水观,以进入正定三昧。 月光童子先观照自己身
评论2014-12-2615618
不可忘本
不可忘本 “有恩于我不可忘,施恩于人不可求”。 佛陀说法的法音,遍满十方,能够使十方世界无量无边的各类众生,同时
评论2014-12-2682171
人都应心存善念
人都应心存善念 从前在舍卫国里住着一个老人,他和儿子相依为命,日子过得十分艰苦。后来老人受到佛陀教义的启发,就和儿
评论2014-12-2646238
放逸蹉跎时志
放逸蹉跎时志 「放逸」即好逸恶劳之谓,潜藏的惰性如同慢性毒药,善用各种包装,一点一滴腐蚀人们的志气、消磨事相的作为
评论2014-12-2699324
黎军支证果
黎军支证果 经云:‘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因果法则不是天龙鬼神、诸佛菩萨所加诸于人,乃
评论2014-12-2638075
真实的故事
真实的故事 难陀尊者在舍卫城象华园中,静坐思惟:‘能值佛出世,且在佛陀座下出家,是多么的殊胜一件事啊!就好比昙花一
评论2014-12-2664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