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二维码   
气动力禅修打坐垫
佛宝旅游泰国禅修
北京芳香展

共同學習《優婆塞戒經》雜品(14)隨喜福德的等無差別

2015-04-28 浏览次数:2197 手机访问 使用手机“扫一扫”以下二维码,即可分享本文到“朋友圈”中。

 
學習要點:

(1)貧窮的人更應該把握機會,力行布施。

(2)隨喜或身體佐助布施,【心】【平等】故,果報則在理上等無差別。

 



「善男子!智者常作如是思惟:『欲令此物隨逐我身至後世者,莫先於施。』復當深觀貧窮之苦、豪貴快樂,是故繫心常樂行施。善男子!若人有財見來求者,言無言懅(音:渠或去),當知是人已說來世貧窮薄德,如是之人名為放逸。

善男子!無財之人自說無財,是義不然!何以故? 一切水草,人無不有;雖是國王不必能施,雖是貧窮非不能施!何以故? 貧窮之人,亦有食分 -食已-洗器-棄蕩滌汁,施應食者,亦得福德。

若以塵麨(音:炒)施於蟻子,亦得無量福德果報。天下極貧,誰當無此塵麨耶?誰有一日食三揣麨命不全者? 是故諸人,應以食半施於乞者。

善男子!極貧之人,誰有赤裸無衣服者?若有衣服,豈無一綖(音:言)施人繫瘡?一指許財作燈炷耶?

善男子!天下之人,誰有貧窮當無身者?如其有身,見他作福,身應往助,歡喜無厭,亦名施主,亦得福德。或時有分、或有與等、或有勝者!以是因緣-我受波斯匿王食時,亦咒願王及貧窮人,所得福德等無差別。」




「善男子!有智慧的人常做這樣的思惟:『如果想要讓這些財物逐持我到未來世,最好的方法不會優先於布施。』


   還要深入觀察貧窮是多痛苦、豪貴是多快樂,這樣觀察之後,自然會把心放在修行布施上面,常常樂於修行布施。

善男子!如果有人有足夠的財物,當他見到來乞求財物的人,卻說沒有財物可以布施、說話是怕別人跟他請求布施,應該要知道這個人已經說出了他於未來世將會貧窮而沒有功德的果報,這樣做的人,就是放逸的人

善男子!沒有足夠的財物可以布施的人,自己說自己沒有財物,這個道理並不正確!為什麼不正確呢?

(1)一切的水和青草,哪一個人會沒有呢?(-以淨水布施也是施,如[迦旃延教老母賣貧]的故事)雖然是國王也不一定能夠布施,雖然是貧窮也不一定不能夠布施!為什麼這樣子說呢?

(2)再貧窮的人要是能活下來,也有少分飲食的福德,當他吃完之後,用水清洗蕩滌盛裝食物的用具,在捨棄時不亂潑,用來布施給那個時候正應該飲食的小蟲等,這樣也可以得到福德。

(3)如果以熟米、麥(-如麵包、麵條、糕點等)的粉塵碎屑,細心清掃起來,布施給螞蟻,也可以得到無量的果報。天下最貧窮的人,難道有人沒有這樣子的如粉塵一般熟米、麥的食物碎屑嗎?

(4)又有哪一個人,一天只吃三摶熟米麥食、而生命保不住的呢?既然每天都還能吃到三摶熟米麥食,甚至更多,所以人們可把所應吃一半份量的食物,來布施給乞求食物的人。

(5)善男子!最貧窮的人,又有哪一個人是赤裸、窮到沒有衣服穿的呢?如果有衣服的話,難道沒有辦法從衣服上面拆一條線下來供養別人綁癰瘡嗎?

(6)或是從衣服上面剪大約一指長度的布,綁成燈芯炷、布施給別人點燈呢?

(7)善男子!天下之人,又有哪一個人、窮到沒有身體的呢?如果有身體,看見別人在修行布施福業的時候,應該可以動身前去佐助,心中歡欣喜悅而沒有厭倦,這樣的人也叫作施主,於未來世也可以得到許多福德。

(*)或有時間可以給與佐助、或有相同財物等可以給人、或有其他超勝別人的條件(-如智慧、特殊身分)也都可以布施、佐助呀!

(*)由於這一些因緣,當我 釋迦牟尼佛 在接受波斯匿王的食物供養時,不但咒願波斯匿王未來世福德無量,也同時咒願貧窮人們發起隨喜心或有身往佐助所得到的福德、與波斯匿王所得到的福德,相等而沒有差別!




  「善男子!如人買香-塗香、末香、散香、燒香-如是四香,有人觸者、買者、量者,等聞無異,而是諸香,不失毫釐;修施之德亦復如是-若多、若少、若粗、若細-若隨喜心、身往佐助、若遙見、聞,心生歡喜-其心等故,所得果報,等無差別。

善男子!若無財物見他施已,心不喜信,疑於福田,是名『貧窮』;若多財寶自在無礙,有良福田,內無信心,不能奉施,亦名『貧窮』。


   是故智者-隨有多少,任力施與-除布施已,無有能得人天之樂至無上樂。是故我於《契經》中說:『智者自觀餘一揣食,自食則生,施他則死,猶應施與。』 況復多耶?」



「善男子!譬如有人買香-如塗香、末香、散香、燃燒的香-這四種香,如果有接觸到的人、或有來買的人、或是賣香稱量的人,都是同樣的聞到香味而沒有差異,而這些香一樣發出香味,不會因為聞香者的身分而有差別失去一毫一釐;

修行布施的福德也是一樣-布施的物力或多、或少、或粗、或細-或是生起隨喜心讚言善哉、或動身前往佐助、或有人在遙遠的地方看見、或聽到而心中生起歡欣喜悅,因為【心】【平等性】的緣故,所得到的果報在理上就沒有差別。


(-【理】上沒有差別,一樣是福德果報,實際【事】上隨喜果報是部份獲得,畢竟施果報一定有施主人,就如同買香回家的人一定是聞最久的,但這是對一般人來說。那為何《大智度論》卷第二十八說-菩薩光是隨喜果報就比辟支佛等行布施獲得的果報大呢?因為悟【平等性】,以隨喜【心】深利智慧相應的關係、迴向眾生和無上智果的關係。詳細內容,就請同修們翻翻《大智度論》卷第二十八吧!)

善男子!如果沒有足夠財物布施的人但是見到別人布施之後,心裡就不是很歡喜也不相信布施的果報,就懷疑這個種福田的因果到底是真的?還是假的?那這個人就叫作『貧窮之人』。


  或是這個人很多財寶珍物,隨心自在運用財寶無礙,遇到了良善的福田,但因為心中對布施的因果沒有信心,也不能供奉布施財物,那這個人也叫作『貧窮之人』。

  由於這個緣故,有智慧的人 -隨著身上有或多或少的財物,依自己的能力範圍去修行布施- 因為除了布施之外,沒有別的方法能夠獲得人間天上的五欲樂、乃至無上解脫等法樂

  所以我 釋迦牟尼佛 在《經》中這麼說:『有智慧的人自己觀察到只剩下一摶食可以維持生命,如果自己吃可以活命,布施給他人自己就會失去生命,像這樣的情形之下,都還是應該布施。』 何況有很多資生財物等等呢?

学习要点:
(1)贫穷的人更应该把握机会,力行布施。
(2)随喜或身体佐助布施,【心】【平等】故,果报则在理上等无差别。

 



“善男子!智者常作如是思惟:‘欲令此物随逐我身至后世者,莫先于施。’复当深观贫穷之苦、豪贵快乐,是故系心常乐行施。善男子!若人有财见来求者,言无言懅(音:渠或去),当知是人已说来世贫穷薄德,如是之人名为放逸。

善男子!无财之人自说无财,是义不然!何以故? 一切水草,人无不有;虽是国王不必能施,虽是贫穷非不能施!何以故? 贫穷之人,亦有食分 -食已-洗器-弃荡涤汁,施应食者,亦得福德。

若以尘麨(音:炒)施于蚁子,亦得无量福德果报。天下极贫,谁当无此尘麨耶?谁有一日食三揣麨命不全者? 是故诸人,应以食半施于乞者。

善男子!极贫之人,谁有赤裸无衣服者?若有衣服,岂无一綖(音:言)施人系疮?一指许财作灯炷耶?

善男子!天下之人,谁有贫穷当无身者?如其有身,见他作福,身应往助,欢喜无厌,亦名施主,亦得福德。或时有分、或有与等、或有胜者!以是因缘-我受波斯匿王食时,亦咒愿王及贫穷人,所得福德等无差别。”




“善男子!有智慧的人常做这样的思惟:‘如果想要让这些财物逐持我到未来世,最好的方法不会优先于布施。’


   还要深入观察贫穷是多痛苦、豪贵是多快乐,这样观察之后,自然会把心放在修行布施上面,常常乐于修行布施。

善男子!如果有人有足够的财物,当他见到来乞求财物的人,却说没有财物可以布施、说话是怕别人跟他请求布施,应该要知道这个人已经说出了他于未来世将会贫穷而没有功德的果报,这样做的人,就是放逸的人

善男子!没有足够的财物可以布施的人,自己说自己没有财物,这个道理并不正确!为什么不正确呢?

(1)一切的水和青草,哪一个人会没有呢?(-以净水布施也是施,如〔迦旃延教老母卖贫〕的故事)虽然是国王也不一定能够布施,虽然是贫穷也不一定不能够布施!为什么这样子说呢?

(2)再贫穷的人要是能活下来,也有少分饮食的福德,当他吃完之后,用水清洗荡涤盛装食物的用具,在舍弃时不乱泼,用来布施给那个时候正应该饮食的小虫等,这样也可以得到福德。

(3)如果以熟米、麦(-如面包、面条、糕点等)的粉尘碎屑,细心清扫起来,布施给蚂蚁,也可以得到无量的果报。天下最贫穷的人,难道有人没有这样子的如粉尘一般熟米、麦的食物碎屑吗?

(4)又有哪一个人,一天只吃三抟熟米麦食、而生命保不住的呢?既然每天都还能吃到三抟熟米麦食,甚至更多,所以人们可把所应吃一半份量的食物,来布施给乞求食物的人。

(5)善男子!最贫穷的人,又有哪一个人是赤裸、穷到没有衣服穿的呢?如果有衣服的话,难道没有办法从衣服上面拆一条线下来供养别人绑痈疮吗?

(6)或是从衣服上面剪大约一指长度的布,绑成灯芯炷、布施给别人点灯呢?

(7)善男子!天下之人,又有哪一个人、穷到没有身体的呢?如果有身体,看见别人在修行布施福业的时候,应该可以动身前去佐助,心中欢欣喜悦而没有厌倦,这样的人也叫作施主,于未来世也可以得到许多福德。

(*)或有时间可以给与佐助、或有相同财物等可以给人、或有其他超胜别人的条件(-如智慧、特殊身份)也都可以布施、佐助呀!

(*)由于这一些因缘,当我 释迦牟尼佛 在接受波斯匿王的食物供养时,不但咒愿波斯匿王未来世福德无量,也同时咒愿贫穷人们发起随喜心或有身往佐助所得到的福德、与波斯匿王所得到的福德,相等而没有差别!



  “善男子!如人买香-涂香、末香、散香、烧香-如是四香,有人触者、买者、量者,等闻无异,而是诸香,不失毫厘;修施之德亦复如是-若多、若少、若粗、若细-若随喜心、身往佐助、若遥见、闻,心生欢喜-其心等故,所得果报,等无差别。

善男子!若无财物见他施已,心不喜信,疑于福田,是名‘贫穷’;若多财宝自在无碍,有良福田,内无信心,不能奉施,亦名‘贫穷’。


   是故智者-随有多少,任力施与-除布施已,无有能得人天之乐至无上乐。是故我于《契经》中说:‘智者自观余一揣食,自食则生,施他则死,犹应施与。’ 况复多耶?”



“善男子!譬如有人买香-如涂香、末香、散香、燃烧的香-这四种香,如果有接触到的人、或有来买的人、或是卖香称量的人,都是同样的闻到香味而没有差异,而这些香一样发出香味,不会因为闻香者的身份而有差别失去一毫一厘;

修行布施的福德也是一样-布施的物力或多、或少、或粗、或细-或是生起随喜心讚言善哉、或动身前往佐助、或有人在遥远的地方看见、或听到而心中生起欢欣喜悦,因为【心】【平等性】的缘故,所得到的果报在理上就没有差别。


(-【理】上没有差别,一样是福德果报,实际【事】上随喜果报是部份获得,毕竟施果报一定有施主人,就如同买香回家的人一定是闻最久的,但这是对一般人来说。那为何《大智度论》卷第二十八说-菩萨光是随喜果报就比辟支佛等行布施获得的果报大呢?因为悟【平等性】,以随喜【心】深利智慧相应的关系、迴向眾生和無上智果的關係。详细內容,就请同修们翻翻《大智度论》卷第二十八吧!)

善男子!如果没有足够财物布施的人但是见到别人布施之后,心里就不是很欢喜也不相信布施的果报,就怀疑这个种福田的因果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那这个人就叫作‘贫穷之人’。


  或是这个人很多财宝珍物,随心自在运用财宝无碍,遇到了良善的福田,但因为心中对布施的因果没有信心,也不能供奉布施财物,那这个人也叫作‘贫穷之人’。

  由于这个缘故,有智慧的人 -随着身上有或多或少的财物,依自己的能力范围去修行布施- 因为除了布施之外,没有别的方法能够获得人间天上的五欲乐、乃至无上解脱等法乐

  所以我 释迦牟尼佛 在《经》中这么说:‘有智慧的人自己观察到只剩下一抟食可以维持生命,如果自己吃可以活命,布施给他人自己就会失去生命,像这样的情形之下,都还是应该布施。’ 何况有很多资生财物等等呢?
 
文本助手 资讯搜索 分享好友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阅读关键词
  • 手机浏览本文

    手机应用中扫描本文二维码,即可浏览本文或分享到您的社交网络中。

  • 福宝网
    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关注福宝网微信公众号,实时了解行业最新动态。

版权/免责声明:

佛云网是专业的佛教.寺庙综合互联网技术服务商
今日热点文章更多
品牌聚焦更多
推荐品牌更多
热门频道
福宝网京ICP备2022007900号 公安备案          2005-2018 北京 福宝网 www.fobao.cn 版权所有 佛教用品门户网站 佛教行业商务媒体