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典故事
推荐 综合 人气 评论 点赞
故事搜索 故事分类 故事首页
专注听法的尊者
  专注听法的尊者  佛陀告诉比丘们:佛起大慈悲心,想要让弟子们了解念佛法门的深义,就像父亲谆谆告诫着子女,希望子女能够

评论2014-12-2631955

善恶业报
  善恶业报  人可能在很长的时间内无法享受善业的善报,也没受到恶业的报应,但善恶业报迟早总会成熟的。  造作善业的人,

评论2014-12-2640968

“一只”领航员
  “一只”领航员  海豚是一种救苦救难的动物。人类在水中发生危难时,往往会得到它的帮助。海豚也因此得到了一个“海上救生

评论2014-12-2690651

摩登伽女与阿难--3
  摩登伽女与阿难--3  『伟大的佛陀!我现在已经完全从糊涂的梦中清醒过来,我不会再像往昔那样愚痴胡来,我明白我此刻所修证

评论2014-12-2699101

智慧神通
  智慧神通  《大法炬陀萨尼经》云:‘五通具足。能作种种自在变化。能分一身以为多身。而是神通有时退失。以退失故还自害身

评论2014-12-262615

精勤不懈地用功
  精勤不懈地用功  所谓‘天时、地利、人和’,修行要在因上努力,而非果上强求。只要身口意三业符合正因,精勤不懈地用功,

评论2014-12-2625639

习气
  习气  毕陵伽婆蹉尊者是一位断尽烦恼的阿罗汉,受到人天恭敬供养。尊者久来患眼疾不癒,若逢托钵需渡恒河,行动甚为不便,

评论2014-12-2646714

真正可以帮助你的人
  真正可以帮助你的人  即使穿着华丽、但内心平和、不贪爱、克制欲望、确信四果、修习梵行,不伤害有情众生的人,就是婆罗门

评论2014-12-2651880

不为自身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
  不为自身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  释迦牟尼佛本身,是一位大医王,为所有的人治疗而不求名利,对众生充满了怜愍。但因为病

评论2014-12-2697767

心怀善念
  心怀善念  一天,舍卫城里的两个乞儿,来到僧众聚集的地方,希望向比丘们乞讨用剩的菜肴。其中,有一乞儿见到斋主为诸圣众

评论2014-12-2646383

迦叶佛的前身
  迦叶佛的前身  在一座山上有一茅舍,住着一个比丘僧。比丘对佛法真可谓精进持戒,毫不懈怠。  从日出到日落,从日落到日

评论2014-12-2613606

阿罗汉的故事
  阿罗汉的故事  有一天,佛陀在竹林精舍安居的时候,有一个婆罗门进门来。责骂了佛陀。因为他同族的人,都出家到佛陀这里来

评论2014-12-2667860

可怕的因果业报
  可怕的因果业报  诗曰:  “人命无常世事同,家财产业悉归空:  未曾种福修诸善,万劫痴贫困苦鸿。”  从前,有两兄弟

评论2014-12-2654885

听闻佛法得超度
  听闻佛法得超度  很久以前的西天竺国,有第四祖师,名优婆笈多,很早就蒙佛授记。福德威力,最為稀有,说法度眾,不可计藪

评论2014-12-2640242

雁子代雁王顶罪
  雁子代雁王顶罪  国王赞叹雁子之间的真情,立刻下令禁止各地猎人捕捉雁子。雁王对国王的慈悲感动不已,便对他说:“大王采

评论2014-12-2696531

守戒律的比库
  守戒律的比库  佛所說的五戒是非常重要的,這是人人都懂的,並且與我們每個人都有切身的關係。你若守規矩不放逸,這就是在

评论2014-12-2663341

为人有五难
  为人有五难  所谓五难,就是:  得生人道难, 生而长寿难, 值逢佛世难, 能闻佛法难, 闻法生信难。  阿若憍陈如等五

评论2014-12-2682665

小王子当国王
  小王子当国王  佛教徒的“真”应当是依于真理之真、慈悲之真。  波罗奈的梵施王有一百个儿子,最小的王子是一位聪明而又

评论2014-12-2657042

水底的金链
  水底的金链  以前有一个愚蠢的人,他走到了池边,看到了水中有一条金链子,跳到水里,捏着泥土寻觅。他找来找去,找得身体

评论2014-12-2692131

« 上一页 16/37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