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文化首页 频道列表

《般若心经》之缘起

2016-04-13 09:1182590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轮先说四圣谛,即苦集灭道。灭谛中提及涅槃,为了阐释涅槃的内涵及意义,佛陀更深入说明空性之理。第二转无相法轮,借由对空性的认知,证明烦恼是可以断除的,从色法到一切遍智空,一切法皆无自性。有些论师不了解甚深空性,佛陀便对无自性再做解释,第三转善分别法轮的《解深密经》、《如来藏经》、慈氏菩萨的《相续本母经》,详细说明心的体性是惟明惟知,具有原始自然之光明。
《般若经》及诸部般若,为佛陀在二转无相法轮时所宣说,乃大乘佛法中之深法。在藏传的经论中经常提到:“佛说八万四千法门中,般若法门最为殊胜。”
《般若经》的内涵以空性为主,透过对空性的了解能断除烦恼障而得到小乘的涅槃,即声闻及独觉的菩提果位;也能够透过对空性的认识,再加上福德资粮的圆满,能彻底断除所知障而获得大乘的涅槃,即无上的菩提果位。因为解了空性贯穿三乘,故解空被称为三乘之母,诠释它的般若经亦称为母般若。《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即是《大般若经》的心髓,全部般若的精义皆设于此经,故名为《心经》。
佛说《心经》的缘起,是在灵鹫山中部,为诸菩萨声闻弟子所围绕,当时观自在菩萨正在观修般若波罗密多、专注思惟观修而照见五蕴皆自性空。心经主要内涵是舍利子与观自在菩萨有关空性的问答。佛出定后,认可菩萨所说,欢喜赞叹。
心经内涵可分两种,显义与隐义。显义为观空正见,为龙树菩萨的《中论》所阐释。隐义则为现观道次第,间接显示空性所依的有法,为弥勒菩萨所造的《现观庄严论》所诠释。
有学者认为《心经》经文结构之来源,大部分出于《大般若经》第二会观照品第三之二,即《大品般若》习应品第三。“般若波罗密多是大神咒……”一段,出于《大般若经》第二会功德品第三十二,即《大品般若》劝持品第三十四。咒文则出于《佛说陀罗尼集经》第三卷,般若大心陀罗尼第十六。故《心经》是出自《般若经》的精髓,附加密咒真言,同时奉请观自在菩萨为其说法主,才完成现今《心经》组织的型态。
《大般若经》中所开示之般若法门是专为已发菩提心之众菩萨们所宣说的。其最重要的观念在于以空性智慧觉悟诸法实相(即一切外在事物的名相,皆是自心的虚妄分别而已),既不体证、进入涅槃而自愿生生世世轮回生死救度众生,其行为看似有违一般所认知的脱离轮回观念,而实际上这才是《大般若经》开悟菩萨的主旨所在。因为以慈悲喜舍之心平等救护一切众生才是真菩萨行,而自己逃离生死轮回却弃众生于不顾则有违菩萨自度度他之初衷誓愿。
在《大般若经》中数度出现 “菩萨摩诃萨普为利乐诸有情故,求趣无上正等菩提”与 “观诸法皆空,不舍一切有情”字句。此即表示若离开对众生的慈悲济度,则一切修行的意义则大打折扣,不能最终成就无上菩提正果。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微信公众号:福宝网

 微信小程序:福宝网
中国佛教协会2024年第一期传统文化艺术研修班在山东济宁举行
为持续推进全国佛教界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佛教文化艺术人才培养,开创佛教文化艺术繁荣新局面,推动新时代佛教中国

评论2024-05-1417

菩提无相——苏柏斗重彩艺术展 将在厦门国际佛事用品展展出
菩提无相苏柏斗重彩艺术展丨5月10-13日,即将在厦门国际佛事用品展展出菩提无相,象征智慧的菩提与超越形象的无相境界,蕴含着佛

评论2024-05-0336

“春风太湖入吴江”中国画名家邀请展在苏州湾文化中心盛大开幕
4月28日上午10时,由苏州湾文化中心主办,山东中国画创作研究院、苏州太湖广告有限公司、苏州香雪画院、苏州墨客园协办的春风太

评论2024-05-0332

当「张智棟人间弥勒作品展」遇见厦门国际佛事用品展
喜满华夏 | 当「张智棟人间弥勒作品展」遇见厦门国际佛事用品展佛曰人有36般烦恼,前世、今生和后世共有108般烦恼,故而有108尊

评论2024-05-0342

山东博山正觉寺举办“大美正觉艺术品展”
2024年元旦,山东博山正觉寺书画院迎来年度首展大美正觉艺术品展。开展仪式上,收藏家、鉴赏家杜希茂、孙登禄、冯乃杰、云程与博

评论2024-01-027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