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多出自深山幽谷,得益于山野宁静的自然环境,秉性高洁,不入俗流。
是以,古代文人墨客皆认为,茶能清心、陶情、去杂、生精,寄托着人类高洁清雅的情怀。
这与佛教之中追求内心澄净、超脱世俗、度己度人有着不谋共通之处。
 
 
 
苦
 
 
“苦”是佛教“四谛”之首,而茶性也苦。
 
因而帮助修习佛法的人在品茗的同时,吟味人生,参破“苦”谛。
 
略带苦涩的茶,饮之能“破睡”,这是茶进入佛寺最直接的原因。
 
进而在茶事中,茶道与佛教之间找到了越来越多的思想内涵方面的共通之处。
 
佛家修行之人皆认为茶能帮助人通夜补眠,帮助消化,能抑制性欲。
 
因而,茶与佛教之人的生活、修行能达到了很好的契合,成了佛教中的“神物”。
 
静
 
 
静坐静虑,茶能提神益思,成为禅者最好的朋友,茶道与佛教在文化性格上属于同一色调:阴柔、静寂、清旷、安祥而又端肃,追求清雅,向往和谐。
 
据《茶经》载,僧人在两晋时即以敬茶作为寺院待客之礼仪。
 
到唐朝,随着禅宗的盛行,佛门嗜茶、尚茶之风也更加普及。
 
寺院茶礼包括供养三宝、招待香客两方面。
 
中晚唐时的百丈怀海和尚创立了《百丈清规》后,寺院的茶礼已趋于规范。
 
在清寂、古朴的禅堂,以茶敬佛,以茶消心,以茶待客。
 
 
凡
 
 
佛的本质是从微不足道的日常琐碎的平凡生活中去感悟宇宙的奥秘和人生的哲理,从平凡的小事契悟大道。
 
茶是一种普通的植物,平民百姓都可以栽植、制造、啜饮,从而获得不同层面的感受。以茶入佛,是最适宜不过的。
 
僧侣以茶布施做佛,以茶祭奠圆寂高僧,以茶参禅悟道,以茶代餐,举行茶会、茶宴,以茶汤饯飨宾客等,已成为禅礼风尚。
 
许多重要的法事活动,规定必须鸣鼓集众,由住持供茶,顶礼膜拜,宗教氛围十分浓重,也容易被凡人俗子所接受。
 
放
 
 
虚云法师说:“修行须放下一切方能入道,否则徒劳无益。”品茶同样要“放”,做个无事人,把私心杂念放下,才能进入“正、消、和、雅”的境界。
 
通过饮茶使人轻松、宁静、平和、自在、喜悦,清除凡尘之杂念,使得身心安然。
 
五一来牛首山体验禅茶汇
南京城自古就有金陵春归处,牛首山水间的说法,牛首山风景宜人,每岁届春,金陵百姓倾城出游,故有春牛首之称。五一小长假即将到
评论2018-04-255836
 
禅茶一味的三重境界
茶禅一味是法语,是机锋,是禅意,是高深无垠的智慧,是难以穷极的真谛,是探索不完的秘籍。2001年10月19日,参加由中国河北省佛
评论2018-01-159145
 
泡好普洱茶的艺术
一壶茗茶道禅味 .半曲禅乐养性灵茶道 禅悟书香 音乐普洱茶怎样泡,其实是一门艺术!它富于变化,富有个性,富于创造,而不是一种
评论2018-01-0214552
 
人生如茶,茶如人生
人生如茶,总要在沸水里滚一滚,才能沉淀。茶如人生,总要到识货的人那里,才有价值。时间是最好的标准。好茶,依旧如故;好人,
评论2018-01-0210879
 
禅茶一味,即茶即佛
一心禅本着以人为本、以法取胜的原则,致力于寺庙人才的内部培养和禅修活动的外部弘扬两个方面。从师资力量、管理人才、运行模式
评论2018-01-0214502
 
千年佛缘禅与茶
2005 年9月,台湾著名学者李敖探访北京法源寺,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圣辉法师以一杯清茶待客,谓之君子之交淡如水。既礼貌周到,又
评论2018-01-0210546
 
禅茶一味...余生,不将就,不放弃
漫漫人生,上下求索,悠悠岁月,风雨兼程。心路历程行遍,已经深深懂得,人这一生,没有过不去的沟坎,只有不肯迈出去的双脚,往
评论2017-12-293252
 
何谓茶禅?禅茶何味?
禅茶是指通过对茶的体认和感悟进行禅修的一种法门,也是依照禅理佛法来演绎的一种茶道。茶是参禅悟佛之机、显道表法之具,禅是以
评论2017-12-293291
 
待你放下手机,随我禅茶可好?
人生百态,静坐而候茶烟袅袅氤氲,瞬间即是永恒。待你放下手机,随我禅茶可好?洗盏洗茶洗心,品香品茗品韵;茶烟袅袅氤氲,瞬间
评论2017-12-293132
 
不一样的禅茶体验
▤借一杯茶回归内心安顿平衡让一杯茶的能量在身体内游走▤2017.12.23我们经历了一场内观茶会回顾于此再次感受不一样的
评论2017-12-293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