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综合 人气 评论 点赞
何为佛教七众?
比丘【梵语:Bhiksu】佛教术语,又译为苾刍、苾礇、碹刍、备刍、比呼,意译为乞士、乞士男、除士、薰士、破烦恼、除馑、怖魔。佛

评论2015-07-292406

本来都是佛,现在为什么是众生呢
王阳明先生说满街都是圣人,这句话是从佛学里来的,释迦牟尼佛成佛以后说: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一切众生心量

评论2015-07-292208

拜佛姿势图解!
福报由供养布施而来,【普贤行愿品】云:诸供养中,法供养最。如果您读此文受益,请您随手转发,分享法喜,布施法益。同时修行随

评论2015-07-292342

理解劫运的概念
劫是梵文劫波的简略。劫波,翻译成中文叫时分,是一种时间的概念。这种时间的概念用劫来说,是因为它是非常久远的一种时间单位。

评论2015-07-291576

八关斋戒的内容是什么?
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淫;四,不妄语;五,不饮酒;六,不着香华幔、不香油涂身、不歌舞唱伎、不故往观听;七,不坐卧

评论2015-07-282507

佛教“僧鞋”的来由
在佛教的发祥地印度地处热带,所以一般人都以为释迦牟尼佛住世时期,僧尼们是不曾穿用鞋子的。其实不然,据禅林象器笺卷下列举鸯

评论2015-07-282284

叩拜,不是弯下身体,而是放下傲慢
叩拜,不是弯下身体,而是放下傲慢;念佛,不是声音数目,而是清净心地;合掌,不是并拢双手,而是恭敬万有;禅定,不是长坐不起

评论2015-07-282361

佛教小知识,不可不知
佛教必备知识【一、寺、院、庵】寺,在古代本是朝庭机构的名称,如大理寺太常寺,又引申为官署。汉代设有鸿胪寺,用以招待四方宾

评论2015-07-282432

常住物的种类(二):法物
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法物都有哪些。 四分律行事钞举出四种法物:(1)法受用物,指轴帙、箱巾、函帕、经卷、纸笔、箱函、簏

评论2015-07-282429

关于因果报应
因果这个词大家都经常能听到,但一些具体的因果报是如何呢? 以下分享源自陀乐寺的阿旺嘉措金刚上师,关于因果报应的开示~ 佛法中

评论2015-07-281741

生命真的有轮回吗?
生命是否有轮回转世?人是否在去世之后又去了其它空间?佛教坚称生命因为因缘果报的业力牵引,在六道中轮转不休生生死死,这些

评论2015-07-261617

受持五戒有善神保护吗
每持一戒,就有五位善神,随身保护,若持五戒,就有二十五位善神,随身保护,能使人出入起居,都能逢凶化吉。

评论2015-07-261539

五种佛教的莲花
《摄大乘论》释卷十五记载,莲华有香、净、柔软、可爱等四德,而以之比喻法界真如之常、乐、我、净四德。《华严经》、《梵网经

评论2015-07-262567

佛眼与肉眼看世界的差别
  佛教里有讲到五种不同的眼,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  肉眼,顾名思义,就是我们众生的眼睛。我们的眼睛,虽然非常

评论2015-07-262359

尼泊尔“小活佛”
尼泊尔小活佛在佛教界,在神秘的国度尼泊尔有一位不可思议的少年,他就是轰动整个佛教界的在世活佛喃芭呼鲁逢俊。 喃芭呼鲁逢俊

评论2015-07-262658

尼泊尔“小活佛”
在佛教界,在神秘的国度尼泊尔有一位不可思议的少年,他就是轰动整个佛教界的在世活佛喃芭呼鲁逢俊。  喃芭呼鲁逢俊(Ram Baha

评论2015-07-262416

【佛教知识】-法事
法事是寺院道场重要行事之一。在所举办的法事当中,有的是自我忏悔的方式,如忏摩;有的是经大众附议通过者,如布萨;有的是对

评论2015-07-242215

【佛教知识】受了五戒后自己交得不能守能舍吗
可以舍,因为我们佛教是最圆融、最自由自在的宗教。当然受戒之后,必须持戒,如果舍戒,虽然作恶业,亦没有犯戒的罪,以前持戒

评论2015-07-242391

【佛教知识】
  今天这篇故事,出自《六度集经》,原题佛以三事笑经。愚痴之人,犹如经中所说卖鱼老人,昧于因果而又自叹命运多舛;无有正知

评论2015-07-242265

业务知识|藏传佛教界僧人也“高考”?
一年一度的6月高考季刚刚过去,对藏传佛教僧人们来说,也经历了属于他们的高考。  在多年潜心学习佛教经典之后,他们要通过

评论2015-07-242343

« 上一页 64/148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