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综合 人气 评论 点赞
修学三种般若
般若(bō rě),梵语Prajna的音译。意为终极智慧、辨识智慧。专指:如实认知一切事物和万物本源的终极智慧,区别于一般的智慧。

评论2016-02-192604

简说三藏十二部经
何为三藏三藏,即是经藏、律藏、论藏,经诠定学,律诠戒学,论诠慧学。精通三藏,并能以三藏自利化他者,尊称为三藏法师,如姚秦

评论2016-02-192833

这15种大乘佛法的修行方法你知道吗
要无条件地不为一切所动大乘了义修行方法(15条)一、要无条件地不犯过恶二、要无条件地不分别忆想三、要无条件地不忧愁恐惧疑惑

评论2016-02-191751

简说三藏十二部经
何为三藏三藏,即是经藏、律藏、论藏,经诠定学,律诠戒学,论诠慧学。精通三藏,并能以三藏自利化他者,尊称为三藏法师,如姚秦

评论2016-02-181783

修学三种般若
般若(bō rě),梵语Prajna的音译。意为终极智慧、辨识智慧。专指:如实认知一切事物和万物本源的终极智慧,区别于一般的智慧。

评论2016-02-181959

“刹那”到底有多长?
  在日常生活或阅读文章时,我们经常使用或者看到刹那,这个常用词汇其实源自佛教。在日常使用中,刹那一般指非常短暂的时间概

评论2016-02-183022

五种忍辱
  忍辱度嗔恨:菩萨修忍辱行,能度脱嗔恨之心。古人说:一念嗔心起,八万障门开。因为嗔恨心是无明业火。我人嗔心一发,马上怒

评论2016-02-181791

什么是四谛?
四谛是释迦牟尼体悟的苦、集、灭、道四条人生真理,四谛告诉人们人生的本质是苦,以及之所以苦的原因、消除苦的方法和达到涅槃的

评论2016-02-182023

佛说如能远离恶师友 就能亲近善师友
【经典原文】若能远离恶知识,则得亲近善知识。若得亲近善知识,则能修习广大善。《华严经》【经文解释】若能远离恶知识:你若能

评论2016-02-181970

何谓“四大皆空”|《名家讲佛教知识》
四大皆空,这是佛教的基本思想。四大,是梵文(aturmanābnūta)的意译,也叫四界,具体指的是地、水、火、风。印度古代认为这四

评论2016-02-171821

佛说色欲障道 舍爱得道
舍爱得道  佛言。人怀爱欲。不见道者。譬如澄水。致手搅之。众人共临。无有睹其影者。人以爱欲交错。心中浊兴。故不见道。汝等

评论2016-02-171790

供佛斋天缘起和内容(之八)
金光明最胜忏仪宋传天台教观四明沙门知礼集  一切恭敬  一心顶礼十方常住三宝(一拜已胡跪执炉云)  愿此香华云。遍满十方界

评论2016-02-172976

禅宗六祖慧能大师传
禅宗六祖能大师传  慧能俗姓卢,原籍河北范阳(今北京大兴)。他的父亲贬官到了岭南新州(今广东新兴),生下了慧能。慧能年轻

评论2016-02-171950

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是啥意思
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佛教中讲的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是名三界。出三界有出三界的条件,那么如何才能出三界呢?这是佛门弟

评论2016-02-171854

诵持《金刚经》的功德利益
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当知是经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义。------《金刚经》一、增长福德人生的幸

评论2016-02-162982

合十、问讯、操手动作解说
合十对佛教徒言,是最熟悉不过的招呼方式,合十的动作,不仅可以达到收摄内心的作用,也给人一种谦和的印象,是佛教徒日常生活中

评论2016-02-162785

佛前的供品,有什么深意?
供佛像  供佛像有两个意思,第一是:【报恩】  一切众生于我们都有恩,恩德最大的无过于老师,佛菩萨是我们的老师,我们接受

评论2016-02-161685

出自佛教的词语
恒河,是印度的一条大河。《大智度论》卷七:问曰:如阎浮提中种种大河,亦有(超)过恒河者,何故常言恒河沙数等?答曰:恒河沙

评论2016-02-162977

禅宗六祖慧能大师传
  慧能俗姓卢,原籍河北范阳(今北京大兴)。他的父亲贬官到了岭南新州(今广东新兴),生下了慧能。慧能年轻时父亲去世,家境

评论2016-02-162949

每天学一点佛教知识;六字大明咒的持念方法
【妙法莲花】每天学一点佛教知识;六字大明咒的持念方法六字真言,源于梵文,由六个藏文字母组成,它不仅是藏传佛教密宗的祈祷心

评论2016-02-152851

« 上一页 40/148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