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二维码   
气动力禅修打坐垫
佛宝旅游泰国禅修
北京芳香展

菩萨的三三昧

2017-04-02 浏览次数:536 手机访问 使用手机“扫一扫”以下二维码,即可分享本文到“朋友圈”中。

为什么说菩萨断了我见就能够开始离开我等四相呢?因为断了我见就一定会证得三种的三昧——就是空三昧、无相三昧、无愿三昧。而无愿三昧有时候也称为无作三昧,这里的三昧指的是在智慧上心得决定而不动摇,而不是世间禅定的定。空三昧是说证知五蕴十二处十八界都是虚妄不实的,都是因缘和合而假有的,所以所见的一切世间的种种相,也是依缘相对待而有,并不是真的有高矮、胖瘦、长宽、方圆、软硬等种种相,所以说是无相。因为有了空、无相三昧,所以不再有继续保有蕴处界的愿,这样就叫作三三昧。

可是问题来了,既然菩萨也证得这样的三昧,为什么还会有生生世世继续在三界利乐有情的事实?而定性声闻人却都是要入无余涅槃的,到底这个差异在哪里?前面说过,菩萨也证得如同二乘人所证的出世间法的三三昧,却又证得另外一个层次的出世间法,称为世出世间法。换句话说,正在世间示现的时候,祂本然就是出世间法,所以称为世出世间法。菩萨证得这个层次的三三昧,却是不共二乘人所证的三三昧,是二乘人所不证的,所以菩萨此时才有资格称为菩萨摩诃萨。而菩萨所证的这个三三昧,到底与二乘人所证的三三昧有什么不同呢?这里的三昧一样指的是在智慧上的心得决定。先来说菩萨所证的空三昧,指的是菩萨所证的诸法实相——本际的如来藏。祂是当体即空,所以说是空性;却又能生万法,所以也称为诸法本母。亲证了祂,也是证得了人无我,因为祂也是无我性的,所以说是空三昧。无相三昧又是在说什么?是说祂没有三界中任何一法的相貌,因为祂是世间外的法,本身虽是出世间的法,却得要在世间之中去亲证祂;而亲证祂的时候所见的相貌,却不是三界中任何一个法的相貌。若一定要施设一个相貌,也许可以说祂叫作如来藏相,亲证了祂就得这样的无相三昧。第三个三昧叫作无愿三昧,是说祂本来就没有一丝一毫成就三界任何一法的愿,却同时也没有出离三界的愿。因为祂本来就不在三界之中,而所以说诸法都由祂直接、间接辗转出生,其实是因为无始以来种种烦恼所覆藏的缘故,而导致末那的执取。这样看来,大乘与二乘的三三昧是不是一样的呢?当然是不一样!二乘的三三昧所依的是蕴处界,所证的是蕴处界的苦、空、无常、无我,所以不再有继续保留蕴处界的愿;而大乘的三三昧所依的是法界实相的如来藏,所证的是如来藏,本来就是空、无相、无愿。而菩萨在证得大乘的三三昧之前,也要分证二乘的三三昧,然后再从大乘的三三昧来观察二乘的三三昧,发现说二乘的三三昧,其实是包含于大乘的三三昧之中。如来藏虽然祂是当体即空,却能出生蕴处界诸法,因为这个缘故,所以说蕴处界其实也是如来藏的一部分体性,汇归于如来藏之后,还有蕴处界的种种相吗?所以由于以上所说的缘故,如是证、如是转依,当然于继续保有蕴处界,也是无愿的。但是二乘的三三昧,却无法含摄大乘的三三昧。

然而,因为证得了这个三三昧之后,却引发一个问题,假如所证的只是二乘的三三昧的话,就会产生一个现象,就是说会越来越远离蕴处界,那就不会有这段经文里面所说的一切施时不生忧悔。因为这个一切施时应该是包括证法以后的此世来世,乃至应当说是尽未来际。而定性的声闻人,即使是最懈怠的初果人,也会在七返人天之后得阿罗汉而出三界的;再加上定性的声闻人是随时想要离开三界,当然也就不需要广作布施来累积福德,所以就不会有此处的一切施时。所以定性的声闻人,就不是这一段经文中所说的对象,只有菩萨在证得二乘的三三昧之后,再进一步亲证大乘的三三昧,不违背如来藏本来空、无相、无愿,却同时因为悲悯众生的缘故,发了种种利益众生的愿,因而常在生死苦中出入。所以菩萨在证得三三昧之后,于常常利乐有情,还是有愿的。因此这才有了修学佛菩提道中菩萨的一切施时不生忧悔,也当然就会有见众恶事而能堪忍了。

 

 
文本助手 资讯搜索 分享好友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阅读关键词
  • 手机浏览本文

    手机应用中扫描本文二维码,即可浏览本文或分享到您的社交网络中。

  • 福宝网
    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关注福宝网微信公众号,实时了解行业最新动态。

版权/免责声明:

佛云网是专业的佛教.寺庙综合互联网技术服务商
今日热点文章更多
品牌聚焦更多
推荐品牌更多
热门频道
福宝网京ICP备2022007900号 公安备案          2005-2018 北京 福宝网 www.fobao.cn 版权所有 佛教用品门户网站 佛教行业商务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